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坤洪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比较已签约家庭医生和未签约家庭医生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数据,为社区结核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住址登记为广州市海珠区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79例。其中,已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服务者为管理组(844例,57.06%),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者为对照组(635例,42.94%)。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信息。结果:管理组平均年龄为(48.48±18.38)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50.73±18.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21)。管理组流动人口、病灶范围≥3个肺野、有空洞、合并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分别占54.27%(458/844)、58.65%(495/844)、32.11%(271/844)、12.56%(106/844)、8.18%(69/8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占48.50%(308/635)、48.50%(308/635)、26.93%(171/635)、8.98%(57/635)、3.78%(24/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638、15.030、4.640、4.744、11.883,P值均<0.05)。管理组合并高血压、合并肿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首诊住院治疗者分别占6.40%(54/844)、3.32%(28/844)、10.90%(92/844)、27.49%(232/8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1%(68/635)、5.51%(35/635)、15.12%(96/635)、36.22%(230/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6、4.278、5.809、12.864,P值均<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这为进一步改善肺结核患者的医疗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 蔡晓婷伍小英何立乾江坤洪
- 关键词:病例管理疾病特征
- 广州市肺结核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双向筛查防治效果分析情况
- 在过去的近100年中,我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是结核病负担仍然很严重。为快速地减轻我国结核病负担,我国将全面实施新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疾病...
- 杜雨华江坤洪陈其琛陶涛刘江何刚
- 文献传递
-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情况分析
- 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全部筛查,年龄<15岁的儿童,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对结核菌素反应≥10 mm,或虽<10 mm但...
- 杜雨华江坤洪梁成双周惠贤何丽燕谭守勇
- 关键词:接触者追踪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肺结核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分析2018-2021年广州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1年现住址是广州市的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SPSS 25.0对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8-2021年患者选择就医行为呈现出到基层结防机构就医的比例逐年下降,到非基层结防机构就医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从56.74%下降40.96%,从43.26%上升到59.0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452.83,P<0.05)。性别、年龄、职业、户籍、疾病分类、患者来源及现住址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研究肺结核管理中的措施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建议重点关注健康教育,提升分级诊疗和肺结核政策的宣传,改善医保报销比例,提升基层卫生系统能力。
- 江坤洪何立乾雷宇伍小英蔡晓婷
- 关键词:肺结核就医选择影响因素
- 循证护理在社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用药问题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社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用药问题中的应用,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方法根据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特点、服用抗结核药物应具备的知识,提出问题,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有关医学期刊、专著,查找高质量的护理证据,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及循证证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纳入相关文献资料证据表明:①大多数流动人口坚持治疗决心相对较差,与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经济收入低下及无医疗保障有关;②肺结核治愈的关键是全程、规律服药,患者能否坚持规律用药,与其对肺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密切关系;③常用抗痨药物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副反应高是患者未能坚持疗程的主要原因之一;④服药依从性低可导致肺结核治疗的失败,使初治者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初治者变为复治者,甚至不能治愈,成为社会的传染源[1]。综合文献信息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全疗程实施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循环互动式健康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复查、主动配合治疗等方面循证护理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用药指导中,可提高病人对抗痨药物的认知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更好地完成整个治疗疗程,从而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遵医行为。
- 李佩竹张克迅陶曙谭守勇刘健雄黎意芬江坤洪林茵何丽燕陈其琛
- 关键词:流动人口用药循证护理
