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常伟
- 作品数:23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祁寯藻与《马首农言》及其农学思想
- 祁寯藻(1793-1866),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历任朝廷要职,是我国清朝时候一位热爱农业的显宦。《马首农言》(1836)是祁寯藻回家居丧时有感而作,书中记叙的是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而马首为寿阳古名,所以题为《马首农言》...
- 杨常伟
- 关键词:祁寯藻农学思想
- 文献传递
- 科技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乡村振兴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视角,剖析科技兴农中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
- 秦倩倩杨常伟
-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乡村文化旅游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助力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但乡村文化旅游建设面临项目特色开发不足、缺少优秀人才、弘扬乡村文化旅游的阻碍因素较多、发展模式单一等现实处境。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正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期,打破乡村文化发展壁垒,要塑造独特的文旅符号、多元传播主体参与、增强短视频对乡村文化形象的建构、构建新型文化媒介人、善用乡村品牌传播新范式。
- 李宇欣杨常伟
-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建设
- 产地农业的理论创新与系统建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产地农业是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创新与系统建构,其概念能有效地传递各地各种农产品所具有的重要信息,包含了农产品的地域性、独特性、多样性、人文性等系统特征。在产地农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着眼于系统整体最佳目标,通过系统建构,促进该系统内各要素协调发展与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 杨常伟
- 祁寯藻农学思想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祁寯藻的《马首农言》是中国北方传统农书的代表作之一,对耕作生产方式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农学思想.运用现代农学、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对其农学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山西东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实行适合当地特定气候条件的轮作套种、土壤耕作、播种、中耕除草、治虫防病、施肥、收获及留种等耕作种植技术,采用因畜制宜、因时制宜的畜牧饲养管理技术,能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 杨常伟杨小明
- 关键词:祁寯藻农学思想
-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 2016年
-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其关键点就在于要准确地定位创新主体——企业,结合我国的企业情况可以借鉴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建立一种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 杨常伟安波
- 关键词:委托代理技术创新
- 山西农地流转区域规划研究
- 2016年
- 山西在经济层面、地理环境等方面表现有本省区域特征,因此山西省的农地流转在流转模式、流转速度、流转规模、流转用途和流转意愿等方面必然会呈现本省区域特性。针对山西资源禀赋条件、现有生产力水平以及产业基础与市场环境的区域差异特性,山西农地流转制度不但要考察布局的普适性,同时要考虑到山西区域规划的特殊性,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山西区域农地流转模式。
- 杨常伟王奕
- 关键词:区域规划
- 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
-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而山西又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内容。无论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或回答现实问题;无论从总体上把握山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特色...
- 杨常伟
- 关键词:民国时期农业科技农业教育
- 文献传递
- 近代山西农牧业科技改良实践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农业耕作制度合理的优点.国内外经济、科技交流的扩大,影响了山西的农业结构,推进着山西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农业科技改良实践方面,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农业科技,另一方...
- 杨常伟
- 关键词:农业建设种植业畜牧业
- 孔祥熙与近代中国农业科技改良——以山西铭贤学校的农业科技改良实证考查被引量:6
- 2012年
- 孔祥熙立志"提倡教育,振兴实业",创立山西铭贤学校,兴办农科和工科,建立农场、牧场和果园,从事农林牧园试验研究,研制改良农具。引进改良"金黄后"玉米,育成"169"小麦,引进苹果及其他果蔬品种,引进"来航鸡"和"软布来"绵羊,仿制改良"冰铁犁"、喷雾器和玉米脱粒机等,成为我国早期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之一,对山西乃至我国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杨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