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硬化
  • 6篇肝炎
  • 4篇代偿
  • 4篇失代偿
  • 4篇失代偿期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并发
  • 3篇乙肝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综合征
  • 3篇肝炎后
  • 3篇肝硬化失代偿
  • 3篇肝硬化失代偿...
  • 2篇乙肝后肝硬化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再出血
  • 2篇早期再出血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吴金明
  • 16篇江宏峰
  • 14篇吴利敏
  • 13篇金颖
  • 12篇刘扬
  • 5篇方红龙
  • 3篇张雪琴
  • 2篇孙慧
  • 2篇黄智铭
  • 2篇余震
  • 2篇陈娟
  • 2篇张欢
  • 2篇金思思
  • 2篇王莉娟
  • 2篇吴建胜
  • 1篇申苏建
  • 1篇中苏建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第二届浙江省...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5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
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文献传递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对并发症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PEM)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19例(组A)及慢性乙肝患者无肝硬化患者75例(组B),回顾性分...
吴金明王莉娟张欢陈娟方红龙吴利敏江宏峰余震
文献传递
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住院及门诊资料完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0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8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等因素.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BMI、血清铁蛋白、IV型胶原、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代谢综合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乏力等)的发生率及肝功能比较尤显著性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等)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突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BMI、血清铁蛋白、Ⅳ型胶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血清学指标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显著升高.
方红龙吴金明张雪琴江宏峰刘扬吴利敏金颖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假单胞菌外毒素体外靶向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构建携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38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重组载体,并研究其在体外对AFP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质粒pAFP-PE38,通过转染细胞观察其作用,RT-PCR法测定PE38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各组细胞转染质粒pAFP-PE38后仅AFP阳性的HepG2细胞表达PE38 mRNA,且形态发生改变,生长显著受抑(P<0.01),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27.2%、58.3%,而AFP阴性的PC-3和HeLa细胞未受明显影响。结论:PE3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实现HCC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高效性,有望成为肝细胞癌靶向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刘扬吴金明金思思申苏建吴利敏江宏峰金颖
关键词:PE38甲胎蛋白基因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预防,改善预后。方法对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了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分...
金颖吴金明江宏峰刘扬吴利敏
文献传递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江宏峰吴金明金颖吴利敏刘扬孙慧
关键词: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
红细胞比容和血肌酐测定对胰腺坏死早期预测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检测红细胞比容(HCT)和血肌酐(Scr)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胰腺坏死(PN)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胰腺坏死组和非胰腺坏死组患者人院时HCT值和48小时内Scr峰值的差异,以及高、低HCT组,高、低Scr组的胰腺坏死发生率、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并对HCT和Scr这两项指标判断胰腺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结果低HCT组胰腺坏死发生率低于高HCT组(P〈0.01),高Scr组胰腺坏死发生率高于低Scr组(P〈0.01),HCT值判断胰腺坏死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和82.8%,阳性预测值、刚忡颅洲位分别为52.4%和90.6%,Scr值判断胰腺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7.5%和99.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5.2%。结论HCT和Scr有助于胰腺坏死的早期预测。
刘扬吴金明中苏建金思思吴利敏江宏峰金颖
关键词:胰腺坏死红细胞比容血肌酐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吴利敏吴金明刘扬金颖江宏峰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
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对HRS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HRS患者及92例肝硬化腹水而未发生HRS患者(non-HRS)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常见诱因...
江宏峰吴金明金颖刘扬吴利敏
文献传递
肝肾综合征83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对HRS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3例HRS患者及92例肝硬化腹水而未发生HRS患者(non-HRS)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常见诱因、肝功能分级、交感神经张力、一般情况、病死率及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大量腹水及继发感染多见于HRS患者,而消化道出血则多见于non-HRS患者,在HRS患者中大量腹水多见于Ⅱ型HRS,而诱因不明者多见于Ⅰ型HRS。(2)Ⅰ型HRS患者肝功能最差,Ⅱ型居中,non-HRS最好。(3)HRS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明显高于non-HRS患者。(4)一般情况比较中HRS患者血肌酐(Scr)明显高于non-HRS患者,而血钠(Na+)、24h尿量及平均动脉压均较后者低。(5)Ⅰ型HRS的病死率最高,Ⅱ型次之,non-HRS患者最低。HRS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低于non-HRS患者。结论(1)HRS常见诱因有大量腹水、感染、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应尽量避免,一旦发现,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2)HRS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明显高于非HRS患者,此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3)较之non-HRS患者,HRS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尤以Ⅰ型为甚。
江宏峰吴金明金颖刘扬吴利敏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肝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