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大分子拥挤下介孔中木瓜蛋白酶的微波辅助固定化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增强酶的固定化效果,通过添加大分子试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在介孔泡沫硅的孔道中.结果表明,在加酶量为400mg/g时,微波辐射下木瓜蛋白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固定化制得的固定化酶催化效果最好.当BSA含量为加酶量的5%(ω)时,固定化酶表观活力高达419.1U/mg,相对活力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26.0%和119.1%.影响固定化酶活力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加酶量、BSA含量、微波功率和固定化pH.该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75℃,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和未加入BSA的固定化酶,80℃下热处理3h,剩余活力仍为初始活力的88.2%.
- 刘明庆王安明王华周成杜志强祝社民杨明张俊沈树宝
- 关键词:木瓜蛋白酶微波辐射大分子拥挤固定化
- 微波作用下醋酸亮丙瑞林的固相合成被引量:3
- 2009年
- 在醋酸亮丙瑞林的固相合成中引入微波技术,深入研究了大位阻氨基酸Fmoc-Arg(Pbf)-OH与H-Pro-CTC树脂(CTC树脂: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的缩合反应。反应的最优条件为以V(DMF)∶V(NMP)∶V(THF)=1∶1∶1为溶剂,HBTU为缩合试剂,21 mmol/L氨基酸、微波辐射3 min、反应温度35℃、维持时间6 min,Fmoc-Arg(Pbf)-OH与H-Pro-CTC树脂的缩合率达到84.7%。最终标题化合物的产率达到81.3%。
- 张俊岑涛王安明周成杜志强武秀明沈树宝
- 关键词:固相多肽合成亮丙瑞林
- 青霉素酰化酶的固定化与应用新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青霉素酰化酶被广泛应用于半合成抗生素及中间体的制备、手性药物的拆分和多肽合成等方面。高效固定青霉素酰化酶能提高酶对温度、pH值、溶剂极性等方面的适用性和反复使用的稳定性,将成为拓宽青霉素酰化酶在工业中应用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技术的进展,讨论了不同固定化技术的特点和固定化酶在非水相体系中的催化作用,并展望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发展前景。
- 周成王安明王华杜志强祝社民杨明张俊沈树宝
- 关键词: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反应介质
-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杜志强王安明王华周成杨明张俊祝社民沈树宝
- 关键词: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消旋过渡金属
- 修饰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非水相中的催化被引量:1
- 2009年
- 为提高酶的催化水解活力和稳定性,将青霉素酰化酶组装于介孔泡沫二氧化硅(MCFs)中,并应用于水/有机混合体系催化水解。分别考察了有机介质种类和体积分数、葡聚糖(Dex10k)修饰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体积分数20%石油醚中,添加Dex10k的介孔泡沫硅固定化酶比活力达209.5U/mg,是缓冲液中MCFs固定化酶活力的196.2%。20%石油醚中,经25次连续操作,固定化酶保持初始活力的71.5%。结果表明:石油醚等烷烃形成的水/有机体系是适合青霉素酰化酶催化的二相体系,且添加Dex10k能提高固定化酶在二相体系中的催化活力及稳定性。
- 周成王安明王华杜志强祝社民杨明张俊沈树宝
- 关键词:固定化酶青霉素酰化酶葡聚糖石油醚
- 化学-酶法合成多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武秀明周成王安明张俊岑涛杜志强沈树宝
- 关键词:肽段
- 微波作用下大位阻氨基酸与H-Pro-CTC树脂的高效缩合被引量:3
- 2008年
- 微波反应下,运用新型固相肽合成反应器,深入研究了五种大位阻氨基酸与H-Pro-CTC树脂(CTC树脂,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的缩合反应.使用三次缩合的策略,分别在DMF/NMP/THF(V:V:V=1:1:1),NMP/DMSO/THF(V:V:V=4:1:1),DMF/DMSO/THF(V:V:V=4:1:1)混合溶剂中缩合一次,每次缩合反应的最优条件为:缩合试剂HBTU、氨基酸浓度7mmol/L、微波辐射3min、反应温度35℃、维持时间3min,与传统方法相比,氨基酸的用量大大减少,其过量倍数从5倍降低为2倍,缩合反应速率提高了16倍以上.五种大位阻氨基酸与H-Pro-CTC树脂的缩合率都提高到80%以上.
- 张俊杨明王安明王华周成杜志强祝社民沈树宝
- 关键词:固相多肽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