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组织AKT-2和PG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2)和胃蛋白酶原C(PG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75例胃癌组织、2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AKT-2蛋白和PGC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胃癌、萎缩性胃炎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53/75)、38.9%(7/20)和26.7%(4/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P值分别为0.003和0.001),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19,0.017,0.027和0.030;胃癌、萎缩性胃炎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PG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75)、65.0%(13/20)和100.0%(15/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7和0.044;胃癌组织中AKT-2与PGC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297,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AKT-2的表达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而胃癌组织中PGC的表达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和胃正常黏膜组织。因此,AKT-2的过表达及PGC的低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张丽静王贵吉裴迎新韩丹丹王珊
- 关键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胃蛋白酶原C
- 1型神经纤维瘤病误诊为脑炎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2岁。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无皮疹、抽搐、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口服"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后熟睡中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抖动,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无口唇紫绀、咬牙等,持续1分钟左右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发热及抽搐缓解,但头颅MRI提示异常。
- 王乾任翠萍王珊李飞孙囡程敬亮
- 关键词:1型神经纤维瘤病脑炎误诊头颅MRI腹痛腹泻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