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护理
  • 3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炎
  • 2篇老年
  • 2篇肌炎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动脉断裂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腔内成形...
  • 1篇毒性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机构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0篇田娟娟
  • 2篇鲍英华
  • 2篇马宁
  • 2篇杨永莉
  • 2篇宋贝贝
  • 1篇刘爽
  • 1篇刘涤
  • 1篇金小群
  • 1篇王健
  • 1篇郑蕾
  • 1篇孙凌男
  • 1篇刘爽
  • 1篇王丽爽
  • 1篇孙姣
  • 1篇刘小雨

传媒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外周血慢性炎症因子与5年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索无症状老年人外周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子与5年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来院体检的>80岁无症状老年个体,检测外周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的百分比后,进行5年全因死亡率的纵向随访。结果入组的169例无症状老年个体,5年后随访到155人,其中20人死亡。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基线数据显示,死亡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生存组(4.7㎎╱L vs 2.4㎎╱L,p<0.01);生存组的CD3+CD4+/CD3+CD8+显著高于死亡组(1.12 vs 0.79,p<0.05);生存组的纤维蛋白原略低(2.98g/L vs 3.51g/L,p>0.05)。结论无症状老年男性外周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子的表达增高与5年全因死亡率相关。
杨永莉田娟娟
关键词:老年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死亡率
心内科护士夜班工作压力源现状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在夜班工作时的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全体有资质值夜班的9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值夜班时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依次为:100.00%的人认为夜班护士较白班责任更重大;91.83%的人认为工作量大;89.79%的人担心专业技术欠缺、经验不足;81.63%的认为护患关系紧张;79.59%的人认为身心疲惫,体力难恢复。结论护理管理工作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田娟娟宋贝贝
关键词:护理管理压力源心内科夜班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2007年
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手术后,以治疗产生的术后并发症为主和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为主的两组护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PTCA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变化规律,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地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对于提高PTCA治疗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健鲍英华田娟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与研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一般情况和引起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面对面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结果:445例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179例,占40.22%;对患者营养状况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引起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营养风险的常见因素包括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可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进行针对性干预,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刘爽田娟娟高腾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尿病营养风险影响因素
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
2008年
在护生实习期间,注重对护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在带教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环境,使之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郑蕾田娟娟杨永莉
关键词:护生职业道德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期运动治疗的健康教育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护士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康复运动治疗中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促进其重返社会,也有利于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养成适当运动习惯。
马宁田娟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究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照护,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自我护理行为得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月后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改善,2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宋贝贝田娟娟王丽爽刘爽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自我效能冠心病生活质量
1例洋地黄中毒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2011年
我院于2011年2月10日为1例20岁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右锁骨下动脉断裂吻合术及全身多处刀扎伤清创缝合术。患者于术后15天治愈出院。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孙凌男田娟娟金小群
关键词:心动过速患者洋地黄中毒阵发性室性清创缝合术动脉断裂
循证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和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情况,以及护理规划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痊愈39.47%,显效31.58%,有效23.68%,无效5.26%,总有效94.74%)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26.32%,显效15.79%,有效21.05%,无效36.84%,总有效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情况社会功能(59.32±1.97),躯体功能(64.53±1.24),心理功能(67.34±1.39),物质功能(61.13±1.57)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49.27±1.84),躯体功能(51.23±4.96),心理功能(53.41±2.47),物质功能(48.36±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带教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55.26%,比较满意28.95%,一般满意13.16%,不满意2.63%,总满意度97.37%)显著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7.89%,比较满意10.53%,一般满意32.68%,不满意57.89%,总满意度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可以使患者快速痊愈,并取得了患者的好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孙姣田娟娟刘小雨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病毒性心肌炎
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救治重症心肌炎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重症心肌炎是心肌弥漫性损害的一种心肌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和细菌等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的损伤,由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肌损伤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一种临床较早采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其目的是提升主动脉舒张压,使心排出量和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增加,同时也可减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我科于2006年2月成功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救治了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在其住院期间进行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田娟娟鲍英华刘涤马宁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重症心肌炎护理救治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肌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