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全
- 作品数:24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种植支抗螺钉植入部位及植入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对比观察3个不同部位种植体植入手术对微型种植支抗螺钉(简称微螺钉)植入后的影响。方法:在105例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错畸形患者,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方法,在牙槽骨的3个不同部位共植入微螺钉90枚。结果:植入在3个不同部位的微螺钉其成功率各有不同,微螺钉植入后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存在差异;植入在膜龈联合处及角化程度高的腭侧粘膜区域其成功率最高(约90%),植入在游离龈处的成功率最低(约70%)。结论:种植支抗能有效提供矫正治疗中所需要的绝对支抗;在角化龈或膜龈联合处,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法,有利于其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炎症程度及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 王增全陈桂玲黄春活卢钰艾毅龙杜丽鹃唐开红余兴华曾华彬
- 关键词:固定矫治种植手术
- 防止感染侵入微种植支抗体体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抗菌消炎法在防止微型螺钉种植支抗体(简称微植体)体周侵入性感染的有效性。方法:105例应用微型种植螺钉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畸形病人(植入微型螺钉232枚),男性44例,女性61例,年龄13.2~51岁,平均20.1岁,分为3组。实验1组:使用综合抗菌消炎法;实验2组:使用一般爽齿漱口液;对照组:清洁水漱口。3组病人均接受口腔卫生宣教。术后3d(T1)、7d(T2)、14d(T3)、28d(T4),56d(T5)复诊,接受检查和相应治疗。结果:84.4%微植体在治疗过程中能保持稳定,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实验组表现较轻,微植体松动率分别为为6.5%(1组)和13.3%(2组);对照组的炎症反应较重,松动率为27.3%,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基础口腔护理,控制微螺钉种植支抗体表面细菌聚集和黏附,对于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护理抗菌消炎法可提高防止微螺钉体周侵入性感染的有效性。
- 王增全周辉霞黄春活卢钰艾毅龙陈桂玲余兴华唐开红曾华彬黄晓青
-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氯己定抗菌性能
- 微种植体支抗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 冯淑敏王增全马强曾赞文
-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磨牙远中移动
- 微种植钉支抗83例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螺钉临时支抗装置(简称微植钉)应用于固定矫治的有效性。方法:83例错袷畸形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13.5~53岁,平均年龄21.5岁,应用微植钉作为绝对支抗。根据半随机方式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微植钉186枚;观察2种微植钉植入术后微植钉有无松动、微植钉周围软组织炎症情况;对2种类型的微植钉植入成功率进行比较,对微植钉的折断及植入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种类型的微植钉均能满足固定矫正治疗对支抗的要求,微植钉在治疗过程中能基本保持稳定;植入前牙区或65|56腭侧根部区域的微植钉松脱率最低;低角患者微植钉松动脱落率(10.71%)低于高角患者(18.92%);女性微植钉松动脱落率(13.39%)较男性(18.92%)低;自攻型微植钉植入成功率(88.1%)较助攻型(约72.1%)高;微植钉材料质量不稳定和手术者操作不当是导致微植钉折断的主要原因。结论:微植钉能有效提供矫正治疗所需要的绝对支抗;自攻式微植钉在实用性方面略优于助攻式微植钉。
- 王增全周辉霞陈桂玲黄春活卢钰艾毅龙杜丽鹃唐开红曾华彬余兴华
- 关键词:固定矫治
- MEAW技术结合微螺钉种植支抗矫正前牙开一例
- 2008年
- 患者黎某,女,初诊时26岁,因前牙开[牙合]影响咬合和美观要求矫治,一、临床检查1,外观:正面观面中线基本居中,颏部不偏,前牙不能闭合;闭唇时,唇齿不协调(图1),颏部显紧张。侧面观表现为高角突面型,上唇前突,鼻唇角较小,上颌轻度发育过度,下颌基本正常。
- 王增全余兴华艾毅龙
- 关键词:开[牙合]MEAW技术前牙种植支抗螺钉
- 微种植支抗螺钉不同植入部位的比较(英文)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合理地使用微型种植支抗螺钉作为正畸治疗中的绝对支抗,代替需要患者高度配合且影响美观的传统支抗,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对比观察在3个不同部位植入微型种植支抗螺钉(简称微螺钉)后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分组对照实验,病例来自于2004-01/2007-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对象:筛选出上颌需要最大支抗的固定矫正患者45例,分为3组:游离龈区域植入组,膜龈联合处植入组,黏膜区域植入组。方法: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方法,分别在膜龈联合靠近附着龈区域、游离龈处及黏膜区域植入微螺钉,每组30枚。主要观察指标:①微螺钉松动脱落情况。②术后7d微螺钉植入患者进行疼痛时间和疼痛程度检测。③术后56d微螺钉周围软组织指数和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①游离龈区域组微螺钉松脱数最高(9枚),膜龈联合处组松脱数最少(2枚)。②微螺钉植入术后黏膜区红肿疼痛及患者不舒适感较强烈;游离龈区域反应轻微;膜龈联合处反应不十分明显,但术后疼痛程度较游离龈区域重。③黏膜区域组探诊出血阳性率和微螺钉周围软组织指数高于游离龈区域组和膜龈联合处组(P<0.05)。结论:在膜龈联合近附着龈区域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法,有利于其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炎症程度及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 周辉霞王增全黄春活余兴华
- 关键词:微型螺钉种植支抗正畸治疗种植手术
- 两种合垫矫治器阻断性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器和常规上颌合垫矫治器在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探讨早期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的最佳矫治方法。方法选择该院50例乳前牙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器治疗,对照组戴用常规上颌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牙、颌骨硬组织及软组织侧貌测量分析;问卷调查患者适应期。结果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乳前牙反解除,上牙唇倾度增加,软组织凹面型改善;且改良组的患者在下颌后退、下牙内收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两种合垫矫治器均能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改良式矫治器同时具有机械和功能矫治的双重特点,可有效阻断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并获得更为协调美观的软组织面型。
- 卢钰王增全艾毅龙
- 改良Hawley保持器对牙弓长度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对比传统及改良Hawley保持器对牙弓长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佛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136例,所有病人治疗方案均采用拔牙矫治,且第二磨牙均萌出,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Hawley保持器作为矫治结束后的保持器。保持一年后复诊,进行牙弓长度测量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改良Hawley保持器在牙弓长度的保持上与传统Hawley保持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Hawley保持器在临床上可有效地保持牙弓长度,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 陈桂玲王增全余兴华曾华彬
- 关键词:保持器牙弓长度
- 老年人初戴活动义齿医嘱方式对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的医嘱方式对初次戴用活动义齿的老年人使用效果的影响,从而指导改进今后的临床修复工作。方法把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口头和书面医嘱),B组(书面医嘱),C组(口头医嘱)。对患者在戴牙后3个月对义齿的适应性,义齿咀嚼效能,清洁保养的认知、损坏率、复诊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在各项目的检查结果中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各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初次使用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完成戴牙后,详尽的医嘱指导对充分发挥义齿修复功能作用有重要意义,是修复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梁翠云王跃进王增全
- 关键词:老年人
- 115例咬合不适患者临床检查分析
- 目的:探讨咬合不适与各种口腔临床症状和病损之间的联系。咬合异常与口颌系统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渐进性咬合紊乱,不恰当的牙科治疗(如正畸牙移动、不良修复体)可造成口颌系统功能和结构的不协调;异常咬合(合干扰)通过...
- 王增全艾毅龙王海涛涂少勤吴斯媛
- 关键词:磨牙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