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从津阪东阳《夜航诗话》的唐宋诗评看中日文化之差异被引量:1
- 2015年
-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对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鉴赏,往往与中国诗人的看法存在差异。从中可以寻绎出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日本著名的儒学者津阪东阳《夜航诗话》中对于李商隐的政治讽刺诗,杜甫、苏轼、杨万里诗中的比喻以及崔湜"和亲"诗的评论背后,可以看出诸如"尊王"意识、肉食禁忌传统、神道教的"净秽"观以及对于同姓婚、近亲婚的普遍认同等日本文化因素。这些例证都表明,日本人评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往往会受到其特有的思想观念的左右和影响,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 祁晓明
- 关键词:日本诗话
- 江户汉诗人打通和、汉壁垒的尝试——以池田四郎次郎《日本诗话丛书》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日本自平安以迄于江户,历代歌论、俳论著作层出不穷,是汉诗创作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歌论、俳论向来就有以汉诗论构建其歌论体系的传统,日本人作和歌、俳句,受到汉诗启发的实例更是不胜枚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诗人援歌论入于汉诗,以及他们从和歌、俳句中获得创作灵感的事实,却很少为人们所了解,而从江户时代的诗话著作中可以发现这方面的例证。诗话作者每每援歌论、俳论以入于汉诗,并与汉诗论相互印证,相互发明,将和歌、汉诗作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打通,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既有的和、汉壁垒。
- 祁晓明
- 关键词:江户时期和歌汉诗
- 江户初期汉诗人对于《沧浪诗话》的拒斥——以石川丈山《诗法正义》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就比较诗学而言,研究中国诗论在东亚传播过程中如何被拒斥,较之关注其怎样被接受,无疑更具有意义。石川丈山《诗法正义》对于《沧浪诗话》的去取,反映出江户初期汉诗人共同的诗学取向。尽管丈山引用沧浪诗论颇多,然其《诗法正义》与《沧浪诗话》之间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说明沧浪诗论在江户初期的传播,曾遭遇到坚守朱子学文学观及江西诗派诗学立场的汉诗人的抵制。同时也表明,来自异域的文学新思潮在向接受国传播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本土文学的排斥之外,来自同一母国的先期输入的文学思想,也会构成传播的障碍。
- 祁晓明
- 关键词:诗论《沧浪诗话》拒斥
- 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被引量:1
- 2017年
- 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直接渊源,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文艺评论家田冈岭云的文论。无论是王国维对“不隔”一语的选择,还是与此相关的理论阐释,都与田冈文论及田冈参照叔本华“直观说”对江户时代渡边支考俳论的引述、发挥,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王国维是在充分吸收了这些论说的基础上,提出其“隔”与“不隔”的。
- 祁晓明
- 关键词:文论
- 虎关师炼《济北集》的类书化倾向
- 2022年
- 虎关师炼《济北集》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类书化倾向。这主要反映于虎关汉诗的题材、用语、典故多出自类书,以及《济北集》的编辑仿类书体例两个方面。《济北集》的类书化,沿袭的是镰仓时代前已形成的受容中国古典诗文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万叶集》《古今集》《新古今集》和歌及编辑方式中见出。《济北集》的类书化倾向,与虎关所处时代、自身修养及阅历密切相关,反映出五山禅僧在吸收宋代文化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 祁晓明
- 关键词:汉诗和歌
- 王国维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批评——以《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王国维"划时代"著作《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考》,对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吸收、借鉴随处可见,日本学者中国小说、戏曲史论的许多观点给予王国维诸多启发。《红楼梦评论》在研究方法的拓新与开创方面既不得专美,《宋元戏曲考》所谓"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亦未必尽然。
- 祁晓明
- 关键词:《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日本学者明治时期文学批评中国小说
- 《沧浪诗话》与日本江户时代歌论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日本近世,《沧浪诗话》不仅引起了儒者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还在歌论中频繁地被征引援用,在歌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沧浪诗论适应了近世新的时代思潮,其"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的观点为近世诗、歌论所广泛接受。其"诗者吟咏性情"、反对"以议论为诗"的主张经过仁斋、徂徕的改造,形成"道人情"和"排议论"说,并深刻影响了契冲、贺茂真渊及本居宣长的歌学理论。儒者对沧浪诗论的热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歌学者对于沧浪诗论的取舍,而近世初期即已开始的儒学对歌学,汉诗论对于歌论的强势渗透,以及儒者本身具备的深厚和歌教养,他们与歌学者之间的密切交往,歌人、歌论家们的儒学教育背景,也是《沧浪诗话》对歌论产生影响的原因。
- 祁晓明
- 关键词:沧浪诗话近世
- 孔子“删诗”与季札观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前出版的各种文学史几乎都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季札聘鲁观乐之事作为"孔子删诗说"的反证,并据此推定《诗经》编辑的年代。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朱东润先生。但迄今为止,朱先生的质疑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文章拟对朱先生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补说。主要阐明以下几个观点:季札所见国风的顺序不可信;季札评《诗经》是孔子评《关雎》的翻版;"季札观乐"是杜撰的"史实"。
- 祁晓明
- 关键词:季札《诗经》《左传》
- 《艺概》半个世纪前的日本知音——《松阴快谈》论书法
- 2012年
- 江户时期(1603~1868年)是明清文化与日本发生密切联系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涌现出很多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汉学家,其中不乏其著作逆输入中华文明故乡的佼佼者。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书法家钱泳(1759~1844年)将荻生徂徕(1666~1728年)的《弁道》、《弁名》编入《海外新书》在中国印行。而与徂徕享有同样殊荣的,还有长野丰山(1738~1837年),其《松阴快谈》亦流传中土,收入清代刻书家张潮所编《昭代丛书》的《癸集》之中。长野丰山,名确,字孟确,通称友太郎,
- 祁晓明
- 关键词:书法家《艺概》知音明清文化江户时期
-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 2016年
-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的,则往往语焉不详。日本学者虽偶有论及,却仅限于个案研究。事实上,"总论""结论"中那些被认定为鲁迅独创的观点,大多见于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的论著及随笔。而鲁迅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对这些观点的取舍。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则很难对《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 祁晓明
- 关键词:明治时期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