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定国

作品数:47 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手术
  • 14篇动脉
  • 13篇心脏
  • 11篇外科
  • 9篇术后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科治疗
  • 8篇外循环
  • 6篇心脏病
  • 6篇外科手术
  • 5篇心肌
  • 5篇主动脉
  • 5篇细胞
  • 5篇先天性
  • 5篇先天性心脏
  • 5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血管
  • 4篇置换术
  • 4篇先天
  • 4篇冠状

机构

  • 17篇深圳市孙逸仙...
  • 16篇深圳市人民医...
  • 12篇暨南大学
  • 11篇暨南大学第二...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深圳市第一人...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46篇温定国
  • 13篇孟春营
  • 9篇赵萍
  • 8篇沈宗林
  • 8篇杨超
  • 7篇周钧
  • 6篇罗滨
  • 6篇罗滨
  • 5篇汪涛
  • 5篇梁鹏
  • 4篇陈长春
  • 4篇计乐群
  • 4篇赵萍
  • 3篇陈伟新
  • 3篇凌庆
  • 3篇王志伟
  • 3篇杜静
  • 3篇扶志敏
  • 3篇汪涛
  • 2篇刘希伶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3篇深圳医学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兰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时应用含左旋精氨酸(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且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100%。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孟春营温定国罗滨杨超周钧赵萍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L-ARG
少见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
1998年
徐根兴沈宗林温定国计乐群陈长春潭敏王志伟
关键词:大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大动脉炎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总结 1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2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 ,年龄 4~ 15d ,体重 2 .5~ 4 .2kg ,其中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TGA) 4例 ,法乐氏四联症 (TOF) 2例 ,单心室 (SV) 1例 ,完全性房室管畸形 (ECD) 1例 ,肺动脉闭锁 (PAD) 1例 ,右位心三尖瓣闭锁 (TVD) 1例 ,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2例 ;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 :存活 10例 (83.3% ) ,死亡 2例 (16 .7% )。结论 :新生儿心脏手术麻醉 ,体外循环要平稳 ,手术操作要精细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纠正满意及良好的心肌和肺保护。
凌庆汪涛赵萍温定国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d行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高血氧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蔡坤皓陈东赵萍温定国陈建良
关键词:高压氧脑损伤颈动脉重型颅脑损伤动脉灌注治疗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颈动脉灌注
肺动脉内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被引量:1
2003年
樊萍陈升汶王晓枚邱晨温定国徐坚民
关键词:手术治疗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容量监测仪技术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这种新型呼吸模式应用于ALI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提高ALI的治愈率。方法42例ALI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15~75岁。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40例患者(2例未完成研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双水平正压通气组:入院的第1~20例患者,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支持,采用支持/时间(S/T)模式,吸气末压初始设为8~10cmH2O,逐渐增加至14~20cmH2O,以患者舒适为宜;呼气末压初设为3~5cmH2O,逐渐增加至8~12cmH2O,吸入氧浓度(FiO2)保持不变。对照组:入院的第21~40例患者,采用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并依次按5cmH2O,10cmH2O,15cmH2O,20cmH2O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每种压力持续30min,通气支持过程中FiO2保持不变。观察两组患者的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改变。结果两组死亡13例,其中双水平正压通气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8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感染性休克3例,循环衰竭3例。双水平正压通气组气管内插管时间(2.9±0.8dvs.4.2±0.9d,t=7.737,P=0.006)和住院时间(17.2±4.5dvs.18.5±3.6d,t=2.558,P=0.039)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当PEEP在5~15cmH2O范围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P<0.05);当PEEP增加至20cmH2O时CO降低,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气道峰值压(PIP)较5~15cmH2O范围时增加(P<0.05)。双水平正压通气组:PaO2、PaO2/FiO2随着EPA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EPAP增加至10cmH2O时PaO2、PaO2/FiO2达最大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PIP明显降低(t=7.831,P=0.000)。结论对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减少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可降低PIP,缩短气管内插�
罗滨张卫星张卫星扶志敏孟春营周钧温定国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急性肺损伤容量控制通气
体外循环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本研究测定体外循环(CPB)术中、术后心肌酶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了解术后升压药及库血的用量。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两组间术前心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效果评价包括: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半定量分析,升压药(多巴胺)及库血用量分析。结果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两组病例在术后均升高(P<0.01),停跳组比不停跳组峰值提前,且持续时间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停跳组比不停跳组改变明显。术后升压药用量及库血用量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CPB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肌保护方面优于停跳组,且库血用量、升压药用量亦明显减少。
凌庆陈华蓉温定国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酶心脏停跳心脏不停跳
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天行氧合血颈动脉灌注治疗1周,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值(pHbt)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经氧合血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赵萍杨超赵雷陈东温定国
关键词:氧合血颅脑损伤颈动脉
食管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1994年
食管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激素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610041)吴和光,张怀斌,田子朴,杨俊杰温定国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外科营养不良时机体内分泌有复杂的变化,因激素的产生、释放或破坏的变化,或由于血中激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从而造成了血中激素...
吴和光张怀斌张怀斌杨俊杰田子朴
关键词:食管肠内营养胃肠激素
心肌缝缩法治疗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创建一个不切除左室心肌的左室减容手术,并对该实验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10只成年犬通过起搏器快速起搏3周后,建立一个形态上类似于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然后对实验动物实施心肌缝缩左室减容手术(OLCVR),由3个部分组成:(1)沿左前降支纵行全层切开左室前壁至心尖部;(2)切开线左缘缝至心室内膜中隔部下1/3处;(3)切开线右缘与左室自由壁吻合。测定线性前负荷可变工作率(Mw),作为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指标;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由等容压力变数(Tau)和最高充盈率(PFR)决定。用心脏超声对左室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左室扩张末期径显著降低,左室短缩率显著增高,Mw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u及PFR无显著改变。结论 OLCVR可以显著提高左室的收缩功能而不改变左室的舒张功能,此种方法有可能为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开辟一条新途径。
罗滨孟春营温定国松居喜郎
关键词:心肌病舒张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