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昊 作品数:24 被引量:14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8例PNET分别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的额顶、额颞、枕叶、胼胝体区,病灶普遍较大,多为偏实性肿瘤,边界清晰,瘤周水肿较轻,其中病灶内囊变4例,合并出血3例,肿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3例,2例DWI显示呈高信号。增强检查肿瘤可表现为不均一强化、不规则“印戒”样强化,2例显示沿室管膜播散。结论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与其他肿瘤区分。 靳松 崔世民 刘梅丽 戴伟英 高满 田超 杨天昊关键词: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三维影像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3D-CTA,MRA和3D-DSA在动脉瘤致密填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检出72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60枚。研究并比较CTA,MR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60枚栓塞的动脉瘤中50枚致密填塞,10枚为大于95%填塞,5枚为大于90%填塞。3D-CTA对动脉瘤测量值比2D-DSA大,3D-DSA比2D-DSA大。结论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3D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3D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2D影像的测量值。 范一木 孙立军 王宏昭 高满 杨天昊 田超 闫世鑫 靳松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CT灌注微血管通透性对脑肿瘤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CT灌注微血管通透性技术预测脑肿瘤卒中的可能性。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瘤卒中10例,非瘤卒中14例)的CT灌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肿瘤表面通透性与瘤卒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肿瘤直径为3‖8 cm,CT扫描肿瘤呈等或低密度影,肿瘤内出血灶为高或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出血部位明显强化;CT灌注成像肿瘤出血部位血运丰富,瘤卒中患者表面通透性测值为(24.55±4.74)ml/(100 g·min),明显高于非瘤卒中患者(15.06±5.48)ml/(100 g·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2,P=0.001)。结论微血管通透性可以量化肿瘤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肿瘤表面通透性测值明显增高的部位可能预示存在出血风险。 崔世民 田超 靳松 闫世鑫 高满 杨天昊 戴伟英关键词:脑肿瘤 卒中 毛细血管通透性 支架及球囊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支架和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87例患者92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支架辅助技术为首先选择合适的 Neuroform 支架跨动脉瘤颈释放,长度超出瘤颈近、远端各5 mm,微导管通过支架上的网孔进入动脉瘤,一期或分期完成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 GDC 填塞动脉瘤。结果支架辅助栓塞完全填塞的动脉瘤31个,次全填塞(>90%)3个,大部填塞(70%~90%)1个,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球囊辅助栓塞完全填塞50个,次全填塞4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同时采用支架和球囊辅助栓塞完全填塞的动脉瘤2个,次全填塞1个,无死亡。平均随访5.8个月,其中支架辅助栓塞再通率16.7%,球囊辅助栓塞再通率12.5%。结论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栓塞技术较支架辅助技术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范一木 闫世鑫 王世波 杨天昊 黄楹 高满关键词:动脉瘤 球囊 弹簧圈 微血管通透性预测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灌注CT研究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灌注CT技术的微血管通透性(Ps)测量值预测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将患者分为HT组和对照组,HT组进一步分为出血性梗死组和脑血肿形成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发病6h内灌注CT各项参数测量结果和CT血管造影源图像(CTA-SI)中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的统计学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22例发生HT,其中出血性梗死14例,脑血肿形成8例。HT组患侧和对照组患侧的脑血流量及脑血流量值较健侧下降,PS值较健侧升高(均P〈0.05)。HT组患侧PS值高于对照组患侧(P〈0.01);而HT组患侧脑血流量及脑血流量值与对照组患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值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为0.968,当PS≥5.77ml·min-1·100g-1时,其预测HT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6.7%。HT组的ASPECTs低于对照组(Z=-5.533,P〈0.01),出血性梗死组的ASPECTS高于脑血肿形成组(Z=-3.771,P〈0.01),出血性梗死组与脑血肿形成组患侧各项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预测HT风险、指导溶栓治疗的参考依据。 田超 杨天昊 解中福 崔世民关键词:血液灌注 毛细血管通透性 出血 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手术前后螺旋CT对颈枕区骨性径线测量价值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MSCT对评价成人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手术效果的价值。方法:根据本研究确定入选标准共选取患者37例,所有患者皆来自我院入院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成人颅底凹陷症伴寰枢关节脱位,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其MSCT三维重组图像,依据患者是否伴有脊髓空洞,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不伴脊髓空洞,B组伴脊髓空洞。应用测颅法获取BDI、ADI、SAC、CCA、HI、CBL数据。对比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分析发生的变化,同时记录手术疗效。