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珺
- 作品数:4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翻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办刊历程中的几点体会
- 2017年
- 我是2008年底接替薛希林老师,出任学报主编的。当时学报更名尚未完成,还叫《延安教育学院学报》。从2009年开始,才正式更名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至2015年,我完成了六年的学报编辑任务。回顾这六年的办刊经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办好学报必需取得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在原延安财经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的基础上进行的。
- 王海珺
- 民俗学中的“馍”之功用
- 2020年
- 馍,一般称为馒头。它是一种食品,却寄寓着无穷的文化意蕴。在整理和挖掘其文化意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食用之外,人类还给它附会上了许多神话、传说的意思。这就使得一个普通的馍,有了其他非实用性的作用。这中间,有对神话中补天、开天辟地的纪念,有哺乳之用的生殖崇拜,还有禳灾去病等迷信色彩。从此看,它有着迷人的社会文化之功用。
- 王海珺
- 关键词:文化民俗学
- 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当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学生“自主写作”,但作文教学在束缚学生自主想象、窒息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脱离实践等方面 。
- 王海珺
-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主写作作文指导
- 奔放随意 陕北剪纸的审美取向被引量:1
- 2012年
- 陕北剪纸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是多元的,但它就是在其奔放和随意中,实现审美主体的精神外化和自由解放的。它是祖先原始记忆的延续和漫长审美意识的积淀。只有在这样的艺术创作中,妇女们的智慧和天才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完美表露。
- 王海珺
- 关键词:陕北剪纸审美取向
- 试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审美教育
- 2015年
- 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其人文教育,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养成而忽略了其审美能力涵育,注重他们对加工制造物的精密度而忽略了其作为人的社会元素的构建,而他们是要作为未来社会职场中的人走入社会的。因此就必须要培养学生了解有关"物的内在尺度",有高尚的情趣,学会欣赏创造,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于社会实践的"人"的构建。
- 王宁王海珺
- 关键词:职业院校审美教育
- 2015年流行语的世象呈现及意义分析
- 2016年
- 2015年的流行语,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基本上是社会新生事物的意义概括和指示、指征,所以并不完全是消极的,而且大多都是阳光清新的。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大变革、大跨跃的时代,语言的变化则更加迅猛。一方面,新语言始终是与新生事物相伴随着的;另一方面,许多幽默的网络流行语,其实是对现实人生窘境的一种调侃,是一种人生压抑的释放;同时,它还是对某些人、某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解构。
- 王海珺
- 关键词:调侃解构
- 从陕西面花看中国饮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融合
- 2018年
- 中国人历来是把吃看得很重要的民族,所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在吃文化上,一则讲究食品的丰富性,二则要保障其美感性,同时,还有对健康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追求当中,作为审美的需要,面花这种工艺美术品诞生了。虽然它后来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祭祀神灵祖先的礼品,但仅从审美这一点来谈,它是以食物为原出发点的。
- 王海珺
- 关键词:食物工艺美术审美
- 论冯学起小说的表现力
- 2016年
- 冯学起的小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透视,一种病体扫瞄之后病灶的映现。他喜欢用魔幻的方式呈现这一病灶,并将社会转型期的各色人等都放在显微镜下,就某一表现加以放大。所以,冯学起的小说是哲学的、理念的,是一种站在人生高度的思考。在一个写小说已经过时的年代,在一个人类精神格外荒芜的社会里,这份坚守实属难得。
- 王海珺
- 关键词:小说表现力
- “天人合一”学说问题的探讨
- 2012年
- 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人类思想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古代各个学派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争论。"天"在最初的概念是统治人类的一个潜在的意志力,所以,作为其出生的人类,并不能真正地与自然之天合而为一,所能做的只是顺应。
- 王海珺
- 关键词:中国哲学儒家思想天命论
- 论张晓梅剪纸艺术的原型转换与变形
- 2015年
- 张晓梅剪纸是以神话原型为主,辅以传奇、现实的转换和变形。她的填色剪纸艺术,把陕北剪纸提升到一个"个体有意识"的创作层面,以象征、隐喻为主要表达手法,营造了一个魔幻的审美境界。
- 王海珺
- 关键词: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