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霞

作品数:89 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3篇文化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8篇土壤
  • 25篇滴灌
  • 11篇入渗
  • 11篇土壤水
  • 11篇膜下滴灌
  • 10篇水盐
  • 9篇水分
  • 8篇盐碱
  • 8篇棉花
  • 8篇教学
  • 7篇灌溉
  • 6篇水盐运移
  • 6篇课程
  • 5篇盐分
  • 5篇盐碱土
  • 5篇咸水
  • 5篇碱土
  • 4篇盐量
  • 4篇入渗量
  • 4篇水系统

机构

  • 70篇石河子大学
  • 14篇西安理工大学
  • 9篇学研究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新疆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伊犁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天业(集...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82篇王春霞
  • 23篇何新林
  • 12篇龚萍
  • 11篇杨广
  • 11篇王全九
  • 9篇李玉芳
  • 9篇刘洪光
  • 7篇蓝明菊
  • 7篇刘建军
  • 6篇刘生宝
  • 6篇王海娟
  • 5篇范文波
  • 5篇刘芬
  • 4篇赵丽
  • 4篇乔长录
  • 4篇唐文政
  • 3篇姜海波
  • 3篇杨海梅
  • 3篇李明思
  • 3篇李鹏飞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节水灌溉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西部素质教育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教师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技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5
  • 12篇2024
  • 6篇2023
  • 14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耕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探明秋耕处理模式对北疆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翻耕(FG)、免耕(MG)、垄沟(LG)、翻耕秸秆覆盖(FJ)、翻耕活性炭覆盖(FH)5种秋耕处理下土壤温度、含水率和电导率时空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秋耕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冻结、融化过程,维持冻融期土壤温度序列稳定的能力FJ>FH>LG>MG>FG。冻融期前后,FJ、FH和LG处理明显增加了耕作层0~60 cm土层的含水率,同时土壤电导率也明显下降,蓄水能力FJ>FH>LG,抑盐能力FH>FJ>LG。冻结过程使各处理对土壤水热盐运移的影响趋于一致,土壤温度、含水率、电导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融化期间,FJ和FH处理土壤温度、含水率、电导率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FG、MG和LG处理3者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通过秋耕处理调控冻融期土壤墒情的可行性。
孙开王春霞吴晨涛王雅琴王雅琴
关键词:秋耕耕作方式季节性冻融
残膜密度及面积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年限的不断增加,残膜在农田土壤中不断累积并趋于破碎化,影响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试验,通过设置5个残膜面积水平(0.25、0.5、1、2、8 cm^(2))和5个残膜密度水平(0、60、180、300、420 kg·hm^(-2))共21组试验处理,分析了不同残膜密度及面积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容重1.53 g·cm^(-3)的黏壤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残膜,加快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增加了累积入渗水量;不同残膜面积处理的总入渗水量总是在单片残膜面积为1 cm^(2)时出现突变或转折;残膜面积和残膜密度较大和较小时都会对累积入渗量产生显著影响,且以0.5 cm^(2)残膜面积与200 kg·hm^(-2)残膜密度组合处理为明显分界,单片残膜面积为0.25 cm^(2)时,累积入渗量最大;土壤中均匀混入单片面积≤0.25 cm^(2)的残膜后,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曲线的斜率变化显著不同于其他残膜处理,形成了“新构”土壤,具有独特的水分入渗特征。
李玥王春霞何新林吴晨涛牛靖冉
关键词:累积入渗量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微)咸水资源运用于农业灌溉为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关键途径,适宜矿化度水质灌溉棉田可有效增加作物产量且在短期内不会加重土壤盐渍化。为探明不同矿化度水质膜下滴灌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生长的影响,于2018—2020年开展测坑试验,设置1、2、3、4、5、6 g·L^(-1)等6个不同矿化度灌溉水源情景,分析土壤水盐、八大离子、水化学类型变化及棉花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水率在花铃期达到峰值,矿化度5、6 g·L^(-1)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窄行处灌后12 h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在60 cm土层处达到峰值,各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峰值为20.61%;土壤盐分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及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逐年增加。(2)离子含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加;(微)咸水灌溉下各处理盐分被滴灌水淋洗至60~100 cm土层,土壤溶液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Na·Ca型。(3)灌溉水矿化度>4 g·L^(-1)时,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4 g·L^(-1)处理下产量高出淡水处理0.02%,矿化度≤4 g·L^(-1)的水源灌溉下土壤积盐较少,是适宜的灌溉水源。
李万精杨广雷杰王春霞何新林李毅龚萍乔长录蒲胜海
关键词:矿化度棉花生长干旱区
一种滴灌系统轮灌单元管网水力特性模拟和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滴灌系统轮灌单元管网水力特性模拟和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包括:获取各灌水小区的树状管网的设计和运行数据,以及灌水器数据;基于设计和运行数据,绘制各灌水小区的轮灌单元环状管网的平面布置图,并建立...
李玉芳姚新艳许翼飞刘洪光龚萍王春霞蒋虹雨张子航万云天
基于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水电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021年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电站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基于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水电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最后论述了基于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水电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
