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新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8篇流感
  • 5篇禽流感
  • 5篇禽流感病
  • 5篇禽流感病毒
  • 4篇蛋白
  • 4篇抗体
  • 3篇细胞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杆菌
  • 2篇NS1
  • 2篇NS1基因
  • 2篇H5N1亚型
  • 2篇大肠杆菌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机构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杨志新
  • 15篇周晓巍
  • 15篇黄培堂
  • 7篇许龙
  • 7篇朱恒奇
  • 4篇张莹莹
  • 4篇赵莉霞
  • 4篇杨予涛
  • 3篇蒋世卫
  • 3篇于孟斌
  • 3篇陆健昇
  • 3篇王荣
  • 2篇夏炳辉
  • 2篇张传福
  • 1篇张吉贵
  • 1篇徐秀英
  • 1篇柳斌
  • 1篇杨婉身
  • 1篇宋相伟
  • 1篇屈孝初

传媒

  • 7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HA、NA、M1和M2蛋白制备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样颗粒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应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由HA、NA、M1和M2蛋白组成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样颗粒,为研究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能共表达A/chicken/Jilin/2003(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A/PR/8/34(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和离子通道蛋白(M2)的2个二元重组杆状病毒,共同感染HighFive细胞,同时表达HA、NA、M1和M2蛋白,使这4种蛋白在感染的细胞内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获病毒样颗粒,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病毒样颗粒的组成,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形态,血凝试验测定病毒样颗粒的活性。结果:HA、NA、M1、M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并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电镜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的形态与流感病毒一致,直径约80 nm;血凝试验显示该病毒样颗粒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结论:应用该方法可以制备流感病毒样颗粒,为H5N1流感疫苗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案。
王立强许龙周晓巍杨志新陆健昇刘冰夏炳辉杨津黄培堂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杆状病毒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S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2007年
目的:克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性。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此序列与数据库中不同时间、地点、宿主来源的H5N1亚型流感毒株N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了678 bp的NS1全长基因,可编码225个氨基酸;其与毒株A/chicken/Jilin/hq/2003的同源性最高,二者的核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1%。比对分析发现,该毒株NS1基因在第238-252位有15个核苷酸的缺失;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与1997年香港流行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分支。结论:克隆了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并初步分析了其序列特性,为进一步研究NS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传福蒋世卫杨予涛杨志新朱恒奇赵丽霞许龙王荣于孟斌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禽流感H5N1亚型NS1基因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相互作用的蛋白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筛选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表达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经Ni2+柱亲和层析纯化,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捕获BHK-21细胞裂解液中与M1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获得了纯度在85%以上的基质蛋白M1,并利用此蛋白捕获到宿主细胞肌球蛋白重链6。结论:肌球蛋白重链6与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可能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张吉贵杨志新许龙朱恒奇李郁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PARP10组织分布、相互作用蛋白及UV应激反应的分析
2009年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人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0(PARP10)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293FT细胞mRNA,获得PARP10cDNA。将获得的cDNA克隆到pCMV-Myc和pEGFP-C1中,用免疫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验证了PARP10和β-actin存在相互作用。然后,通过RT-PCR法发现该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的组织分布,组织表达谱显示该蛋白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UV造成的细胞损伤能够引起PARP10表达水平的增高。PARP10组织表达谱的确定,与β-actin相互作用的验证以及对UV的应激反应都为进一步研究PARP10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于孟斌赵莉霞杨予涛杨志新张莹莹朱恒奇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UV组织表达谱免疫沉淀激光共聚焦
重组人IL-1ra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2004年
利用PCR技术从含有IL-1ra的质粒上扩增IL-1ra基因,经过序列测定后插入表达载体pTIG-Trx,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显示,IL-1ra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产物出现相对分子量大约为17000的一条新生蛋白质带,其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经Western和ELISA分析,证明该带即为目的蛋白,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全部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超声破碎后,上清经金属螯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度约为98%的蛋白样品。
杨志新周晓巍朱恒奇徐秀英黄培堂
关键词:IL-1RA大肠杆菌ELISA表达质粒可溶性表达IPTG
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的克隆表达和抗体制备
流感病毒基质蛋白 MA 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结构蛋白,包括 M1和 M2两种,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其结构是稳定的。M1蛋白在病毒感染与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关 A 型流感病毒 M1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
朱恒奇杨志新周晓巍黄培堂
文献传递
利用靶定基质蛋白基因m的小干扰RNA抑制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复制
2010年
目的:设计、构建并筛选针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基因m的小干扰RNA(siRNA),检测其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3条针对流感病毒m基因的siRNA,并克隆到短发夹型(shRNA)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1-U6-hygro上;经测序证明构建成功后,将表达3种siRNA的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psiRNA-control分别转染MDCK细胞,用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用H1N1流感病毒感染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果。结果:构建了3个针对流感病毒m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3种siRNA均使m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其中M1-306的抑制效率达60%;3种siRNA均使流感病毒NA蛋白的表达量降低,M2-25、M1-105的抑制效率明显,M1-306略低。结论:针对m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
侯继业杨志新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干扰RNA病毒复制
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获得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全长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用于对NP功能的研究。方法:从感染了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培养液中收获病毒,提取病毒RNA,用RT-PCR扩增出N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其定向克隆到pTIG-TRX原核表达载体并测序,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所克隆的核苷酸片段包含了NP基因编码区完整阅读框架,编码498个氨基酸;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66000的重组蛋白。结论:克隆和表达了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编码区基因,为获得大量NP以制备抗体,以及对其进行功能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柳斌杨志新李文平屈孝初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原核表达大肠杆菌
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转铁蛋白受体和转铁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从胎盘中提取转铁蛋白受体。以转铁蛋白受体为抗原包被免疫管,从全合成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其抗体。对筛选到的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后,将抗体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获得可溶性表达。HeLa细胞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达的抗体可以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表达产物经Ni-NTA金属螯和层析柱纯化、脱咪唑后,从尾静脉注射小鼠。1h后,去除血液及毛细血管的干扰,在脑实质中检测到了抗体的存在,说明该抗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赵莉霞颜冰许龙蒋世卫张莹莹杨志新周晓巍黄培堂
白细胞介素-1信号转导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宋相伟杨婉身周晓巍杨志新黄培堂
关键词:IL-1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