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4年滨州市高碘地区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情况和尿碘水平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为进一步摸清水源性高碘的分布,以探讨水源性高碘危害的现状,为高碘甲状腺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4年,选择滨州市惠民县(麻店、姜楼、辛店、皂户李)、阳信县(温店、水落坡)、无棣县(柳堡)、滨城区(里则、旧镇)和开发区(杜店)5个县(区)的10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8~10岁小学生200名,男女各半,其家庭人均收入、交通、教育、医疗条件、自然生态环境、生活习惯等基本一致。对全部调查对象(2000人)进行甲状腺触诊,采用GB16004—1995《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进行判定。随机抽取1000人,采集其尿样,采用WS/T107—1999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其尿碘含量。从采集尿样学生中随机抽取500人,采用SA-600P型便携式凸阵B超仪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共调查2000人,尿碘含量为247.41~1153.25μg/L,中位数为533.51μg/L。经B超检查的500人中,甲状腺肿大(简称为"甲肿")者94人,肿大率为18.8%。男性甲肿率为16.8%(42/250),女性甲肿率为20.8%(52/25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5)。柳堡、旧镇的甲肿率最高,分别达到了38%,34%,水落坡最低,为8%;不同乡镇甲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86,P<0.01)。10个乡镇均被界定为高碘甲状腺肿病区。旧镇的尿碘中位数最高,达到了1080.60μg/L,柳堡最低,为272.30μg/L;不同乡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P<0.01)。不同年龄组甲肿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肿率:χ2=2.767,P>0.05;尿碘:Z=0.547,P>0.05)。且甲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建议以饮用水源所覆盖的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高碘地区的划定。
- 吕茂军任金凤王孟杰
- 关键词:碘卫生调查
- 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对于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10岁以下定居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一阶段流动儿童3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接种率、建证率及五苗接种率。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率、建证率及儿童五苗接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想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必须对流动人员的相关免疫意识进行深入提升,通过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对儿童接种率和建证率进行保证,从而提升流动儿童的免疫能力,提升我国基础防疫工作能力。
- 王孟杰
-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 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李阳张志广程自科曹国强王飞王孟杰姜雪锦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疫情
-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流动儿童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比较两组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儿童按时接种情况、接种依从性、接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接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家长接种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掌握率、接种依从性及接种满意度。
- 王孟杰
- 关键词:疫苗接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 2005~2012年滨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了解滨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及变化规律,为有效控制乙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滨州市2005-2012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滨州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42.54/10万;每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各县区均有发病,滨城区年发病率最高(62.68/10万),其次是邹平县(57.06/10万),惠民县最低(21.31/10万);发病以青壮年为主,15~64岁年龄段乙肝病例占乙肝总数的9i.9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发病人群以农民、工人和学生为主。结论乙肝防控工作仍是滨州市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继续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尤其要加强滨城区、邹平县等重点地区和农民、工人等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以降低乙肝的流行。
- 李阳曹国强张志广王飞王孟杰姜雪锦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
- 2006~2007年滨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滨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滨州市2006~2007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6~2007年合计报告流腮353例,年均发病率为4.7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分布于7县(区),不同县(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散发为主(占87.82%)。1月、12月和5~7月发病200例,占病例总数的56.56% 1~15岁发病312例,占88.38% 男女性别比为2.18 学生、散居儿童分别占62.04%、17.84% 353例病例中有免疫史者67例,占18.98% 不详者200例,占56.65%。[结论]滨州市近两年流腮发病有上升趋势。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流腮的发病和流行。
- 吕茂军王飞王孟杰程子科贾荣盛曹国强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一起成年人麻疹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王飞贾荣盛王孟杰王琦曹国强
- 关键词:麻疹
- 两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与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在婴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 方法对3~6月龄的婴儿及18~24月龄的幼儿进行了两种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结果基础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17.65%,局部反应发生率 18.74%;接种DTaP全身、局部反应发生率均为2.05%.加强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35.52%,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0.36%;接种DTa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5.1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 6.24%.结论表明DTaP有更好的安全性.
- 王琦王孟杰王飞
- 关键词: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
- 滨州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曹国强王孟杰王琦
- 关键词:计划免疫
- 滨州市2001~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滨州市2001~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e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滨州市2001~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253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253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Non-polio,NP)AFP(NPAFP)病例。2007年在AFP病例常规监测中发现1株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vied Poliovirus,VDPV),未发现VDPV或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各年度含零病例报告的县、乡每月均达100%;各年度<15岁儿童NP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48/10万;年度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86%。结论滨州市2001~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并及时发现了VDPV感染者。
- 张志广曹国强王飞张其雷李阳王孟杰贾荣盛吕茂军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