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昱
- 作品数:42 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妊娠期附件扭转手术治疗病例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不同孕周的妊娠期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分娩的39例妊娠期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妊娠早期(<14周)18例,妊娠中期(14~27+6周)11例,和妊娠晚期(≥28周)10例,比较3组的临床特点、诊治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早期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高于妊娠中、晚期组(P=0.026)。3组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中、晚期组患者白细胞升高更常见。妊娠早、中、晚期发生扭转的直径<5 cm的附件包块分别占0.0%、18.2%和1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但扭转的附件位置、圈数、病理性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于妊娠早期附件扭转的诊出率显著高于妊娠中、晚期组(77.8%,36.4%,20.0%;P=0.008)。妊娠早期组选用腹腔镜手术比例高于妊娠中、晚期组(55.6%,27.3%,0.0%;P=0.008)。3患者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随访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晚期组早产风险高于妊娠早、中期组(P=0.050)。【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更常见于妊娠早期组附件扭转患者,当同时出现腹痛、白细胞升高且无感染征象时,需要警惕附件扭转,超声在妊娠早期附件扭转的诊断价值高,妊娠期附件扭转腹腔镜手术安全,母儿预后良好。
- 祝彩霞蔡诗琴黄晓晴王冬昱
- 关键词:孕周腹痛白细胞升高
- 可行走分娩镇痛应用于潜伏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评价可行走分娩镇痛在潜伏期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宫口开张不同大小应用分娩镇痛后的产程进展,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方法确认已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共7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宫口开张1cm左右;组:宫口开张2~3cm;Ⅲ组为正常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子宫收缩力的变化、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组与Ⅲ组比较总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第一产程比较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子宫收缩力无明显降低,第一产程中Ⅰ组与Ⅲ组比较子宫收缩力显著降低,P(0.05,Ⅰ组催产素使用率为100%。三组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合并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引导下无痛分娩,从潜伏期应用,有明显的分娩镇痛作用,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
- 张玉洁吴燕云刘继云邓玲红王冬昱陆佩华顾正田康佳丽
- 关键词:无痛分娩镇痛产后出血
-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不同孕周早产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活产分娩的363例双胎妊娠孕妇中,290例发生早产者纳入分析,其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DCDA)双胎219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胎71例。回顾病历资料,按早产孕周分为28~31^+6、32~33^+6和34~36周^+6组。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和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临床特点、早产原因,并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胎妊娠早产率为79.9%(290/363)。DCDA双胎的早产率为76.3%(219/287),低于MCDA双胎[93.4%(71/76)](χ^2=10.955,P=O.001)。DCDA双胎早产原因前3位分别是≥36孕周(33.8%,74/219)、早产临产(30.6%,67/219)和未足月胎膜早破(8.7%,19/219)。MCDA双胎早产原因前3位是早产临产(31.0%,22/71)、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21.1%,15/71)和≥36孕周(19.7%,14/7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绒毛膜性、子痫前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和早产临产)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双胎妊娠28~31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未足月胎膜早破(OR=2.390,95%CI:1.006~5.872,P=0.043)。双胎妊娠32~33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绒毛膜性为MCDA(OR=2.758,95%CI:1.243~6.118,P=0.013)、子痫前期(OR=12.176,95%C1:4.685~31.642,P=0.000)、未足月胎膜早破(OR=5.348,95%CI:2.151~13.294,P=O.000)和早产临产(OR=3.274,95%C/:1.453~7.375,P=0.004)。双胎妊娠34~36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绒毛膜性为MCDA(OR=3.666,95%CI:1.364~9.585,P=0.010)和子痫前期(OR=8.086,95%CI:1.044~62�
- 祝彩霞刘培培王冬昱刘斌王子莲
- 关键词:妊娠双胎早产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肌细胞及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的:
1.检测体外培养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患者子宫肌瘤细胞及内膜细胞的凋亡变化并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 王冬昱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
