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工业企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的集对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应用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进行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资源消耗和排污状况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和评价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 王洪光吴业明杨洁王国平
- 关键词:污染源集对分析联系度工业污染源企业经济排污状况资源消耗
- 建设项目选址的物元分析决策被引量:5
- 1997年
- 将物元分析方法应用于建设项目备选厂址方案的决策.简要叙述了方法模型、计算程序步骤.通过物元分析法、优序法、密切值法三种决策方法对实例进行了决策比较,所得结果一致.
- 王洪光王国平
- 关键词:建设项目物元分析关联函数厂址选择
-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集对分析
- 2005年
- 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对北京市近4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最近4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是以优良趋势为主.依集对势大小可得知各年际间空气质量的优劣排序为:2003年>2004年>2002年>2001年.不同季节的空气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四季的空气质量优劣顺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 杨洁王国平王洪光
-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集对分析
-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被引量:1
- 2004年
- 依据属性识别理论中有关属性集、属性测度、有序分割类等概念和属性识别准则,建立了地下井水质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结合地下水监测实例探讨了属性识别理论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研究与模糊数学法、灰色理论法、物元分析及污染损失率法等4种不同方法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 王国平王洪光杨洁
-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 热电厂锅炉排放烟尘监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2008年
- 在理解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基础上,对按照国家标准GB5468-19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和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规定的测定方法,监测热电厂锅炉排放烟尘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影响测量结果的系统效应、随机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评估,计算得到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0%,扩展不确定度U为6.4 mg/m3(k=2).
- 王洪光杨洁王国平
- 关键词:烟尘测量不确定度
- 大气环境质量属性识别理论评价模型及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依据属性识别理论中有关属性集、属性测度、有序分割类等基本概念和置信度准则,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结合大气环境监测实例探讨了属性识别理论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并将实例研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物元分析等6种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例分析表明将中国学者独创的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此外,还可用于区域内不同环境监测点或者不同的区域环境之间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评价比较。
- 王国平杨洁王洪光
-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
- 物元分析用于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首将提出了物元分析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简要叙述了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程序.应用实例表明,物元分析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的性能综合评价是可行的.物元分析与模糊集对分析和密切值法等三种不同方法的决策结果基本相同.
- 王国平王洪光
- 关键词:物元分析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
- DM(1)模型用于地表水COD浓度预测
- 1999年
- 常规GM(1,1)是一个指数模型,应用于多样环境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根据某地表水中COD浓度的时序数据,建立了GPM(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PM(1)模型优于常规GM(1,1)模型。它拓宽了GM(1,1)模型在环境单变量时序系统中的应用范围,为环境系统的拟合、预测和决策提供了新的途径。
- 王国平王洪光
- 关键词:GM(1,1)COD地表水水质监测
- 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1
- 2002年
- 简述了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 ,介绍了多项污染物联系度表达式中合成同一度、差异度及对立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说明了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该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是合理的 。
- 王洪光王国平
- 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集对分析大气环境质量
- 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灰色预测被引量:1
- 2006年
- 以北京市1991~2002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采用残差、均方差比值、小误差概率检验等3种办法对所建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精度为一级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拟合偏差为0.40%.对2003~2005年噪声的预测精度平均高达99.9%.利用常规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和多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等三种预测模型对本市未来3年(2006~2008年)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预测.
- 王国平杨洁王洪光
-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