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渗透压与死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为研究内环境紊乱与急性脑血管病(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定群研究的方法,分析了423例ACVD患者入院时血浆渗透压与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入院时血浆渗透压较成活组明显增高,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排除了年龄、性别、脑血管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血糖、糖尿病史等因素影响后,发现血浆渗透压增高是决定急性期死亡的一个独立的直接危险因素。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较多,其中血钠、血糖、血尿素氮及年龄与渗透压高低密切相关,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室数据吻合性差。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为改善病人预后,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参考血液生化指标及临床,及时纠正患者增高的渗透压。
- 许文华江艳汪银洲杨毅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血浆渗透压预后
- 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到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5例烟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采用日本厚生省烟雾病研究委员会于1997年提出的放射学诊...
- 陈光军李淮玉王国平丁小灵江艳
- 文献传递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以及相关机制和对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静脉滴注人尿激肽原酶0.15PNAU、盐酸川芎嗪240mg,qd、依达拉奉300mg,...
- 吴元波任明山江艳宋笑凯程昭昭
- 文献传递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用盐酸川芎嗪+依达拉奉(对照组)及盐酸川芎嗪+依达拉奉+人尿激肽原酶(观察组)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但以观察组为著;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疗好,安全。
- 吴元波任明山江艳宋笑凯程昭昭
- 关键词:人尿激肽原酶脑梗死依达拉奉川芎嗪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MRI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form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临床和MRI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17例S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MS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T1、长T2斑块状病灶,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位于脊髓的后外侧,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冶疗对脊髓出现的可疑脱髓鞘病灶者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诊断S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MRI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SMS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 王国平江艳任明山李淮玉
- 关键词: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 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45例烟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其中17例经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确诊,2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2例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15岁年龄组发病8例,>15岁年龄组发病37例。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本组中19例为脑梗死,均是多发性脑梗死,26例为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脑室出血10例,基底节区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SAH2例。结论烟雾病在成年发病多于儿童和青少年。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室和基底节区出血多见,脑梗死常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MRA、DSA和CTA均能明确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CT和MRI可见脑卒中病变部位呈多发性特点。
- 陈光军李淮玉王国平丁小灵江艳
- 关键词:烟雾病MRADSACTA
- 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别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TOAST病因分类,将患者分为5组(ATR,CEMB,LAC,OTH,UND)。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除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外同时存在其他不同危险因素,2种以上危险因素并存者20例。根据TOAST病因分类ATR10例(17.2%),CEMB12例(20.6%),LAC19例(32.7%),OTH14例(24.1%),UND3例(5.1%)。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有其临床特殊性,应予以重视。
- 江艳任明山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病因
- 安徽省立医院——科 合肥230001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呼吸肌麻痹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80例急性GBS患者中60例呼吸肌麻痹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应用免疫球蛋白和血浆。该组病死率为9.3%,较国内报导为低。结论:及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是抢救急性GBS呼吸肌麻痹成功的关键。
- 江艳孙柏松宋孝凯程昭昭
- 关键词:呼吸肌麻痹血浆
-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定量分析法对65例MS患者和60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MS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患者尿酸水平低于男性患者(P<0.05);且MS组病程越长,血清UA水平越低(P<0.05)结论MS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且与性别、病程相关。
- 江艳任明山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尿酸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与MRI的特点。方法对41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MRI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结论VP的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MRI主要为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 王国平江艳李淮玉任明山
- 关键词:肌强直震颤脑梗塞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