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坚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死蜱
  • 2篇水生
  • 2篇农药
  • 1篇稻区
  • 1篇稻田
  • 1篇稻田生态
  • 1篇稻田生态系
  • 1篇稻田生态系统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灵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色谱
  • 1篇色谱分析
  • 1篇设施蔬菜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应
  • 1篇蔬菜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沈坚
  • 5篇赵颖
  • 4篇朱国念
  • 2篇刘毅华
  • 1篇耿翠敏
  • 1篇尚子帅
  • 1篇刘福光
  • 1篇李少南
  • 1篇秦丽
  • 1篇吴慧明
  • 1篇肖鹏飞

传媒

  • 3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毒死蜱对南方稻区水域生态效应的室内微宇宙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浙江诸暨稻田附近池塘底泥和池塘水构建了体积为100 L的室内微宇宙系统,分别以质量浓度为50和5μg/L的毒死蜱在排沟和池塘中进行单次施药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对水生浮游动物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依次为枝角目>桡足类>轮虫类;高浓度处理组中枝角目种群数量在实验结束时未能恢复;桡足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在施药14 d后开始恢复;轮虫对毒死蜱最不敏感,且由于节肢动物减少,处理组轮虫数量反而出现明显的上升。PRC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水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生态毒性效应与其在微宇宙体系中的浓度相关,且在35 d实验周期内,微宇宙体系中部分生物种群尚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刘福光刘毅华赵颖沈坚朱国念
关键词:毒死蜱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
吡虫啉和百菌清在设施内外葫芦和黄瓜中的残留特性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了吡虫啉和百菌清在薄膜大棚设施内外葫芦叶和黄瓜中消解动态及其在葫芦和黄瓜中的残留量,并结合气象因子对产生残留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样品中的吡虫啉经乙腈和盐酸溶液提取,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百菌清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设施内外葫芦叶和黄瓜中均消解迅速,施药7 d后,其在设施内外葫芦叶上的消解率分别为90.4%和98.7%,在黄瓜中的消解率分别为67.8%和85.9%;而百菌清在葫芦叶上的消解速率均比在黄瓜中的稍慢,施药7 d后其在设施内外葫芦叶上的消解率分别为15.4%和38.1%,在黄瓜中的消解率分别为87.8%和91.5%。表明2种农药在设施外2种蔬菜上的消解速率均快于设施内的。两种农药均是在设施外葫芦及黄瓜中的残留量低于设施内的,而降雨和光照强度可能是引起农药在设施内外蔬菜上残留差异的主要因子。
赵颖沈坚秦丽尚子帅吴慧明朱国念
关键词:吡虫啉百菌清设施蔬菜黄瓜
丙环唑·稻瘟灵在稻田环境中的气相色谱ECD分析方法研究
本文建立了土壤、稻田水、稻米中丙环唑和稻瘟灵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GC-ECD同时检出这两种农药,为稻田环境多残留检测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往检测方法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溶剂用量、萃取次数最小检测量为0.01ng....
赵颖沈坚尚子帅左晓霞秦丽朱国念
关键词: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气相色谱分析法
文献传递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的毒死蜱对稻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8
2017年
生物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和概率统计学的、较高级的外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外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染物风险评价中。本文选取了采用logistic和normal这2种SSD分布模型,分析了国内外毒死蜱对3组水生生物组合的毒性数据;并且获得各自SSD的HCx值。3组毒性数据分别为:浙江稻田水生生物组,长三角地区水生生物组和美国水生生物组。浙江稻田水生物SSD分布的HC5为:0.32μg·L^(-1)(logistic模型)和0.35μg·L^(-1)(normal模型);HC10为1.50μg·L^(-1)(logistic模型)和1.26μg·L^(-1)(normal模型);HC20为8.13μg·L^(-1)(logistic模型)和5.96μg·L^(-1)(normal模型);HC50为145.44μg·L^(-1)(logistic模型)和115.74μg·L^(-1)(normal模型)。据此判断水稻种植季节,稻田水域毒死蜱对食蚊鱼、鳑鲏、泽蛙蝌蚪、轮虫、常见腹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以及绝大多数藻类等的风险较小。利用冗余分析研究了生物物种数量、物种组成结构和拟合模型对HCx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组成结构对HCx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毒死蜱较为敏感物种数量与HCx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对毒死蜱不敏感的物种则与HCx呈现正相关性。
肖鹏飞林晓雅刘毅华赵颖沈坚徐吉洋耿翠敏朱国念
关键词:毒死蜱生态风险评价
三种常用农药对环棱螺、圆田螺和河蚬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环棱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4.32、3.62和15.2 mg/L,对圆田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6.31、4.31和16.9 mg/L,对河蚬的96 h-LC50值分别为8.75、6.83和26.5 mg/L;毒死蜱和丁草胺对3种供试生物均为中等毒性,三唑酮属低毒。环棱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52、1.84和1.72倍,圆田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26、2.26和2.67倍。因此,在田间使用3种供试农药时需注意对供试底栖生物尤其是其幼体的保护。
沈坚赵颖李少南朱国念
关键词:农药河蚬急性毒性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