王海娟姜海波王春霞王爱芹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趋势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监测流域水质的状况、分析水质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玛纳斯河流域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玛纳斯河、蘑菇湖水库、大泉沟水库及夹河子水库作为代表性站点,进行流域地表水水质的空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污染程度丰水期重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另外,以2001-2005年4个代表性监测站点的水质数据为例,采用季节性肯德尔检验法对流域地表水水质时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整体水质以稳定趋势为主,占整体变化趋势的45%;水质参数中,BOD5较其他评价因子的控制情况最差,4个监测点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黄丹何新林杨广王春霞杜玉娇杨文新许双堆
关键词:地表水玛纳斯河流域
滴灌施钾肥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田间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化学改良是一种有效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特征的土壤盐碱地改良方法,为将化学改良与膜下滴灌和增加土壤肥力相结合,该文通过滴灌施加硝酸钾并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0~30cm耕作层内3种施K质量浓度400、800、1000mg/L及5种(连续、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滴施硝酸钾溶液-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滴水)施K方式下土壤盐分及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钾素的滴入土壤,改变了土壤耕作层内离子的组成,Ca2+、Mg2+浓度相对增加、Na+浓度降低;阴离子SO42-浓度增加,Cl-浓度降低;高施K浓度下耕作层内的总盐、钠吸附比(SAR)、Cl-/SO42-减小,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施K方式下的SAR、Cl-/SO42-最小,说明滴施硝酸钾在土壤耕作层内有明显的土壤改良效果,其施K质量浓度为1000mg/L及滴水-滴施硝酸钾溶液施K方式下脱盐效果最好。
王春霞王全九刘建军庄亮振兴
关键词:脱盐土壤含水率盐碱地钾素
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三级模糊评价模型及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探明新疆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差异,本文充分考虑其横向及纵向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料收集、大田试验、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原则,选取涵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26个相互独立的敏感性指标,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三级模糊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结果表明: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分别为差、一般、较好;与膜上灌相比,膜下滴灌与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突出优势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升28. 8%、38. 7%,分别节约人力35. 7%、62. 3%,节水1 150. 84、1 874. 64 m^3/hm^2,产量提高2 361、2 820. 9 kg/hm^2。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价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且通过评价结果可得到各灌溉技术的突出优势及不足,新疆未来可持续性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和普及自动化膜下滴灌技术。
牛靖冉王春霞何新林何新林白蒙王泽林徐强於嘉闻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秋耕对北疆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热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明确秋耕对季节性冻融土壤热状况的调控作用,对比分析了翻耕(FG)、免耕(MG)、垄沟(LG)、翻耕活性炭覆盖(FH)和翻耕秸秆覆盖(FJ)5种处理对土壤温度、冻融循环以及土壤温度梯度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FG处理相比,MG、LG、FH、FJ处理均减弱了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降低了整个冻融期土壤温度的升、降温幅度和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度昼夜变化的变异性程度,维持土壤温度序列稳定的能力FJ>FH>LG>MG。FG处理最先冻结和融化,其余处理延缓土壤冻结和融化速度的效果为FJ>FH>LG>MG,且冻结速度和融化速度越小,冻融交替越频繁,冻融循环次数越大。各处理土壤温度梯度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相关性程度为FG>LG>MG>FH>FJ,与土壤贮水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性程度为FJ>FH>LG>MG>FG,MG、LG、FH、FJ处理均加强了土壤水热资源的保持,其中翻耕秸秆覆盖和翻耕活性炭覆盖促进了深层土壤热量上移,更有利于改善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水热状况,维持北疆春播土壤墒情。
孙开王春霞蓝明菊梁飞
关键词:秋耕热状况北疆
一维代数模型在砂质盐碱土改良中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一维代数模型在砂质盐碱土改良过程的适应性,以PAM和旱地龙改良剂为材料,各设3种施量(PAM 0.01%、0.04%、0.08%;旱地龙75、150、375 g·m-2)进行室内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化学改良剂对砂质盐碱土起减渗作用;由试验实测资料推求出一维代数模型中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饱和导水率Ks随着改良剂施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其平均降低比率PAM和旱地龙处理各为36.9%和35.71%;模型中综合形状系数α变化趋势随改良剂施量的增加均呈增大-减小趋势;而吸力系数β随改良剂的种类及施量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模型适应性检验中PAM、旱地龙处理中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66%、-9.81%,其余处理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表明使用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改良剂施加条件下砂质盐碱土的入渗过程,且该模型在PAM施加过程中适用性较好。
王春霞王全九何新林
关键词:化学改良剂累积入渗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