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朝晖

作品数:46 被引量:7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心肌
  • 24篇心肌病
  • 24篇肌病
  • 12篇扩张型
  • 11篇型心
  • 11篇扩张型心肌
  • 11篇扩张型心肌病
  • 10篇细胞
  • 9篇抗体
  • 8篇免疫
  • 7篇球蛋白
  • 6篇蛋白
  • 6篇毒性
  • 6篇心肌炎
  • 6篇小鼠
  • 6篇肌炎
  • 5篇血压
  • 5篇细胞因子
  • 5篇肌球蛋白
  • 5篇病毒

机构

  • 4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汉钢铁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华纪元生...
  • 1篇杭州华得森生...

作者

  • 46篇汪朝晖
  • 36篇廖玉华
  • 18篇袁璟
  • 14篇董继华
  • 11篇王金平
  • 10篇张景辉
  • 10篇王敏
  • 7篇田元
  • 3篇程翔
  • 2篇吕清
  • 2篇李淑莉
  • 2篇梁薇
  • 2篇赵芳
  • 2篇王扬淦
  • 2篇干学东
  • 2篇庞红
  • 2篇刘仲平
  • 2篇陈明
  • 2篇张莉
  • 1篇姚瑞

传媒

  • 19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大众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医药食疗保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继转输抗L3T4单抗治疗的心肌病小鼠脾细胞对心肌抗体的影响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心肌自身抗体的分析探讨Th细胞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含有人线粒体ADP/ATP载体肽的免疫液多次免疫Balb/c小鼠得到心肌病组(n=6),单抗组(n=6)小鼠在给予ADP/ATP肽免疫的第0、1和2天,同时接受尾静脉注射400μg抗L3T4单抗;第180天时,将单抗组小鼠的脾细胞取出转输到正常小鼠体内(转输组,n=6),此小鼠亦同时给予多肽免疫,方法同心肌病组。对照组(n=6),以不含多肽的盐水免疫小鼠,时间和剂量同心肌病组。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水平及IgG亚型的变化;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T细胞中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转输组小鼠血清自身抗体在各时间点均为阴性,类似于单抗组和对照组,而心肌病组抗体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输组IgG1亚型的生成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6)表达在单抗组和转输组均受到显著抑制。结论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汪朝晖袁璟廖玉华张莉张景辉田元董继华王金平
关键词:心肌病T细胞抗体
病毒性心肌炎被引量:31
2012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约有12.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并且没有相关的特异性检查,因而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尽管国际上有Bolt等多个诊断版本,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诊断标准。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但在临床上往往因掌控不严而导致诊断过宽。另外,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需除外一些疾病如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风湿性心肌炎等。
汪朝晖廖玉华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抗心肌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4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血管炎等。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ICI相关心肌炎所涉及的临床表现广泛,涵盖心悸、胸痛等。ICI相关Takotsubo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室功能障碍伴有心壁运动异常。ICI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上与Takotsubo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不显示根尖气球综合征特征。ICI相关心包疾病的临床症状较轻,如胸痛、呼吸急促等。ICI相关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引发失明、中风和动脉瘤。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BMI及吸烟史等个人相关危险因素,ICI药物的种类、用药剂量以及联合疗法等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合并疾病的病史、恶性肿瘤类型、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影响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作为评估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关键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炎等心脏毒性事件中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价值,然而,其特异性有限。因此,探索新的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共享抗原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已表现出巨大潜力。
徐倩王妍王妍
关键词:心脏毒性
肌球蛋白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索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和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猪心肌肌球蛋白致BALB/C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模型的复制 :实验组 (n =32 )于实验的第 0 ,7和 30天 3次注射肌球蛋白 ,对照组 (n =2 0 )与实验组同样的时间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于初次免疫后的第 15 ,2 1和 12 0天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 (2 )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复制 :病毒接种组 (n =2 2 )给予 10 3 TCID50 / 0 1mlCVB3 溶液腹腔注射 ,对照组 (n =10 )给予Vero细胞冻融液 0 1ml腹腔注射 ,接种时间及采样时间同肌球蛋白免疫组。 (3)抗体检测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 ,肌球蛋白致心肌炎小鼠急性期 (15和 2 1d)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 ,间质病变较轻 ,内膜和心瓣膜无明显改变 ;慢性期 (12 0d)仅见心肌纤维化 ,急慢性期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肌球蛋白抗体 (P <0 0 0 1) ,对照组为正常心肌 ,抗体滴度低。病毒接种组慢性期亦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心肌肌球蛋白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单一的自身免疫机制即可导致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汪朝晖廖玉华董继华李淑莉王金平
