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伟盛

作品数:66 被引量:486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7篇土壤
  • 20篇杉木
  • 19篇亚热带
  • 13篇土壤呼吸
  • 11篇幼林
  • 11篇微生物
  • 11篇物量
  • 11篇米槠
  • 10篇杉木幼林
  • 10篇生态系统
  • 9篇增温
  • 9篇人工林
  • 9篇中亚热带
  • 9篇陆地生态
  • 9篇陆地生态系统
  • 7篇碳通量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微生物生物量
  • 6篇有机碳
  • 6篇杉木人工林

机构

  • 6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5篇福建省湿润亚...
  • 6篇教育部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闽江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6篇林伟盛
  • 47篇刘小飞
  • 40篇杨玉盛
  • 28篇熊德成
  • 27篇杨智杰
  • 22篇胥超
  • 20篇陈仕东
  • 16篇谢锦升
  • 15篇林成芳
  • 11篇陈光水
  • 11篇郭剑芬
  • 11篇林廷武
  • 10篇郑蔚
  • 8篇钟小剑
  • 6篇杨智榕
  • 5篇蒲晓婷
  • 4篇吴君君
  • 4篇王小红
  • 4篇陈朝琪
  • 4篇张磊

传媒

  • 16篇生态学报
  • 16篇亚热带资源与...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土壤碳通量在线监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碳通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终端监测装置和监测仪,所述终端监测装置包括设置有监测孔的基座、不透光罩体及第一驱动机构、透光罩体及第二驱动机构,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上分别设置有监测传感器接口,所述监测仪包括...
陈仕东钟小剑杨智杰胥超刘小飞林伟盛熊德诚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文献传递
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米槠次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2015年
通过对中亚热带米槠次生林皆伐、火烧前后生态系统(乔木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及0~100 cm矿质土壤层)碳贮量变化进行研究,探讨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米槠次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前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78.6 t·hm-2,其中乔木层占64%,而林下植被层与枯枝落叶层碳贮量较低;皆伐后,树干(包含树皮)及粗枝被移出生态系统,其中包含97.5 t·hm-2的碳,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5%.火烧后2 d,采伐剩余物(包含枯枝落叶层物)碳贮量损失31.9 t·hm-2,损失率高达87%,而土壤表层(0~10 cm)碳贮量为(20.0 t·hm-2),较火烧前下降了18%.由此可见,皆伐和火烧均造成生态系统碳贮量显著下降。
林伟盛刘小飞熊德成胥超杨智杰郭剑芬杨玉盛
关键词:皆伐碳贮量
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2023年
随着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越来越多的氮化合物,生态系统中的氮含量逐渐呈现饱和状态,亚热带地区已成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土壤有机氮组分能直观反映土壤氮素有效性对氮沉降的响应。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施氮水平[0,40,80 kg N/(hm^(2)·a)]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氮处理下土壤有机氮(SON)含量(1.23 g/kg)显著高于对照处理(0.89 g/kg),高氮处理的土壤活性氮组分(LPⅠ-N+LPⅡ-N)含量(0.28 g/kg)显著高于低氮(0.24 g/kg)和对照处理(0.22 g/kg),而土壤惰性氮组分(RP-N)含量在高氮(0.94 g/kg)和低氮(0.82 g/kg)处理中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0.68 g/kg)。(2)与对照和低氮处理相比,高氮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_(4)^(+)-N)含量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硝态氮(NO 3--N)、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3)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TN、NAG酶与有机氮及其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MBN、NH_(4)^(+)-N与土壤有机氮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也较强。可见该区域氮沉降提高土壤氮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转化与循环机制。
曹平丽孙思怡卢胜旭林浩刘小飞林伟盛林伟盛
关键词:氮沉降酶活性
一种土壤碳通量在线监测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碳通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终端监测装置和监测仪,所述终端监测装置包括设置有监测孔的基座、不透光罩体及第一驱动机构、透光罩体及第二驱动机构,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上分别设置有监测传感器接口,所述监测仪包括数据...
陈仕东钟小剑杨智杰胥超刘小飞林伟盛熊德诚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文献传递
隔离降雨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IPCC 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对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 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 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 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
