杜丽君
-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AST、LDH、CysC及β2-MG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羟酶(LDH)、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AST、LDH、CysC及β2-MG水平。根据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和重度黄疸组,探讨其血清AST、LDH、CysC及β2-MG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DH、CysC及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水平:重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轻度黄疸组(P<0.05),三组血清AST、CysC和β2-M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LDH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720,P<0.05),AST、CysC、β2-MG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0.108、0.229、0.213,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LDH、CysC及β2-MG水平均较高,且血清LDH水平会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LDH水平来判断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
- 杜丽君王丽娟罗菲菲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谷草转氨酶
- CK-MB、25-(OH)D3及NSE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治疗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设为观察组(轻度38例、中度42例、重度40例),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124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及不同病情程度的患儿CK-MB、25-(OH)D3及NSE水平,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预后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CK-MB、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CK-MB、NSE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及重度组,25-(OH)D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108例(90.00%),预后不良12例(10.0%);预后良好的患儿CK-MB及NSE异常增高率、25-(OH)D3异常降低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7周、围产期并发症、开始喂奶时间>24 h、胎粪排出时间>24 h、CK-MB(异常增高)、NSE(异常增高)、25-(OH)D3(异常降低)为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K-MB、25-(OH)D3、NSE三者为高胆红素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可通过加强三者监测,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
- 杜丽君罗菲菲阮颖王丽娟
- 关键词:CK-MB25-(OH)D3NSE高胆红素血症
-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9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9例均为早产儿,剖宫产;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绀(7例)、发热(5例)、气促(4例)、肌张力减弱(4例)、呼吸窘迫(3例)等。9例新生儿血培养均检出李斯特菌,3例在痰液、1例在脑脊液中同时培养出李斯特菌;药敏试验显示,李斯特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最高。9例均在血培养确诊李斯特菌败血症后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有发热症状的孕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和目标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唐红梅卢先雷杜丽君邹剑
- 关键词:李斯特菌败血症新生儿
- 228例早产儿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2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引起早产的母亲因素以胎膜早破、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及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为早产的重要因素,而引起早产儿常见疾病的是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等。而呼吸衰竭、新生儿休克、多器官衰竭则是引起早产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结论:早产原因以母体因素为主,故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防治母亲的有关并发症,同时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早期干预,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余华唐茜杜丽君李华斌
- 关键词:早产原因
- 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己新注射液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咳嗽、喘憋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溴己新注射液辅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红梅杜丽君李华斌高萍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
- 早期肝酶诱导剂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肝酶诱导剂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132例早产儿(胎龄从30~36周)随机分为预防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预防组于生后6h内予口服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共5天。对照组不用药。观测两组经皮胆红素值(TCB)及黄疸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TC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46.27%、75.38%,高胆发生率前者7.46%,后者24.62%。TCB最高峰值均值(mg/dl):预防组:11.7±0.88,对照组13.5±0.96,P值<0.01,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肝酶诱导剂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轻黄疸程度,对预防胆红素脑病有积极意义。
- 王珣杜丽君米本勇唐红梅
- 关键词:早期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早产儿黄疸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入院时多重耐药菌定植筛查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入院时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情况。方法对2013年4—11月入住某院NICU的293例新生儿在入院时全部常规进行鼻拭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咽拭子MRSA、肛拭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定植菌筛查。结果 293例新生儿中,61例检测出MDRO,MDRO定植率为20.82%。日龄〈3 d新生儿组MDRO筛查阳性率(5.92%)低于日龄3-6 d新生儿组(37.74%)及7-28 d新生儿组(4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定植MDRO种类以产ESBLs菌所占比率最高(83.60%);MDRO定植部位以肛门比率最高(88.52%)。结论新生儿的肛门及粪便是NICU中MDRO的一个重要来源;NICU应重视日龄〉3 d新生儿肛拭子MDRO的定植菌筛查,并对筛查阳性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MDRO的传播。
- 王丽娟杜丽君罗菲菲
-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定植菌ESBLSMRSA
- 早期光疗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早期蓝光干预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6例出生体重≤2000 g,无出生窒息史的早产儿,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我国2000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干预标准进行光疗。观察组于出现黄疸和/或经皮胆红素>85.50μmol/L,但尚未达方案的干预标准就进行光疗,监测经皮胆红素至黄疸消失。经皮胆红素值达187.5μmol/L以上时同时查静脉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比较2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峰值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皮胆红素峰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进行早期蓝光干预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胆红素峰值,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有效预防早产儿胆红素脑病。
- 王丽娟杜丽君张玉娇吴桃罗菲菲
- 关键词:早产儿黄疸光化学疗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 一种呼吸道清理用吸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清理用吸痰装置,涉及呼吸道清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回弹洗耳球、吸引管和卡接机构,所述回弹洗耳球的开口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吸引管的其中一端设置在连接管的内壁上,所述吸引管远离回弹洗耳球的侧壁上开设...
- 尹晓东高萍杜丽君王丽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32例确诊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早产儿的其他各项并发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诊断后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是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有效药物之一。
- 唐红梅杜丽君邓香
- 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神经节苷脂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