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仲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检测及胃镜检查(附225例报告)
- 2000年
- 汤仲英朱世友
-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胃镜
-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6例分析
- 1997年
-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3岁,平均36岁。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2例,原因不确切1例。1.2 临床表现伤后持续性昏迷22例,有明显中间清醒期3例,呕吐12例。入院时双侧瞳孔不等大,1侧肌力低下7例;双侧巴彬斯基症阳性5例,单侧阳性3例,双侧阴性18例;GCS≤7分19例,>
- 朱世友汤仲英徐海娣
- 关键词:外伤后急性脑肿胀弥漫性脑肿胀
- 儿童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朱世友汤仲英
- 关键词:儿童外伤性
- 酪酸菌制剂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酪酸菌制剂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 根除的效果。方法 经尿素酶试验和PCR 检查阳性确诊为HP感染患儿37 例,随机分为酪酸菌治疗组(23 例) 和铋剂对照组(14 例) 。两组分别以酪酸菌制剂和枸橼酸铋钾,联合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结果 两组上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基本相同,HP 根除率、胃炎好转率和胃溃疡治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但铋剂组不良反应率高于酪酸菌制剂组。结论 酪酸菌制剂联合二种抗生素治疗儿童HP 感染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率低,宜推广使用。
- 汤仲英高怀荃汪俭李盛
- 关键词:药物疗法幽门螺杆菌儿童
- 单份血肺炎支原体间接血球凝集试验临床意义探讨
- 1997年
- 我科自1995年1月~12月共收治小儿各种肺炎262例,其中对1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肺炎支原体(mp),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检测,以单份血清效价≥1:64为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38例,其中病程>2周以上者17例,占44.7%(17/38)。本组均采用红霉素治疗,疗效满意。
- 汤仲英胡海燕孙玲玲
- 关键词:支原体抗体肺炎红霉素
- 婴幼儿腹泻的防治
- 2002年
- 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1岁以下或营养不良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其主要表现是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若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生命危险.
- 汤仲英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母乳喂养
- 酷似化脓性脑膜炎的髓母细胞瘤误诊分析
- 1998年
- 酷似化脓性脑膜炎的髓母细胞瘤误诊分析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内科外二科(合肥230051)汤仲英朱世友小儿颅内髓母细胞瘤临床较易误诊,但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改变酷似颅内感染则更少见,我们自1988年6月至1996年10月所遇3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例1...
- 汤仲英朱世友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误诊颅内肿瘤
-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总结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共性,并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预后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6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及CT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给予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无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是依赖CT的特殊变化,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结论:外部性脑积水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婴儿早期多种病因导致的脑发育异常。临床应注意与脑萎缩。
- 汤仲英朱世友
- 关键词:脑积水婴儿CT预后
- 小儿败血症49例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49例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及细菌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3岁42人,>3岁7人;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多见;培养出17种细菌,葡萄球菌3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多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丁卡、头孢三代、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
- 张茂燕汤仲英
- 关键词:败血症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