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圣印

作品数:17 被引量:199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抗性
  • 8篇西花蓟马
  • 8篇花蓟马
  • 5篇吡虫啉
  • 5篇辛硫磷
  • 5篇硫磷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5篇交互抗性
  • 4篇种群
  • 4篇甲氨基阿维菌...
  • 4篇甲氨基阿维菌...
  • 4篇阿维
  • 4篇阿维菌
  • 4篇阿维菌素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剂
  • 3篇抗性机理
  • 3篇抗性机制
  • 3篇甲维盐

机构

  • 13篇山东省农业科...
  • 1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济宁市农业科...

作者

  • 16篇王圣印
  • 11篇于毅
  • 9篇周仙红
  • 8篇张安盛
  • 8篇刘永杰
  • 8篇李丽莉
  • 7篇门兴元
  • 4篇张思聪
  • 2篇翟一凡
  • 1篇任凤山
  • 1篇周成刚
  • 1篇王海涛
  • 1篇马井玉
  • 1篇庄乾营
  • 1篇刘同先
  • 1篇宋月芹
  • 1篇李许可
  • 1篇陈玉国
  • 1篇林清彩
  • 1篇王燕

传媒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保科技创新...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研究进展
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由于辛硫磷作用方式和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基本相同,已经发现辛硫磷和两类杀虫荆产生了交互抗性。本文就害虫对辛硫磷的作用机...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刘永杰于毅
关键词:辛硫磷抗药性抗性机理
文献传递
短翅蚜小蜂对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被引量:12
2016年
为评估短翅蚜小蜂对桃蚜的搜寻及控害潜能,采用叶碟法研究了短翅蚜小蜂对甘蓝和辣椒2种植物上桃蚜2龄若虫的取食与寄生行为。结果表明,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和辣椒桃蚜的取食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及Holling III型方程。短翅蚜小蜂的取食和寄生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桃蚜密度小于35头时,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的取食搜寻效应大于辣椒桃蚜,而当桃蚜密度大于35头时,短翅蚜小蜂对辣椒桃蚜的取食搜寻效应大于甘蓝桃蚜;短翅蚜小蜂在所有密度下对辣椒桃蚜的寄生搜寻效应均大于甘蓝桃蚜。短翅蚜小蜂取食甘蓝桃蚜的瞬间攻击率a'为0.3289,处理时间T_h为0.2597,均大于辣椒桃蚜,寄生甘蓝桃蚜的瞬时攻击率a'为0.8213,小于辣椒桃蚜,而处理时间T_h为0.0275,大于寄生辣椒桃蚜;短翅蚜小蜂对甘蓝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和寄生量均小于辣椒桃蚜。研究表明,短翅蚜小蜂对不同密度的桃蚜均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且对辣椒桃蚜的控制作用大于甘蓝桃蚜。
王圣印牛雨佳唐睿梁宁宁刘同先
关键词:桃蚜取食寄生
西花蓟马对吡虫啉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本文就吡虫啉的交互抗性和抗性机制(增效剂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代筛选,西花蓟马对吡虫啉的抗性上升到21.26倍。西花蓟马对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与氯氟氰菊酯、灭多威和毒死蜱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增效剂试验表明,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磷酸三苯酯(TPP)和马来酸二乙酯(DEM)具有显著增效(SR50,DEF=6.38,SR50,TPP=5.52,SR50,DEM=1.60,P<0.05)。生化测定表明:抗吡虫啉品系西花蓟马的羧酸酯酶(5.06倍)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1.63倍)均显著(P<0.05)高于敏感品系,表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的提高是西花蓟马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刘永杰李许可于毅
关键词:西花蓟马交互抗性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研究进展
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由于辛硫磷作用方式和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基本相同,已经发现辛硫磷和两类杀虫剂产生了交互抗性.本文就害虫对辛硫磷的作用机...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刘永杰于毅
关键词: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杀虫机理抗性机制
文献传递
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稳定性被引量:15
2012年
为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危害,采用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药液浸泡芸豆法,分别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成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抗性种群,应用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抗性遗传和抗性风险.结果表明:经过32代、32代和24代抗性选育,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分别达到13.8、29.4和39.0倍.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现实抗性遗传力分别为0.112、0.166和0.259,西花蓟马对甲维盐的抗性上升速度最快,辛硫磷次之,吡虫啉最低.经过药剂筛选后,西花蓟马若虫与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较敏感种群显著缩小.停止用药剂筛选后继续饲养12代,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都没有恢复到敏感性水平.西花蓟马对吡虫啉、辛硫磷和甲维盐具有较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其中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且下降速度较快,因此选用吡虫啉防治西花蓟马更合适.
王圣印于毅刘永杰马井玉
关键词:西花蓟马吡虫啉辛硫磷甲维盐抗性风险抗性稳定性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21.69,20.05,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
王圣印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周仙红翟一凡刘永杰魏书军于毅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甲维盐吡虫啉
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解大规模应用吡虫啉防治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的抗性风险,本文研究了吡虫啉与多杀菌素和啶虫咪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多功能氧化酶系(mixed-function oxidases,MFO)的3个组分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methoxyresorufin O-demethylase,MROD)在西花蓟马敏感品系(S)、抗吡虫啉品系(BK)和北京田间品系(BJ)中的含量以及活性。生物测定表明北京田间品系(BJ)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了较高抗性(RR50=35.38),而对啶虫咪(RR50=3.05)和吡虫啉(RR50=1.82)处于敏感,交互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吡虫啉与多杀菌素(RR50=1.31)和啶虫咪(RR50=3.20)无交互抗性。生化研究表明:西花蓟马抗吡虫啉品系的3个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S品系西花蓟马的含量(P<0.05),其中细胞色素P450在是S品系WFT的4.5倍,细胞色素b5含量是S品系WFT的4.23倍,MROD活性是S品系WFT的5.99倍,表明多功能氧化酶系与西花蓟马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密切相关。
王圣印刘永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于毅
关键词:西花蓟马抗药性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
西花蓟马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与生化抗性机制被引量:24
2012年
为了解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采用生物和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与其它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对阿维菌素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31.656,对啶虫脒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为12.182,对吡虫啉、溴虫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灭多威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为5.517~8.568,而对多杀菌素无明显交互抗性。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对甲维盐抗性种群和田间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甲维盐抗性种群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89、3.61、5.32、4.42和1.30倍,表明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等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提高是西花蓟马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王圣印于毅刘永杰
关键词:西花蓟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交互抗性
环境因子对西花蓟马室内生物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Munger cell法,就室内测定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生物活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温度、相对湿度、滴水量、光周期、光照度和叶片6个环境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在25~30℃、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为16 h∶8 h~24 h∶0 h、光照度6 500~13 000 lx这一测定条件范围内,采用月季、西葫芦、萝卜、芸豆、苹果、芹菜、菠菜叶片进行生物测定时结果较稳定;叶片纤毛数量与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的LC50值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叶片纤毛的长度则与测定结果无相关性。
王圣印刘永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于毅
关键词:西花蓟马多杀菌素生物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12年
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为甲维盐)以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作为作用靶标。作者就甲维盐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害虫对甲维盐的抗性、交互抗性和抗性机制、甲维盐剂型、原药的致突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中毒救治、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进行了综述。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于毅
关键词:甲维盐理化性质剂型抗药性抗性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