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结果。结果:A组手术前后BDI、ADI、SAC、CCA、HI、CBL分别为12.6、8.3mm,4.5、3.3mm,18.2、20.8mm,138.3°、150.4°,28.7、43.4mm,6.3、3.3mm,JOA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8.87、12.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和稳定分别为12例和3例。手术前后JOA评分与各指标显著相关(r值-0.667、-0.673,-0.771、-0.719,0.682、0.625,0.595、0.658,0.787、0.696,-0.647、-0.796;P<0.05)。B组手术前后BDI、ADI、SAC、CCA、HI、CBL分别为12.2、8.6mm,5.9、3.1mm,16.3、17.6mm,136.8°、150.2°,32.3、41.5mm,8.7、4.8mm,JOA评分分别为9.59分、13.5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和稳定者分别20例和2例。手术前后JOA评分与各指标有显著相关(r值-0.756、-0.728,-0.651、-0.619,0.684、0.672,0.726、0.695,0.578、0.632,-0.748、-0.821)。结论:MSCT测量有助了解手术前后骨性结构变化,可以用于判断疗效。 戴伟英 田超 杨天昊 任涛关键词:颅底 3D-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3D-螺旋 CT 血管造影(3D-CTA)和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就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86例,行3D-CTA、3D-DSA 检查。研究并比较 CTA 和 DSA 影像特点。结果86例患者,阴性12例,余74例患者共检出94个动脉瘤。3D-DSA 与3D-CTA 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3D 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3D 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2D 影像的测量值。 闫世鑫 杨天昊 范一木 田超 靳松 尹龙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与脑血管症状相关性的MDCT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程度和特征及其与脑血管症状的关系。方法 958例行颈动脉MDCTA的连续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者372例,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MDCTA前首先以相同扫描条件进行平扫,分别在平扫和MDCTA图像上测量非钙化性和混合性斑块的CT值,计算斑块CT值增幅;同时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2例中,80.11%(298/372)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强化。非钙化性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混合性斑块的非钙化部分[(25.11±4.53)HU vs(17.92±7.12)HU;t=12.94,P=0.004],且几率也大(86.26%,182/211 vs 72.05%,68/116;χ2=11.57,P=0.001)。有症状组出现颈动脉斑块强化的比例大于无症状组(88.41%,206/233 vs 66.19%,92/139;χ2=26.99,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阈值分析表明斑块CT值增幅17 HU为最佳阈值,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78.97%、81.30%)。颈动脉斑块强化(P=0.016)、非钙化性斑块(P=0.042)及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P=0.032)与脑血管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是预测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国晶晶 田超 宋一鸣 杨天昊 靳松多时相CT血管成像彩色编码图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彩色编码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预后评估中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1例,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86例,mRS≥3分)。采用3分法评估常规mCTA侧支循环评分、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包括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侧支血管的分布范围评分及总评分),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常规mCTA侧支循环评分、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CT灌注成像(CTP)缺血区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各参数对AIS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参数对AI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CT各参数在两组间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有更好的侧支循环及更小的缺血和梗死核心区体积。ROC结果显示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与常规mCTA相似或更高,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AUC=0.67)与CTP缺血(AUC=0.74)和梗死核心区体积(AUC=0.75)的诊断价值相当(Z=1.552,P=0.121;Z=1.606,P=0.1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及梗死核心区体积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值(95%CI)2.39(1.03~5.52),P=0.039;OR值(95%CI)3.88(1.86~8.10),P<0.001]。结论:mCTA彩色编码图对预测AIS患者90 d的临床预后具有较高价值,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是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与常规mCTA和CTP相比,可以获得相似或更好的诊断效能。 任涛 刘松 杨天昊 田超关键词:急性卒中 CT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预后 对比DSA、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行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并加以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进行对比,了解经CTA检查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空间征象... 宋一鸣 杨天昊 闫世鑫 崔世民 靳松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