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茜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梗死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死区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细胞
  • 1篇化生
  • 1篇梗死区
  • 1篇骨髓造血
  • 1篇骨髓造血干细...
  • 1篇归巢
  • 1篇CD133
  • 1篇CD34

机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潘茜
  • 1篇孙雷
  • 1篇于霄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
本实验拟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造血干细胞HSC表面标志物CD34,早期造血干细胞/祖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15例正常心脏,15例梗死心肌及梗死心肌周围区域的表达情况,进而了解心肌发生梗死后,...
潘茜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心肌梗死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区的归巢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体外移植后,在心肌梗死区发现具有心肌细胞表型的幼稚细胞,相关学者认为该种细胞源于骨髓干细胞。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自体动员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区的归巢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2/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完成。材料:2000/2005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尸检标本30例,正常心脏组15例,死因为机械性损伤或颅脑损伤,尸检心脏无异常发现;心肌梗死组15例,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不同程度冠脉管腔狭窄,心肌梗死发生后10d内死亡。方法:所有标本均在死后48h内进行尸检,左心室前壁、侧壁和后壁取材,制备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及转化生长因子β在正常心肌、梗死心肌及梗死周围区域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CD34、CD133、转化生长因子β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CD34在梗死心肌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梗死周围区、正常心脏组织(P<0.01);CD133、转化生长因子β在梗死心肌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梗死周围区(P<0.01),在正常心脏组织均呈阴性表达。CD34、CD133、转化生长因子β在梗死心肌及梗死周围区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出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梗死区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分泌增加为促进归巢干细胞的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及再生心肌提供了可能。
潘茜孙雷于霄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CD34CD13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