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菁春

作品数:82 被引量:1,34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污染
  • 28篇颗粒物
  • 20篇污染特征
  • 17篇大气颗粒
  • 17篇大气颗粒物
  • 12篇多环芳烃
  • 12篇PM2.5
  • 11篇灰霾
  • 10篇粒径
  • 10篇粒径分布
  • 9篇大气污染
  • 8篇PM
  • 7篇有机碳
  • 7篇元素碳
  • 7篇PAHS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环境管理
  • 5篇水溶性离子
  • 5篇气溶胶

机构

  • 6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7篇清华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广西大学
  • 7篇长沙环境保护...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作者

  • 82篇段菁春
  • 36篇谭吉华
  • 22篇柴发合
  • 16篇贺克斌
  • 15篇马永亮
  • 12篇盛国英
  • 11篇傅家谟
  • 11篇胡京南
  • 11篇王淑兰
  • 8篇云雅如
  • 8篇毕新慧
  • 7篇胡君
  • 6篇薛志钢
  • 6篇郭送军
  • 6篇张新民
  • 5篇郝吉明
  • 5篇李英红
  • 5篇周雪明
  • 4篇饶志国
  • 4篇杨复沫

传媒

  • 18篇环境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第19届中国...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工程研究(跨...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灰霾期PM_(10)的化学组成对能见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集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分别对冬、夏两季灰霾和非灰霾期PM10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广州市灰霾期大气PM10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按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OC>NO3->SO24->NH4+>EC(非灰霾期则依次为OC>SO24->EC>NH4+>NO3-),其质量浓度分别为非灰霾期的4.7、12.5、3.7、3.2和2.3倍。相关性分析表明,灰霾期总碳[TC(OC+EC)]及NO3-的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降低起主要作用,而非灰霾期则主要是TC和SO24-。
郭送军谭吉华段菁春马永亮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灰霾可吸入颗粒物化学组分能见度
2020-2021年冬季长三角北部典型农业城市大气PM_(2.5)及其组分特征和来源解析
2023年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其北部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冬季霾频发,成为长三角地区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短板.本研究以长三角北部典型农业城市-宿州市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宿州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大气PM_(2.5)手工样品采集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宿州市冬季PM_(2.5)浓度平均值为(80±31)μg/m^(3),49%的采样天数高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值二级标准(75μg/m^(3)).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平均值为(38.6±24.8)μg/m^(3),占PM_(2.5)的48%,其中二次离子浓度为(33.8±20.3)μg/m^(3),在PM_(2.5)中占比达到42%;宿州市NH4+浓度相对较高,加强对本地农业源NH_(3)排放强度的控制可能是降低宿州市离子浓度乃至PM_(2.5)浓度的关键.总碳(TC)、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9.0±7.3)、(16.3±6.2)和(2.7±1.2)μg/m^(3),OC和EC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17%和2.8%.地壳元素和痕量无机元素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5±7.8)和(0.23±0.11)μg/m^(3),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10.5%和0.3%.PMF源解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季大气PM_(2.5)主要来自交通源(22%)、燃烧源(21%)和二次无机粒子(21%),同时,还受到扬尘源(18%)、工业源(15%)和烟花爆竹燃放源(3%)的影响.因此,在冬季PM_(2.5)浓度较高的宿州市,应重点加强交通源、燃烧源和二次无机前体物(NO_(x)、SO_(2)和NH_(3))的排放监管,减少PM_(2.5)的二次生成;此外,还应在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加强“禁燃措施”的宣传力度和管控力度,助力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康盼茹陶园园童艳君李少卿张佳浩王婉段菁春易鹏
广州典型灰霾期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使用小流量Partisolmodel2000采样器每2h采集广州典型灰霾期(2006年1月7~20日)PM10样品,并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碳分析仪分析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严重,最高浓度日均值(1月13日)分别为最低浓度日均值(1月20日)的10.1、7.6、3.0倍;大气污染存在一个明显的逐日上升和下降过程,上升期间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27±24)%、(125±16)%和(116±17)%,下降期间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43±25)%、(-135±13)%和(-118±11)%。计算表明,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并随着灰霾污染的持续,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加。气团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污染对广州地区灰霾污染过程存在影响。
谭吉华赵金平段菁春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贺克斌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灰霾
北京城区PM_(2.5)中致癌重金属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74
2014年
