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外科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3篇外科术
  • 2篇低心排
  • 2篇低心排血量
  • 2篇低心排血量综...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心排血量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外科
  • 2篇血管
  • 2篇血量
  • 2篇中国专家共识
  • 2篇排血量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杜雨
  • 7篇张海涛
  • 5篇周宏艳
  • 5篇曹芳芳
  • 4篇王冀
  • 3篇张永辉
  • 2篇杨戎
  • 2篇赵丽
  • 1篇焦若男
  • 1篇孙晓刚
  • 1篇赵莉
  • 1篇冯雪
  • 1篇王宏艳
  • 1篇苏润生
  • 1篇张永辉
  • 1篇聂宇

传媒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12
2018年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是一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脏外科术后多见,且在各种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低心排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1,2]。低心排是一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原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
杜雨张海涛
关键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门冬氨酸钾镁在心血管外科术中及术后保护作用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PMA)在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术中及术后)的保护作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Highwire、EMBase、CSJD、CBM、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PMA在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3项研究,共计808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心血管外科围术期给予PM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MA组总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RR=0.49,95%CI:0.26~0.92,P=0.03),其中包括房性早搏(RR=0.11,95%CI:0.03~0.38,P=0.0006)、室性早搏(RR=0.08,95%CI:0.02~0.41,P=0.002)、窦性心动过速(RR=0.33,95%CI:0.18~0.63,P=0.0006)、室上性心动过速(RR=0.54,95%CI:0.35~0.82,P=0.004)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RR=0.37,95%CI:0.17~0.80,P=0.01),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RR=1.52,95%CI:1.32~1.75,P<0.00001);同时,房颤发生率(RR=0.73,95%CI:0.51~1.05,P=0.09)、室颤(RR=1.13,95%CI:0.82~1.58,P=0.43)、心肌缺血(RR=0.78,95%CI:0.23~2.61,P=0.69)发生率,术后死亡率(RR=0.00,95%CI:0.06~0.06,P=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中应用PMA治疗可减少围术期心律失常、增加自动复跳率及降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发挥镁离子与钾离子的双重保护作用。
曹芳芳张海涛周宏艳杜雨张永辉王冀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心血管外科META分析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的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IABP辅助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外医院单纯CABG使用IABP辅助发生院内死亡及生存出院的患者临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年间阜外医院单纯CABG共15 764例,围术期IABP植入共313(0.21%)例,院内死亡44例,死亡率为14.06%。IABP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6%,无IABP相关死亡。IABP应用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32,95%可信区间(95%CI):1.096~4.923,P=0.047]、住院时间长(OR=0.941,95%CI:0.873~0.970,P<0.001)、呼吸机时间长(OR=1.02,95%CI:1.068~1.451,P=0.041)、并发症(OR=26.929,95%CI:1.240~15.196,P<0.001)、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OR=5.661,95%CI:9.943~72.93,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是高危CABG患者有效、安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IABP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CABG围术期IABP应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同时行ECMO辅助。
周宏艳杜雨曹芳芳张永辉王冀赵丽张海涛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杜雨张海涛
关键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支架象鼻术加升主动脉至股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1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伴全主动脉瘤样扩张的患者接受支架象鼻加升主动脉至股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患者均有主动脉全程瘤样扩张,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并在复温...
赵莉王宏艳孙晓刚杜雨杨戎苏润生
心血管外科术后阿加曲班与肝素动静脉冲洗的抗凝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术后阿加曲班与肝素两种方法实施动静脉冲洗抗凝的效果,观察其是否能有效预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凝的不同分为肝素动静脉抗凝组(肝素组,n=350,给予含10mg肝素的生理盐水250ml),阿加曲班动静脉抗凝组(阿加曲班组,n=396,给予含2.5mg阿加曲班的生理盐水250ml),监测两组血小板数量、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发生的出血或血栓事件,两组HIT相关4Ts评分及HIT抗体阳性患者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当天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第5天后肝素组血小板明显低于阿加曲班组[(137.7±44.8)×10~9/L vs.(144.9±49.9)×10~9/L,P=0.039;(122.8±50.0)×10~9/L vs.(135.7±57.7)×10~9/L,P=0.030)。根据4Ts评分法诊断,肝素组有13例患者4Ts为中高分,其中7例患者HIT抗体阳性(2.0%),抗体阳性患者启动标准的阿加曲班抗凝治疗。阿加曲班组有5例4Ts中高分,2例HIT抗体阳性(0.5%),启动标准的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未发生出血事件。肝素组总体血栓事件较阿加曲班组多。术后两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常规使用阿加曲班行动静脉冲洗抗凝对血小板数量影响小,可减少HIT的发生,同时无出血风险。
曹芳芳张海涛张永辉周宏艳杜雨王冀
关键词:阿加曲班肝素心脏外科
心血管外科术后利用阿加曲班与肝素实施动静脉抗凝的对比研究
目的:心血管外科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对比阿加曲班与肝素两种方法实施动静脉抗凝的效果,观察其对血小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心血管外科术后病人959例,随机分为肝素动静脉抗凝组...
曹芳芳冯雪张海涛杨戎杜雨周宏艳焦若男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附12年单中心数据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寻找其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12年间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行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IABP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收集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植入时间及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缺血、出血、血管损伤、IABP失功)等。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IABP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年间共入选522例植入IABP患者,男性388例,女性134例;年龄(61.79±9.35)岁;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4.79%;院内死亡87例,总体病死率为16.67%,无IABP相关死亡。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有并发症组患者女性占比大(40.00%比24.95%),年龄≥65岁者多(80.00%比38.03%),体重指数大(kg/m2:25.45±13.71比22.95±3.45),糖尿病比例高(44.00%比26.76%),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的比例高(20.00%比5.03%),IABP辅助时间长(h:134.4±90.3比109.8±89.1,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中、术后植入IABP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0%(3/91)、5.46%(10/183)、4.84%(12/248),χ2=0.629,P=0.730〕。植入IABP后出现局部出血14例(2.68%),无严重出血需要输血的病例;出现下肢缺血9例(1.72%);1例(0.19%)严重血管损伤出现腹膜后出血,手术修复后好转;IABP球囊漏血1例(0.19%),撤除后再次植入反搏良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优势比(OR)=2.320,95%可信区间(95%CI)=1.011~1.806,P=0.047〕、糖尿病(OR=2.281,95%CI=1.016~5.120,P=0.026)、同时行ECMO辅助(OR=4.341,95%CI=1.240~15.196,P=0.040)为IABP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穿刺局部出血和肢体缺血是其常见
周宏艳张永辉杜雨曹芳芳王冀赵丽聂宇张海涛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心脏外科围手术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