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迪 作品数:6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圈养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探讨大熊猫食性转换前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对3只处于夏季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分析,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spⅠ对其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食性转换前期大熊猫肠道细菌主要由硬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其中7月份样品中以梭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8月份以八迭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9月份以链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为主。此外在3个月中均发现一定比例的未培养细菌。结果表明:随着食性转换前期的过渡,大熊猫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由硬壁菌门中的梭菌属渐变到以球菌属为主,由变形菌门的醋杆菌属渐变到以肠杆菌为主。 罗永久 何廷美 钟志军 王承东 王晓艳 吴虹林 程安春 何永果 李才武 张和民 李德生 杨海迪 彭广能关键词:圈养大熊猫 肠道菌群 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大熊猫肠道真菌菌群结构,为研究肠道真菌对纤维素的降解和控制肠道真菌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DA、SDA、高氏3种培养基对8只亚成体大熊猫新鲜粪便进行真菌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经培养获得的真菌主要由4种霉菌(Galactomyces geotrichum占22.74%、Galactomyces reessii占12.37%、Mucor ramosissimus占18.23%和Mucor circinelloides占6.39%)和2种酵母菌(Trichosporon sp.占19.46%和Candida solani strain占20.81%)组成,各样品中真菌所占比例不等。且3种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显示PDA>SDA>高氏培养基。结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一定比例的可培养真菌。 艾生权 夏玉 钟志军 王承东 刘艳红 吴虹林 李才武 杨海迪 林姗姗 石锦江 彭广能关键词:大熊猫 野化培训大熊猫在过渡期的采食时间分配及影响因素 2012年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对大熊猫"祥祥"在过渡期的采食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祥祥"在观察期间的总采食时间百分比为25.91%(±8.17%);采食半枯竹和当年生竹叶的时间与采食多年生竹秆、多年生竹叶和短锥玉山竹的时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采食半枯竹和当年生竹叶的时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72,P=0.003);总采食时间百分比与温湿度、夜宿地个数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P>0.05)。对人工饲养条件的依赖和人为干扰是导致采食时间不规则波动的主要因素。 谢浩 杨海迪 刘斌 杨杰 罗瑜 张贵权 魏荣平 黄炎 周小平 汤纯香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关键词:大熊猫 采食时间 免疫分析技术在圈养大熊猫繁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选择性对待测物中的抗体或抗原进行识别和测定的方法,其中以放射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技术运用最多。文章简述了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圈养大熊猫雌二醇(E)、促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尿中的黄体生成素的峰值几乎与雌二醇峰值同时出现,之后随着孕酮浓度迅速上升而下降,认为黄体生成素高峰的出现即代表有成熟的卵排出,从而为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酶联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定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尿中雌酮-3-葡萄糖醛酸(EIG)的变化以达到预测排卵的目的,所获得的结果与采用放射免疫法相一致。通过以上论述并结合免疫分析技术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邓涛 杨海迪 谢浩 黄晓宇 周应敏 黄炎关键词:放射免疫 酶联免疫 大熊猫 繁殖 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2015年 为分离、鉴定亚成体大熊猫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真菌,并比较其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大小,采用PDA、SDA、GPA这3种培养基对8只亚成体大熊猫新鲜粪便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经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得到纤维素降解真菌,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4株纤维素降解真菌,分别为白地霉、多分枝毛霉菌这2株霉菌和丝孢菌、白色念珠菌这2株酵母菌。根据纤维素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菌落直径大小,初步得出其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大小为白地霉>多分枝毛霉菌>白色念珠菌>丝孢菌。结果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可降解纤维素的真菌,且2株霉菌的纤维素降解能力比2株酵母菌的强。 刘艳红 钟志军 艾生权 王承东 夏玉 吴虹林 李才武 杨海迪 林姗姗 彭广能关键词:大熊猫 大熊猫产科疾病 被引量:1 2014年 大熊猫的产科疾病是指雌性大熊猫与生殖相关疾病的总称。在现有文献报道中,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产科疾病占的比例较低,但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不断增加及性别结构的变化(雌性个体增多),大熊猫产科疾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近几年关于产科疾病的报道有所增加)。产科疾病是大熊猫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繁殖障碍又是导致人工圈养小种群衰败的关键因素,所以防治产科疾病尤为重要。 邓林华 魏荣平 王承东 张贵权 汤纯香 黄治 杨海迪 李德生关键词:产科疾病 繁殖障碍 假孕 人工圈养 产后恶露不尽 小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