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朗

作品数:56 被引量:30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历史地理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战争
  • 14篇抗战
  • 12篇外交
  • 10篇近代史
  • 10篇近代史研究
  • 9篇抗日
  • 9篇抗日战争
  • 8篇中国近代史
  • 8篇中国近代史研...
  • 7篇条约
  • 7篇抗战后
  • 7篇抗战后期
  • 7篇蒋介
  • 7篇蒋介石
  • 7篇国民政府
  • 5篇中外关系史
  • 5篇关系史
  • 4篇中国外交
  • 4篇马关条约
  • 4篇蒋介石日记

机构

  • 56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防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史...

作者

  • 56篇王建朗
  • 1篇章百家
  • 1篇臧运祜
  • 1篇徐建新
  • 1篇杨奎松
  • 1篇张海鹏
  • 1篇李文海
  • 1篇胡德坤
  • 1篇林晓光
  • 1篇何理
  • 1篇步平
  • 1篇王晓秋

传媒

  • 17篇近代史研究
  • 10篇抗日战争研究
  • 5篇历史研究
  • 3篇史学月刊
  • 2篇求是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民国档案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美国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国家人文历史
  • 1篇日本侵华史研...
  • 1篇苏区研究
  • 1篇台湾历史研究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议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1
2004年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独特又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战争的硝烟中,互相对立的集权和民主趋势都各自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国民党的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民主运动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最终,固守一党专政体制的国民党逐渐失去了社会的支持。具有在野党与区域执政党双重身份的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了民主的旗帜,既竭力向国民党要求西式民主,又在自己的统治区域探索试行新的民主制度,并发展出新的民主政治理论———新民主主义论。对战争后期的民主运动发生影响的国际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对国民政府经历了一个从期望到失望的过程,而中国人民对美国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期望到失望的过程。从长远来看,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在民主问题上的一失一得,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走向。
王建朗
关键词:抗日战争集权民主
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试析二战爆发前后的中国外交被引量:12
2004年
“苦撑待变”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的基本外交方针 ,但欧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并未欢欣鼓舞 ,而是在重重疑惑和担心中度过了最初阶段。苏德的突然妥协出乎中国意料 ,国民政府不得不谨慎应对 ,并力图因势利导。已处于权力高峰的蒋介石 ,其对德宣战的主张和发表表态性宣言的设想 ,竟受阻于下属而未能实现。国民政府最高决策层内的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从战略角度看 ,欧战对中国有利 ,但短时期内中国则面临更多困难和风险。苏芬战争爆发及苏联被国联开除后 ,中苏关系日渐疏远 ,中美关系则更为国民政府所重视。
王建朗
关键词:国民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外交关系
抗日战争胜利翻开中国近代历史新篇章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粲、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论述,回望这一伟大胜利,就会在历史的比较中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王建朗
关键词:抗日战争胜利近代历史篇章伟大复兴历史转折点
台湾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国有关政策的演变及与美国的分歧(1949—1951)被引量:13
2001年
日本战败后 ,台湾回归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英美政府对台湾地位的变更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但是 ,随着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英美对台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为了防止中共占领台湾 ,英美都提出了在对日和约缔结之前 ,台湾在法律上还是“日本领土”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英美态度一度出现转变 ,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准备接受中共占领台湾的现实可能。朝战爆发后 ,美国对台政策再次发生转变。英国尽管仍表示要遵守开罗宣言的承诺 ,将台湾交还中国 ,但最终不得不把它与朝鲜问题挂钩 ,而暂时回避了履行开罗宣言的责任。在缔结对日和约的过程中 ,英国曾坚持应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 ,并在和约中规定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但在美国的反对下 ,英国最终退让 ,英美达成国共双方均不参与和约签署、和约只言日本“放弃”台湾主权而不明文交给中国的妥协。 50年代初英美围绕台湾地位的讨论充分表明 ,台湾地位问题的提出是冷战背景下人为的产物。
王建朗
关键词:中共美国对台政策中国共产党主权领土
战后的琉球处置
2013年
期刊|《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文章|《钓鱼岛三题》琉球国在14世纪下半叶即与中国形成藩属关系。17世纪初日本势力进入后,琉球实际上成为一个两属国家。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时,琉球官员曾向清政府求援。此时已自顾不暇的清政府。
王建朗
关键词:清政府日本军国主义近代史研究战后初期
信任的流失: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被引量:16
2009年
蒋介石日记所展示的抗战后期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严重性大大超过人们以往的认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欧亚战略优先选择等问题上的举措,引起蒋的严重不满。蒋对罗斯福支持中国的诚意、魄力及动机逐渐产生了怀疑,认为美国有称霸远东的企图,担心日后中国将与其争夺亚洲领导权。开罗会议是战时一次极为重要的盟国首脑会议,但蒋对此次会议远不如以往所认为的那样积极,中国对会议的准备及会议中的会晤采取了低姿态。史迪威事件中,中国内政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孙科被蒋视为美国中意的目标。蒋介石认为,美国在军事上要以史迪威取而代之,在政治上则要以孙科取而代之。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蒋处理史迪威指挥权问题的态度。在史蒋冲突激化的过程中,蒋介石曾一度考虑辞职。在史迪威被召回后,中美之间虽没有大的冲突发生,但稍有风吹草动,不信任感便会冒出头来。
王建朗
关键词:蒋介石日记
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能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但可以说是一个以往重视不够研究不深的问题。由于战后世界格局很快向两大阵营对立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注意力较多集中于对抗与冷战的形成,而对盟国在战时及战后初期所规划的并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延续下来的战后秩序关注不够。
王建朗
关键词:国际秩序战后初期注意力冷战
艰难的起步:1938年美国对华政策透视被引量:3
1992年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援华的发展过程。在这四年半中,美国对中国有同情,也有冷漠;对日本有斗争,也有妥协,但其总的趋势是一步步朝着援华制日的方向发展的。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过程中,1938年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这一年中,美国对于日本的称霸野心。
王建朗
关键词:美国政府珍珠港事件中日战争美国对华政策美国人军事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被引量:9
1998年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的远东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对日妥协的倾向,1939年有田—克莱琪协定、1940年滇缅路禁运以及1941年的美日谈判皆是这一倾向的具体表现;一是...
王建朗
关键词:战争爆发丘吉尔
钓鱼岛三题被引量:1
2013年
围绕钓鱼岛主权争论中,日方宣扬: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权"原则将其编入日本领土;《马关条约》所割据领土中并未明列钓鱼岛岛名,故该岛非中国所有。此论不符合史实,事实上日本"发现"钓鱼岛并企图占领时,已经知晓钓鱼岛与中国的关系,故而迟疑不决,等待时机;日本利用甲午战争之机窃取了钓鱼岛,又在《马关条约》谈判中暗藏玄机。这些都不能改变日本窃据钓鱼岛的非法性。日本因冷战以及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借助美国之力获得琉球,法理上存在缺失。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张则是得寸进尺。
王建朗
关键词:马关条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