- 文献传递
- 米非司酮治疗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后月经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点滴出血的疗效。方法将38例因月经过多而放置LNG-IUS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予放置LNG-IUS的同时联合使用米非司酮100 mg,以后每30 d口服1次,连服3个月,停药后继续观察3个月;对照组19例单纯放置LNG-IUS。观察两组患者在两种治疗方法下出血模式的差异。结果服药期内观察组的不规则流血例数、月经间期出血时间及月经期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疗效满意例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放置LNG-IUS后所致月经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点滴出血疗效显著,不影响LNG-IUS的避孕和非避孕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苏圣梅康佳丽聂妙玲王冬昱王小霞
- 关键词: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不规则阴道流血
- 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 邓松清陈海天王冬昱刘斌祝彩霞王子莲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近来发病率上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根据WHO2013年的最新诊断标准,国际糖尿病协会估计娩m活胎的孕妇中16.8%出现过各种形式的妊娠期高血糖,其中84%为GD。
- 仇希雯王子莲王冬昱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糖尿病协会母儿健康高血糖
-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的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 (UAE)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1 999年 6月至 2 0 0 3年 1 0月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 8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 ,栓塞剂选择PVA或KMG颗粒 ,其中对 4 9例术后获取的肌瘤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UAE后坏死的肌瘤肉眼观早期呈紫黑色 ,中期呈黄白色 ,晚期呈黄色或金黄色 ,假包膜明显增厚 ,在妊娠期更加明显 ;不同直径的肌瘤UAE后在光镜下观察到的坏死时间不同 :直径 0 2~1 0cm、4 0~ 5 0cm、6 0~ 9 0cm及大于 1 0 0cm的肌瘤在UAE后分别于 1 4d、1 8h、1 2h和 6h可观察到明显的坏死 ;UAE后肌瘤、假包膜明显坏死而正常肌层未见明显坏死 ,假包膜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UAE可导致各种大小的肌瘤坏死 ,肌瘤坏死的时间与肌瘤的大小呈反比。
- 刘萍陈春林杜洪曾北蓝马奔张浩余丽萍王冬昱
- 关键词:UAE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术后栓塞剂
- 35~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及手术优选方案评估被引量:32
- 2012年
- 目的探讨35~45岁这个特殊年龄段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复发率及手术方案优选。方法对35~45岁这个特殊段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5~10年定期随访并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定期随访且随访资料齐全的247例患者资料。结果 (1)24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共114例(46.2%)复发,其中阴式组复发12例(36.4%,12/33),经腹手术组复发79例(49.7%,79/159),腹腔镜组复发23例(41.8%,23/55),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肌瘤数目、肌瘤部位和随访时间。复发患者中需再次手术者33例(13.4%,33/247),26例行经腹全宫切除术,7例再次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论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年龄、肌瘤数目、肌瘤部位和随访时间。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46.2%),但复发后需再次手术概率低(13.4%)。故此年龄段需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优先选择子宫肌瘤切除术。
- 吴晚英康佳丽王冬昱
- 关键词:子宫肌瘤肌瘤切除术复发手术方案
- 两种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腹病灶切除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两种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子宫腺肌病住院行经腹病灶切除术(A组97例)及UAE(B组89例),随访至术后48个月,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痛经缓解、Hb水平、子宫体积大小、安全性、总治疗费用等。结果:A、B两组术后6个月痛经缓解率分别为93.3%、91.6%,48个月为76.7%、73.5%;两组与术前比较痛经均明显缓解(P<0.05),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6个月Hb分别为102.7±26.0g/L、99.6±17.4g/L,48个月分别为121.6±13.8g/L、117.4±14.2g/L;与术前比较Hb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体积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A组子宫体积缩小更明显,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A125平均值升高,术后6个月A、B两组CA125降至正常的分别有90例、78例。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术后受孕时间A组长于B组。B组费用明显高于A组。结论:两种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经腹病灶切除术费用低,具较好的性价比;UAE微创,则为术后短期内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可能。
- 陈静康佳丽马奔聂妙玲王冬昱贾菡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