李帅军郭剑芬吴东梅刘小飞林伟盛鲍勇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研究初报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R2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陈仕东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林成芳谢麟杨玉盛
关键词:PID
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区分森林土壤呼吸组分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和邻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通过挖壕沟方法,测定了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的速率,同时测定了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0–12 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利用指数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分析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同时计算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在土壤呼吸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显著,均呈单峰型曲线,与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米槠人工林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70.3%、73.4%和58.2%,可以解释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77.9%、65.7%和79.2%。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相关关系。米槠和杉木人工林自养呼吸的年通量分别为4.00和2.18 t C·hm–2·a–1,占土壤呼吸年通量的32.5%和24.1%;异养呼吸年通量分别为8.32和6.88 t C·hm–2·a–1,分别占土壤呼吸年通量的67.5%和75.9%,米槠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年通量都大于杉木人工林。
吴君君杨智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陈朝琪王小红
关键词:土壤温度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22种常见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被引量:10
2019年
植物的生态策略是影响群落构建结果的重要因子。以三明格氏栲保护区22种常见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典型植物的生态策略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与群落构建结果的一致性,为解释该区植被的演变过程、系统功能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22种常见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可分为七类,分别为C/CSR、CS/CSR、S/CSR、CS、S/CS、CSR和SR策略,其中CS/CSR和S/CSR策略为主导策略,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4.1%和32.3%;2)两类主要的策略变化轴C/CSR-CS-S/CS和C/CSR-CS/CSR-S/CSR都表现为靠近C策略一端选择低构建成本快速收益,倾向于大比叶面积(SLA)与低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面积碳(Carea)、氮(Narea)、磷(Parea)含量的性状组合,靠近S策略一端的性状组合则相反,选择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3)与群落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22种植物的竞争能力(C)和压力忍耐能力(S)与物种相对重要值显著相关,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压力忍耐力(S)较强。这意味着生境过滤效应使物种聚集S策略可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与C和S策略相比,SR/CSR倾向于维持更快的投资回报和繁殖回报。综上所述,本区植物存在多种经济权衡,但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的压力忍耐型物种有着更大的生存机遇。
徐鹏程游章湉纪宇皝周嘉聪张秋芳张秋芳郑蔚郑蔚刘小飞林伟盛
降雨隔离和温度增加对杉木幼林土壤可溶性碳氮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土壤可溶性碳氮在森林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因其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且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本研究通过在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置隔离50%降雨处理(P)、增温5℃+隔离50%降雨处理(WP),利用张力测渗计野外原位收集土壤溶液,研究降雨和温度变化对不同深度土壤可溶性碳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和温度变化没有改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的季节变化,土壤溶液DOC浓度在10月最高.降雨和温度变化增加了不同土层土壤溶液DOC浓度,60 cm处增加量最大,与对照相比,P和WP处理土壤溶液DOC浓度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0.4%~88.7%和32.8%~137.6%,10月的差异值最大,对照土壤溶液DOC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但降雨和温度变化后各土层间土壤溶液DOC浓度没有显著差异.WP处理土壤溶液NO_3^--N浓度大幅增加,增加幅度为221.1%~931.0%.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地区降雨减少将增加土壤通透性和细根向深层土壤的生长,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分解,可能增加本地区土壤有机碳氮淋溶流失,而温度增高将加剧碳氮流失风险.
袁硕杨智杰元晓春林伟盛熊德成杨玉盛
关键词:增温
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两旁侧的基座上分别铰接有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所述不透光罩体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其做翻转运动,从而使其能在监测孔上盖...
陈仕东钟小剑杨智杰胥超刘小飞林伟盛熊德诚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