于2009年4、7、10月和2010年1月在北京城区采集了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得到29种金属元素,对7种致癌重金属浓度、富集程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种致癌重金属As、Cd、Co、Cr、Ni、Pb和Se年均值浓度分别为(11.6±14.0)、(2.6±2.4)、(1.0±0.7)、(11.3±9.4)、(4.0±2.4)、(142.5±98.9)、(3.3±2.2)ng·m-3,其中仅As年均值浓度超过WHO参考限值的0.8倍.7种致癌重金属仅As、Cd、Pb和Se等4种重金属有明显富集现象,富集因子均超过500,其中夏季富集因子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秋和冬季4种高富集致癌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北京周边的燃煤和城区机动车排放,夏季则主要来源于区域性污染源的输送.
陶俊张仁健段菁春荆俊山朱李华陈忠明赵岳曹军骥
关键词:PM2
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浓度水平与粒径分布
本研究在广州市区采样点利用MOUDI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四个季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低分子量的PAHs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两峰分别位于粗颗粒物段和累积...
段菁春毕新慧谭吉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多环芳烃大气颗粒物
文献传递
欧洲酸雨控制历程及效果综合评述被引量:14
2010年
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欧洲酸雨发展和控制的主要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酸雨控制主要经历了EMEP建立与达成共识,CLRTAP公约形成与实施平均减排方针,基于临界负荷与生态敏感性制定减排策略,以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追求多重环境效应等4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1980—2007年,欧洲硫排放减少了84%,NOx排放减少了37%;大气中ρ(SO2)从10.32μg/m3降至1.26μg/m3,ρ(NO2)从10.38μg/m3降至7.15μg/m3;欧洲降水酸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基于欧洲酸雨控制先进经验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我国酸雨控制建议.
云雅如柴发合王淑兰段菁春
关键词:酸雨控制
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重金属元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以As、Cd、Cr、Cu、Ni、Mn、V、Pb和Zn为研究对象,总结历史及自身研究结果,从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重金属的分析方法、浓度水平、化合物形态、水溶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国内水溶性Zn和As污染严重,特别是As已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浓度限值;大气中Zn、Pb、Cd、As和V的浓度和水溶性都较高(37.69%—58.65%),应受到广泛关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水溶性主要受颗粒物粒径大小、酸碱性、重金属与颗粒物结合方式、金属化合物形态和来源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大气重金属污染控制和人体健康影响评估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郑乃嘉谭吉华段菁春马永亮贺克斌
关键词:颗粒物
2019年元旦前后石家庄市重污染过程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5
2020年
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5日石家庄市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出现12个重污染天,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本文从污染演变、时空分布、组分分析、污染来源和气象因素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污染成因.结果表明,PM2.5主要成分为二次无机离子(65. 4%),主要来源为燃煤(24. 4%)和工业工艺源(23. 7%).随污染加剧SO42-占比和二次无机源贡献均大幅增加.先后受来自偏南-东南和偏西-西南方向低空气团及特殊地形、静稳高湿、近地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燃煤、工业和机动车尾气等一次源产生的污染物在太行山前快速积累,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和颗粒物吸湿增长推高PM2.5,硫酸盐暴发式增长加剧污染发生.建议重污染应急响应期间在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情况下,加强二次无机组分前体物SO2、NOx及NH3排放源的管控,并重点关注SO2排放源(散煤等),同时加强市区东北方向新乐、无极、深泽、晋州和行唐区县大气排放源管理,减少局地传输影响.
周静博段菁春王建国杨鹏杨鹏李梅靳伟
关键词:重污染PM2.5污染特征
北京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44
2014年
于2011年冬季使用SASS采样器在清华大学采集PM2.5样品,并对其中重金属和水溶性重金属(As?Cd?Cr?Cu?Mn?Pb和Zn等)以及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依次为8.42,3.18,1.99,7.84,30.82,49.27,412.81ng/m3.Cd和水溶性As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建议浓度限值.水溶性重金属在重污染期间易出现富集,灰霾和采暖期间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都有增加趋势.水溶性重金属的逐日变化趋势与重金属和PM2.5有较好的一致性.水溶性重金属在重金属中比重:50%?Zn和As;20%
王晴晴马永亮谭吉华杨复沫韦莲芳段菁春贺克斌
关键词:PM2.5重金属灰霾采暖期
北京市冬季大气细粒子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30
2008年
考虑到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值可能比质量浓度值更重要。通过对北京市交通道路边、生活区和远郊背景点大气细粒子数浓度的监测,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数浓度的主要来源、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认为交通源是城市大气细粒子数浓度的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区的大气细粒子主要是污染源稀释后扩散而来。远郊区既可能存在气象污染物光化学成核生成的超细颗粒物,也存在外部运移而来的细粒子。与国外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大气细粒子数浓度在道路边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生活区和背景点处于相当或偏高的水平。
段菁春李兴华郝吉明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ELPI粒径分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