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爱民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小说
  • 6篇小说观
  • 6篇小说观念
  • 3篇审美
  • 3篇悲剧
  • 2篇意蕴
  • 2篇生命
  • 2篇视觉时代
  • 2篇文化
  • 2篇命意
  • 2篇教育
  • 1篇大学语文
  • 1篇独白
  • 1篇性格
  • 1篇虚构
  • 1篇学语
  • 1篇仪式化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语文
  • 1篇人物刻画

机构

  • 17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联合职业...

作者

  • 17篇梁爱民
  • 2篇胡育
  • 1篇罗立新

传媒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镇江高专学报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浪与回归:“群体社会”的个体生存困境——论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的悲剧意蕴
2017年
《人间:重述白蛇传》以多重叠合的叙述视角,在佛、妖和人的三界切换中,演绎主人公痛苦而悲壮的命运历程。对无意识"群体社会"的抗争和突围,不仅体现了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也折射出现实世界中无法不让人对其保持一份警惕的"文明"之罪。小说借重述神话的方式再次承担了小说"勘探"世界的使命。
胡育梁爱民
经学与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被引量:1
2012年
经学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学问,不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法,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价值范式。而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生,既与经学的价值起点重合,又在具体的文本存在方式上与经学和史学共存。经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史学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了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独立存在。小说文体观念、创作观念的成熟,是建立在经学价值基础之上、以史学为中介最终实现的。
梁爱民
关键词:经学小说观念虚构史学精神
古代士人阶层与中国小说观念
2011年
士人阶层是儒家知识体系的传播者,其根本的角色意识就是对儒家价值信念和人文理想的信奉和坚守,并从而成为政教意识形态信念的担当者和代言人。在基本的文学观念上,他们以道的传承为目的,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文治"制度,在这个文学观念的坐标系中,诗文处于核心地位,而小说一方面则因其"道听途说"的嫌疑为士人阶层所不齿,一方面,小说独特的文体风格却迎合着士人阶层内在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诉求的表达意愿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也随着小说自身的发展最终得以实现。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实现了其现代化的转换。
梁爱民
关键词:士人市民
试论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使命
2014年
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赋予了教育以关注生命、呵护生命的本质,也赋予了大学语文教学新的课程使命。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语文以"文"为主的选本取向决定了课程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为主,并在审美中体会生命意识的张扬。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要侧重通过经典作品的分析和赏析,让学生成为审美对象,从而在对作品的欣赏中,发现生命之"真",感受生命之"善",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确立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的向导,并使教学对象的生命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澄明。
梁爱民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语文审美鉴赏生命意识
论悲剧审美中的生命意蕴
2015年
悲剧通过矛盾冲突所展开的生命叙事,不仅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凭借其对死亡和痛苦的修辞性叙述,激发了悲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引导审美主体追求生命价值以及生命的超越。审美主体与悲剧的精神生命所进行的生命对话,建构了生命意义,确认了生命在场的价值。这种生命的主体间性,具有建构完整人格,致力于生命统整的意义。
胡育梁爱民
关键词:悲剧审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被引量:2
2012年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看来,美的生产是"真正的生产",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身的诉求和见证,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的体现。"审美化时代"只是"美"的"秀"场,崇高的缺失使美感只停留于快感,所谓的"快乐"只是满足于感性形式,缺乏深度和理性反思的艺术和美,并不符合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所要求的全面和丰富性的要求。消费着的大众在看似自由的审美幻象中没有获得真正的"审美民主",一个被商业资本所精心设计的"增殖计划"主宰着大众的消费和审美,主体在对象中的"遮蔽",反映出的是这种审美文化中"专制"和"返魅"的强大力量,而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真正确证。
梁爱民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崇高
晚清小说观念的多重定位被引量:2
2010年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梁爱民
关键词:晚清小说小说观念
聆听天籁 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被引量:5
2003年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梁爱民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儿童视角独白审美视野
《山楂树之恋》:“老谋”“深算”还是“失算”被引量:1
2010年
《山楂树之恋》在"回归文艺"、讲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承诺中,等着坐收丰厚的票房。然后,张艺谋只讲述了一段简单的被切割的爱情碎片。没有心灵的冲突和挣扎,未经世事的洗礼和锤炼,这样的爱情注定是宿命之河中的浮萍,这样的"文艺"也注定不能让人感奋,走出电影院的观众们,仍将面对"情感乱世"的迷惘,而没有得到真正持久的情感激励。
梁爱民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爱情悲剧
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的文化视角
2009年
近代"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小说的繁荣,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梁爱民
关键词:小说观念启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