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耀霖

作品数:498 被引量:2,965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7篇期刊文章
  • 20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6篇天文地球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6篇地震
  • 96篇值模拟
  • 95篇数值模拟
  • 63篇有限元
  • 33篇地震活动
  • 33篇岩石
  • 32篇地壳
  • 30篇青藏高原
  • 29篇有限元模拟
  • 27篇断层
  • 27篇应力
  • 26篇青藏
  • 26篇库仑应力
  • 22篇应力场
  • 21篇岩石圈
  • 21篇遗传算法
  • 20篇水库
  • 19篇地震活动性
  • 19篇动力学
  • 18篇反演

机构

  • 22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53篇中国科学院
  • 1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98篇中国地震局
  • 5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国家地震局
  • 12篇吉林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长春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吉林大学中日...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5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上海市地震局
  • 4篇加州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97篇石耀霖
  • 129篇张怀
  • 46篇程惠红
  • 39篇张国民
  • 32篇张贝
  • 24篇朱守彪
  • 23篇董培育
  • 21篇马丽
  • 19篇朱伯靖
  • 19篇刘杰
  • 17篇孙玉军
  • 17篇曹建玲
  • 15篇黄禄渊
  • 13篇严珍珍
  • 13篇尹凤玲
  • 12篇张健
  • 12篇朱桂芝
  • 12篇杨少华
  • 12篇李永兵
  • 11篇刘善琪

传媒

  • 7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1篇地震
  • 18篇地震学报
  • 1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7篇地球物理学进...
  • 10篇中国地震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D...
  • 9篇中国科学:地...
  • 8篇大地测量与地...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7篇机床与液压
  • 7篇地学前缘
  • 7篇中国地球物理...
  • 7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地震地质
  • 6篇科学通报
  • 6篇科技导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15篇2016
  • 24篇2015
  • 17篇2014
  • 36篇2013
  • 26篇2012
  • 19篇2011
  • 28篇2010
  • 23篇2009
  • 33篇2008
  • 33篇2007
  • 16篇2006
  • 31篇2005
4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GPS资料计算地应变率场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
<正> 从GPS水平运动速度求地表应变速率,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同方法。包括:利用球谐函数展开求位移解析表达式,微分后求应变;类似工程测量从测点周围几个线应变联立求应变的广义应变花法;在关注点周围对速度做Taylor展开,从...
朱守彪石耀霖
文献传递
地幔对流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被引量:13
2001年
地震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倾向于全地幔对流模型 ;地球化学研究则支持分层地幔对流。无论是简单的全地幔对流模型或分层地幔对流模型 ,都不能完全解释全部观测事实。为了协调二者的矛盾 ,人们提出了一些其它混合类模型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最近的拉瓦灯 (Lavalamp)模型。这类模型目前尚缺乏有力的直接观测支持 ,因此 ,还需要随着高精度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综合分析的深入 。
石耀霖
关键词:地震学地球动力学
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的力学分析处理
分量式钻孔应变仪通过长期的应变观测,记录相对地应力场变化信息。通过相对地应力场的记录与监测,多个频段的地应变信息不仅可以为地震记录的应变信息参考,并且可以在甚长周期测震和GPS观测频段范围之间提供可靠数据,对地震预报有着...
任天翔石耀霖
关键词:钻孔应变仪应力变化
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被引量:10
2003年
近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提出“陆缘构造扩张”观点,较好的解释了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于新生代发生扩张离散运动的原因。本文基于“陆缘构造扩张”观点,探讨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东亚陆缘带是具有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扩张带,此构造带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是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明显的地热异常。东亚陆缘扩张带地震层析成像显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并平卧于670km相变界面之上。这种图像可能是俯冲后撤导致陆缘扩张的结果。热模拟及地球动力学计算表明:俯冲后撤时间距今约76Ma,海沟带后撤为陆缘壳体的生长留下空间,并形成东亚陆缘壳体增生扩展的前沿带,陆缘扩张量约700km。
张健石耀霖
关于强震后地表变形机制的讨论——以1999年台湾集集为例
2008年
大震后变形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是近年来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学术界观点不一,提出了不少物理模型来加以解释。其中主要观点有:下地壳或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震后余滑,孔隙弹性回跳,等;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朱守彪蔡永恩石耀霖
关键词:震后地表动力学机制物理模型学术界
库仑应力计算及应用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以汶川地震为例被引量:95
2010年
大地震发生后,估计后续地震发展趋势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经常利用大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研讨大震对后续地震的影响,但库仑应力的计算和应用中尚有一些问题被忽视而有待探讨.本文修正了传统的库仑应力计算中沿地震破裂面滑动方向计算剪应力变化的近似方法,考虑震后主应力方向可能改变对剪应力变化量计算的影响,对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基于龙门山地区背景应力场测量资料,根据不同研究者反演的地震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考察了不同地震破裂模型下库仑应力分布差异.在断层面附近,使用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的库仑应力分布差异相当大;利用多个地震破裂模型计算大地震库仑应力判断大震后余震发展趋势时,要注意破裂模型不确定性对危险性估计的影响.
石耀霖曹建玲
关键词:库仑应力应力触发地震危险性
从新西兰望大别山——什么条件下陆壳可以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
<正>柯石英等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表明了陆壳物质可以被俯冲到100km以上的深度。对古老超高压变质带 (包括我国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成为地质科学一个新的生长点。现今出露在地表的超高压变质带,一般是在几亿年前...
石耀霖刘荣范桃园
文献传递
D-S证据推理在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信息,以减少试验样本量,节约研制费用、缩短生产周期。针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中专家系统信息的利用,提出利用D-S证据推理方法,融和专家系统信息,降低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于捷张海龙石耀霖孙立大申桂香贾亚洲
关键词:可靠性评估信息融合
青藏高原抬升和变暖对冻土层形成及变化影响的热模拟
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由于海拔升高引起地表温度降低,形成了现今的青藏高原冻土层。关于高原抬升到现今面貌的起始时限,也有不同看法,如14Ma前、8Ma和3.4Ma~2.5Ma。本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两种抬升速率情景,分别为...
乔彦超石耀霖赵桂萍
可扩展大屏幕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可扩展大屏幕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的构建,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软件技术、图形校正与颜色校正.基于SAGE和VizRoll大屏幕显示技术,利用PC-cluster及LCD构建了一个可扩展4×5高分辨率并行显示阵列,并实现了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在地学可视化中的几个典型应用.
陈绍林张怀陈石石耀霖
关键词:SAGE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