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雪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血清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他汀
  • 2篇缺血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后处理
  • 2篇伐他汀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祝雪丽
  • 3篇赵子文
  • 2篇陈良龙
  • 1篇吴灵振
  • 1篇蔡炜
  • 1篇方军
  • 1篇程振东
  • 1篇吴黎明
  • 1篇郭进建
  • 1篇蔡平
  • 1篇程振东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后处理对GK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处理对GK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只GK大鼠随机分为7组(n=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不同剂量(0.1、0.5、1及2 mg/kg)阿托伐他汀后处理组及阿托伐他汀后处理+LY294002组。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总Akt(t-Akt)的蛋白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I/R组,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轻于I/R组,Akt磷酸化水平高于I/R组,其中1 mg/kg和2 mg/kg阿托伐他汀后处理组较显著。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消除这种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后处理对GK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PI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
程振东吴灵振郭进建赵子文祝雪丽蔡平陈良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1例(ACS组)及体检健康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MGB-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及二尖瓣口血流E/A峰值比。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射血分数及E/A明显降低,而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明显增大(P<0.05);血清HMGB-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299,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评价其心脏收缩功能。
赵子文祝雪丽程振东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室射血分数高迁移率族蛋白-1
匹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糖耐量异常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已成共识。近年,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也具有心肌保护效应,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
祝雪丽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处理匹伐他汀
文献传递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相关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存在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明确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及评估意义。方法纳入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为简单病变组(n=46)和复杂病变组(n=62)。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结果复杂病变组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12(0.34-1.68)μg/L]明显高于简单病变组[0.28(0.14-0.64)μg/L,P〈0.05]。多项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是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为2.99,95%CI为1.47-6.08,P=0.003)。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对数值与Gensini评分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8,P〈0.05)。以1.10μg/L为临界值,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诊断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93.5%(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水平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复杂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它还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性斑块的血清学指标。同时,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也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用于临床。
祝雪丽赵子文方军蔡炜吴黎明陈良龙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不稳定性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