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芳

作品数:3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包头医药卫生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教学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多态性
  • 4篇低出生体重
  • 4篇抑郁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课程
  • 4篇出生体重
  • 3篇教学改革
  • 2篇大学生
  • 2篇医学生
  • 2篇医学遗传学
  • 2篇抑郁症
  • 2篇色胺
  • 2篇体重
  • 2篇转运体
  • 2篇羟色胺
  • 2篇细胞

机构

  • 27篇包头医学院
  • 5篇包头医学院第...
  • 2篇包头市肿瘤医...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27篇杨艳芳
  • 19篇吴涤
  • 14篇王宗霞
  • 6篇周成江
  • 5篇关明杰
  • 4篇秦荣
  • 4篇刘佳
  • 4篇闫少春
  • 3篇杨国安
  • 3篇李静
  • 2篇秦宗阳
  • 2篇王琨
  • 1篇和彦苓
  • 1篇宋芳
  • 1篇张娜
  • 1篇周立社
  • 1篇王媛媛
  • 1篇郭静
  • 1篇任忠和
  • 1篇杨美霞

传媒

  • 1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知识经济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31名在校医学生抑郁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包头医学院1~3年级在校医学生的抑郁状况,为预防大学生抑郁,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对包头医学院331名1~3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1名医学生中有21.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男女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8.0%和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的精神性-情感症状指数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项性别比较,女生在想哭、和平时一样喜欢接触异性方面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体重减轻、对未来感到有希望、轻生等项目中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31名在校医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较低,多为轻度抑郁;男女抑郁症状差异主要表现为想哭,不愿接近异性,体重减轻、对未来不抱希望和轻生等方面。
杨艳芳吴涤关明杰王玮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性别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heta 1基因(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heta 1 gene,GSTT1)多态性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分析母亲GSTT1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亲GSTT1基因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前后,GSTT1缺失基因型对低出生体重影响未显示显著相关性(OR=1.357,9 5%CI0.6 9 5-2.6 4 6;OR=2.0 4 7,95%CI0.762-2.854)。结论:母亲GSTT1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
李静吴涤杨艳芳关明杰王琨杨国安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态性基因低出生体重
青年教师手写讲稿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
如何撰写手写讲稿,一直是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讲稿的结构、质量角度入手,对手写讲稿从多个层面进行调查,找出影响讲稿质量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讲课的实践,针对医学院校教师,提出一些改进和提高手写讲稿水平的建议。
王宗霞韩丽莎宋芳杨艳芳吴涤
关键词:影响因素教学质量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石榴籽”式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
2021年
做好高等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人才,将来服务基层医疗一线,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包头市高等医学院校为例,从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实施和成效评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提出重要建议,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高参考。
杨艳芳李文王媛媛白雪燕
关键词:常态化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大学生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高校431名大学生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大学生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分析5-HTTLPR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431名大学生中35%具有抑郁情绪,病例组5-HTTLPR基因的3种基因型S/S,S/L,L/L检出率分别为25.8%,52.3%,21.9%。在正常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28.6%,38.9%,32.5%。5-HTTLPR基因型频率在各抑郁情绪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HTTLPR基因多肽性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
杨艳芳吴涤项鹏程
关键词:抑郁情绪
蒙药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安全性评价及抗炎活性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价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安全性,利用斑马鱼炎症模型探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利用野生型斑马鱼研究不同浓度白益母草对胚胎死亡率、畸形率及体长的影响,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利用转基因斑马鱼观察不同浓度白益母草作用6 h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巨噬细胞的迁移情况,对其抗炎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低浓度白益母草在短期和长期作用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不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延长,药物会对其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白益母草治疗组巨噬细胞迁移数目明显减少,表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效果。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标记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迁移获得了白益母草抗炎作用的直接证据。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白益母草对斑马鱼的发育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提示临床需严格控制应用白益母草的剂量和时长,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王丽娟王丽娟许良张娜张娜贾小娥杨艳芳
关键词:乙酸乙酯抗炎
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第二课堂” 在医学高校育人的探索
2021年
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地方医学高等院校第一课堂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第二课堂作为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一种教学补充,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在以往“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如:学术讲座、浸入式早临床实习、教具制作大赛、学生参与老师科研、课程主题征文比赛和拓展知识竞赛等,取得一定成绩,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也存在不足,有继续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加强对第二课堂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定系统性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寻找合理客观可行的考评方案。通过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杨艳芳王宗霞毕艳楠邹博吴涤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育人
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NQO1(C609T)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采用PCR-RFLP法分析母亲NQO1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亲NQO1(C609T)基因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两组NQO1 C609T基因型频率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59,P〉0.05;χ2=0.12,P〉0.05),表明两组NQO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前后,NQ01(C609T)突变基因型对低出生体重影响显示出显著相关性(OR=1.922,95%CI1.205-3.066,P=0.005;OR=4.533,95%CI1.732-11.867,P=0.002)。结论:母亲NQO1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有显著相关性。
李静吴涤杨艳芳杨国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亲孕期状况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母亲文化程度高、每天看电视时间长和孕妇身高可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睡眠质量差、孕期焦虑和收缩压高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性。结论:孕妇文化程度、身高、血压、孕期睡眠质量、情绪及看电视时间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吴涤杨艳芳关明杰王宗霞葛华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病例对照研究
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材的建设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适应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将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门课程深度融合成为一门课程,即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目前,基于医学本科的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整合式课程的"纸质教材+新媒体资源"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仍是空白,因此,编写规范合理的、适用性较强的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教材,对于提高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王宗霞闫少春吴涤周成江杨艳芳刘佳贾小娥毕艳楠
关键词:整合课程教材建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