- 广州市海珠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6年至2020年“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期间广州市海珠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情况,评估结核病防控成效,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社会学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累计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2911例,进行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8714例,筛查率99.86%,检出率0.24%(21/8714),有临床症状者肺结核检出率高于无临床症状者。(2)累计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8606例,筛查率1.26%(8606/68201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10472例,进行胸片筛查4964例,发现肺结核患者211例,检出率1.11%(211/19078)。(3)累计对3741例肺结核患者开展艾滋病病毒(HIV)筛查,HIV初筛阳性11例,检出率0.29%(11/3741);累计对6697例HIV感染患者开展肺结核筛查,发现肺结核患者55例,检出率0.82%(55/6697)。(4)累计登记学校肺结核患者445例,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14304例,筛查率92.53%,发现肺结核患者13例,全部为病原学阴性学生患者,检出率0.09%(13/14304)。(5)社会学评价结果。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78.04/10万逐年递降至2020年53.76/10万;累计规范管理肺结核患者5697例,规范管理率为95.76%;累计成功治疗肺结核患者6015例,成功治疗率为95.31%。(6)经济学评价结果。累计挽回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63392年,获得完整生命数768个,免受结核菌感染的健康人数60150~90225人;减少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数3008~4512人,避免了新发病例损失31702~47551年,挽回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961022.72元。结论广州市海珠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取得较好的成效,应积极推行重点人群“主动发现”模式,减少结核病传播,
- 伍小英江坤洪何刚宋涛蔡晓婷何立乾
- 关键词:肺结核
- 广州市海珠区学生结核病知信行调查
-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在校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对结核病态度及相关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海珠区内6所学校2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
- 江坤洪杜雨华钟静张雅惠何刚邓虹梁冰黎意芬蔡晓婷
- 关键词:结核知信行健康教育
- 首次复治耐多药肺结核采用短程与标准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为探讨首次复治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行短程与标准化治疗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作者收集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部诊治的既往有结核病病史、无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曾仅给予常规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超过1个月、经实验室检测确诊的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236例。将患者依就诊时间先后分为A、B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耐多药筛查,共36例患者确诊为MDR-PTB,其中A组患者(21例)给予复治短程化疗方案[(2~3)H—R-Z-E-S/6H—R-E,简称“短程组”],B组患者(15例)给予耐多药结核病标准复治方案[6Am-Z-Lfx-PAS(Cs)-Pto/18Z-Lfx-PAS(Cs)-Pto,简称“标准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包括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短程组治疗9个月末时的痰菌阴转率(85.7%,18/21)较标准组(46.2%,6/13)明显提高(P=0.017),但在疗程结束时短程组和标准组的痰菌阴转率[85.7%(18/21)和84.6%(11/13)]、病灶显著吸收率[47.6%(10/21)和23.1%(3/13)]、空洞闭合率[25.0%(3/12)和18.2%(2/11)]、治疗成功率[76.2%(16/21)和53.8%(7/13)]、失败率[23.8%(5/21)和46.2%(6/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3、0.109、0.360、0.122、0.12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暂停治疗,标准组中有1例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经保肝治疗后缓解,5例出现尿酸升高因无关节疼痛症状未予处理;短程组中有4例出现尿酸升高,仅1例因关节疼痛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经调整服药次数后缓解。提示复治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MDR-PTB的临床近期疗效�
- 吴碧彤陶岚黎燕琼刘国标钟静江坤洪何立乾谭守勇
- 关键词:结核结核抗多种药物性疗效比较研究
- 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中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订完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2010-10-01~2010-12-30初诊为结核病患者中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9.75%;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治愈情况知晓率较高,而对肺结核病主要可疑症状及免费政策知晓率较低。年龄≥40岁者(Z=-2.016,P=0.044)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Z=-2.604,P=0.009)综合知识得分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知晓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OR=0.306,P=0.027)。结论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为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目标,加大力度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
- 张克迅李佩竹江坤洪梁冰谭守勇刘健雄黎意芬林茵陈其琛陈绮美
- 关键词:结核病流动人口知晓率
- 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20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患者发现方式、治疗分类、病原学结果等,分析该类人群的分布特征,应用季节指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效应分析。结果2014-2020年广州市共登记68329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30692例,占全市患者总数的44.92%,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30.81%(3530/11457)上升至2020年的50.73%(4185/8249)(χ^(2)趋势=441.57,P<0.01)。3069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3(23,46)岁,年龄以25~34岁为主(32.69%,10034/30692),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45.85%,14073/30692)。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44.22%,13572/30692),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误(47.12%,14462/30692)。随着年份的变化,户籍类型省内市间流动占比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25.89%(914/3530)上升至2020年的36.39%(1523/4185)(χ^(2)=208.57,P<0.01);患者来源于因症就诊的占比先降后升,由2014年的45.69%(1613/3530)降低至2017年的30.74%(1285/4180),再上升至2020年的57.51%(2407/4185)(χ^(2)=971.89,P<0.01)。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期为每年的3~9月,发病高峰为4月和7月。流动人口患者主要集中在白云区和天河区,分别由2014年的13.85%(489/3530)和11.47%(405/3530)上升至2020年的24.64%(1031/4185)和16.94%(709/4185)。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流动人口肺结核呈现季节变化规律。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具有就诊延误率高的特征,且存在地区分布差异,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 赖铿江坤洪谢玮杨洁莹雷宇杜雨华
- 关键词:结核居住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