关键词:肌球蛋白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
延迟钆增强能成为扩张型心肌病猝死预测因子吗?被引量:4
2016年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疾病,以左心室扩大及泵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死率高。其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占DCM总病死率的30%,心肌纤维化是其重要病理基质。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是目前公认的判断心肌纤维化的无创检查方法,多项研究揭示LGE-CMR阳性预示着DCM患者SCD风险增加,而LGE阴性发生SCD的概率大为降低,因此LGE-CMR结合经典指标LVEF有助于DCM患者发生SCD的预测,为临床决策尤其是植入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选择提供帮助。
汪朝晖廖玉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心肌纤维化
过继转输扩张型心肌病小鼠淋巴细胞诱导心肌损害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小鼠的自身免疫学机制。方法用人线粒体ADP/ATP载体肽免疫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DCM组),分别将其以伴刀豆凝集素A(ConA)刺激和未刺激的脾淋巴细胞过继转移给同源近交系小鼠(DCM-T-A组和DCM-T组),以用不含肽的对照液体免疫的小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抗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心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在免疫或过继后的第1和第6个月末,DCM组和以ConA刺激的DCM-T-A组小鼠血清抗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均为阳性;心脏在前期分别出现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和轻度心肌纤维化,在后期均出现心脏增大、心肌细胞溶解断裂和弥漫性纤维化;心肌中细胞因子表达均增高,其中干扰素(IFN)-γ(DCM组30d:1486.0±243.0,180d:192.0±38.0;DCM-T-A组30d:357.0±38.6,180d:186.0±19.27)和白细胞介素(IL)-2(DCM组30d:197.0±11.0,180d:103.0±19.0;DCIN-T-A组30d:166.0±13.8,180d:96.0±4.47)表达增高在前期明显,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增高在后期更为显著。未用ConA刺激的DCM-T组与对照组均无上述改变。结论过继转输DCM小鼠脾淋巴细胞可诱导同源近交系小鼠产生抗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发生过继免疫性心肌损害,且此损害与供体小鼠体内改变相似。
袁璟廖玉华汪朝晖张景辉田元董继华王金平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损害过继转输ADP/ATP载体干扰素(IFN)-Γ(TNF)-Α
丹参多酚酸盐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H9C2心肌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丹参多酚酸盐组[低(50 mg/L)、中(150 mg/L)、高浓度(450 mg/L)组]。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行RT-PCR检测各组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不同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较高糖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cl-2 mRNA及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丹参多酚酸盐抗凋亡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450 mg/L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与150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对抗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周斌赵芳陈明汪朝晖干学东雷红王扬淦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高糖BCL-2CASPASE-3
不同阶段应用抗L3T4单抗干预治疗对心肌病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应用抗L3T4单抗对心肌病小鼠Th1/Th2亚群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抗L3T4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心肌病的机制。方法:用含有人线粒体ADP/ATP载体肽的免疫液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建立类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心肌病组);以不含肽免疫液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在用ADP/ATP载体肽免疫小鼠的前1d连续3d以400μg抗L3T4单抗免疫小鼠获得早期治疗组;心肌病组小鼠于第4个月初始连续3d给予抗L3T4单抗治疗获得中期治疗组,单抗使用方法同早期治疗组。运用3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h1/Th2的百分含量;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FN-γ、IL-2、IL-4、IL-6和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早期治疗组Th1及Th2亚群明显低于心肌病组;中期治疗组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心肌病组,Th2水平介于心肌病组和早期治疗组之间。早期治疗组IFN-γ和IL-6与对照组相近,IL-2和TNF-α均高于对照组和心肌病组,IL-4介于前两组之间且与它们均有显著差异;中期治疗组IFN-γ和IL-2水平介于对照组和心肌病组之间,IL-6和IL-4明显低于心肌病组。结论:不同阶段应用抗L3T4单抗能够阻断或减轻系统性和局部细胞因子的生成,早期治疗较中期治疗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汪朝晖廖玉华袁璟王敏张景辉田元董继华
关键词:心肌病细胞因子类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作用:是调脂还是抗炎?被引量:1
2010年
汪朝晖廖玉华
关键词:冠心病调脂抗炎
血压控制不佳的9大原因
2014年
从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看,我国高血压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患病率持续上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一直很低。为帮助广大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现总结出血压控制不佳的9大常见原因供读者参考。
汪朝晖
关键词:血压控制不佳流行病学调查控制血压患病率控制率治疗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