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南校区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大学生经前心境恶劣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经前心境恶劣障碍(PMDD)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经前心境恶劣障碍筛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93名三年级女大学生施测。结果:(1)女大学生的PMDD的检出率为7.91%。(2)学习压力大一般、无者PMDD检出率分别为13.8%、5.6%、8.9%,差异有显著性(χ2=9.70,P<0.01)。(3)经前心情恶劣者与无经前心情恶劣者比较,SAS标准分,SDS总分及其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经前心境恶劣组与无经前心境恶劣组比较,除了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症状和敌对症状的得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的SCL-90总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症状的得分PMDD组高于无PMD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校女生经前心境恶劣的检出率为7.91%,有经前心境恶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SCL-90对显示PMDD的心身症状比SDS及SAS敏感。
- 潘集阳杨立新梁华君马萍张继辉
- 关键词:女大学生抑郁焦虑
- 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程度的改变及可变因素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校大学学生在校期间网络成瘾程度的改变及其可变因素。方法追踪调查2001级1034名文科、理科、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使用互联网测试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将结果与学生在大一时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1)大三学生中男生成瘾者占2.67%,准成瘾者占32.00%;女生成瘾者占0.41%,准成瘾者占19.88%,差异有显著性(2=29.601,P<0.01);大三学生成瘾者准成瘾者占26.15%,成瘾者占1.58%,与2年前大一时成瘾者占1.62%,准成瘾者占51.05%比较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104.733,P<0.01)。(2)父母的关心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造成的精神压力,对所读学校或专业的兴趣对大三学生成瘾影响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两年前比较,学生成瘾程度有所降低;高年级时男生较女生易成瘾。高年级学生成瘾状况与父母的关心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造成的精神压力,对所读学校或专业的兴趣有关系。
- 杨立新潘集阳
-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
- 广州市一所高校大一新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被引量:30
- 2004年
- 杨立新潘集阳
- 关键词:高校网络成瘾焦虑自评量表
- 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征及其心身症状表现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43.8,44.6±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9.6,45.3±8.7),(59.7±11.8,46.2±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8.3,44.9±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20.29,41.43±9.61),(46.50±14.74,38.51±8.28),(P<0.025)]。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 潘集阳张继辉马萍梁华君杨立新
- 关键词:精神卫生心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