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飞超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蛋白质
  • 5篇蛋白质组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组学
  • 3篇蛋白质组学分...
  • 3篇赤子爱胜蚓
  • 2篇动物
  • 2篇动物蛋白
  • 2篇动物蛋白质
  • 2篇原位
  • 2篇原位固定
  • 2篇生物大分子
  • 2篇邻苯二甲酸二...
  • 2篇DMP
  • 2篇标志物
  • 2篇捕获
  • 1篇蛋白质组学技...
  • 1篇电泳
  • 1篇生态毒性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沈飞超
  • 4篇吴石金
  • 3篇赵士良
  • 2篇钟卫鸿
  • 2篇邱乐泉
  • 1篇胡航
  • 1篇徐铭

传媒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动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动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通过组织冰冻实现蛋白原位固定,对目标区域进行显微捕获切割,将切割下来的细胞通过组织裂提取总蛋白,改进了实验流程和样品制备技术,大大地减少了蛋白丢失、降解(或破...
吴石金邱乐泉赵士良沈飞超钟卫鸿
一种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动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动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通过组织冰冻实现蛋白原位固定,对目标区域进行显微捕获切割,将切割下来的细胞通过组织裂提取总蛋白,改进了实验流程和样品制备技术,大大地减少了蛋白丢失、降解(或破...
吴石金邱乐泉赵士良沈飞超钟卫鸿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鉴定DMP胁迫下蚯蚓表皮组织的差异蛋白被引量:4
2014年
蚯蚓在DMP质量浓度为200mg/kg和600mg/kg的自然土壤中污染胁迫7,14,21d,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出表皮组织差异表达的140个蛋白质斑点,并用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和数据库比对法初步鉴定出5种差异蛋白质,分别为假定蛋白(BRAFLDRAFT_58397),α微管蛋白,ATP合酶β亚基,β微管蛋白,假定蛋白(FAEPRAM212_03570),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代谢并与蚯蚓解毒功能有关,有望成为土壤生态毒性评价、监测和开展毒理学研究的生物标记物.
吴石金沈飞超胡航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赤子爱胜蚓生物标记物
蚯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表皮组织的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双向电泳IPG胶条pH范围,上样量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裂解液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量浓度较低,蛋白种类缺失,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法,可显著提高提取液蛋白质提取效果,样品中蛋白质质量浓度可达12.49μg/μL.蚯蚓表皮组织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范围4~7之间,适于选用24cmpH 4~7线性梯度IPG胶条,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时最适上样量为600μg,所得电泳图谱可检测蛋白点达(629±20)个,且重复性实验匹配率较高.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蚯蚓表皮组织蛋白质组,按优化的参数进行双向电泳分离,所得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蚯蚓蛋白质组学研究.
吴石金赵士良沈飞超徐铭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DMP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毒性效应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毒性效应,并以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DMP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蚯蚓表皮组织细胞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对差异表达的...
沈飞超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生态毒性赤子爱胜蚓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