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籍保平

作品数:208 被引量:1,91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5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轻工技术与工...
  • 36篇医药卫生
  • 16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3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食品
  • 21篇细胞
  • 21篇发酵
  • 17篇多酚
  • 17篇抗氧化
  • 16篇活性
  • 14篇近红外
  • 14篇红外
  • 12篇脂肪
  • 11篇红茶
  • 11篇红茶菌
  • 10篇水果
  • 10篇功能食品
  • 9篇蛋白
  • 7篇饮料
  • 7篇营养
  • 7篇脂肪肝
  • 7篇透明质酸
  • 6篇血糖
  • 6篇苹果

机构

  • 20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北京工商大学
  • 6篇国家农业信息...
  • 6篇中国食品发酵...
  • 6篇山东省生物药...
  • 5篇黑龙江八一农...
  • 5篇北京市食品研...
  • 4篇集美大学
  • 4篇山东商业职业...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火炬职业...
  • 3篇中国标准化研...
  • 3篇食品行业生产...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华全国供销...
  • 2篇北京农产品质...

作者

  • 207篇籍保平
  • 52篇周峰
  • 41篇李博
  • 33篇吴薇
  • 25篇庆兆珅
  • 21篇孟超英
  • 18篇朱大洲
  • 15篇王成涛
  • 14篇屠振华
  • 13篇赵磊
  • 12篇张玉华
  • 12篇王鸥
  • 11篇王若军
  • 10篇史波林
  • 10篇程倩
  • 9篇张泓
  • 9篇刘翼翔
  • 9篇张桂芝
  • 8篇李永华
  • 8篇李琼飞

传媒

  • 59篇食品科学
  • 16篇食品科技
  • 7篇中国食品学报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中国保健营养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中国酿造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粮油加工与食...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食品与药品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医药世界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16篇2012
  • 10篇2011
  • 18篇2010
  • 16篇2009
  • 20篇2008
  • 14篇2007
  • 27篇2006
  • 20篇2005
  • 1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近红外模型在苹果汁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探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范围,该研究建立了4种模型(局部模型、转移的局部模型、全局模型、优化全局模型),分别对5种鲜榨苹果汁的3种品质参数(可溶性固形物SSC、pH值、电导率)进行分析。在对苹果汁品质的分析中,SSC的预测准确度较高(r=0.93,相对预测标准差3.7%);电导率与近红外光谱之间间接相关,其预测准确度较低(r=0.84,相对预测标准差12.7%);pH全局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r=0.94),但其分辨能力较差(其局部模型的参考值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差的比值为1.1)。采用相对预测标准差、参考值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差的比值等参数来评价各种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范围,通过对4种近红外模型的稳定性、适配性及准确度的比较,发现模型的适应范围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对不同的分析要求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具体为:采用单一品种建立的局部模型准确度高,但稳定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本品种样品的预测。通过在现有局部模型中加入少数几个待测品种的样本重新建立模型,可以实现模型的转移,使之适用于其它品种样品的预测。采用多个品种建立的全局模型稳定性高,其准确度较之局部模型稍有下降。通过挑选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建立优化全局模型,可以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降低建模工作量,是值得推荐的建模方法。
朱大洲孟超英屠振华庆兆珅籍保平严衍禄潘立刚
关键词:近红外稳定性电导率苹果汁
可降解咖啡碱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筛选能够降解咖啡碱的细菌,以期在该毒素的生物脱毒中得到应用。方法:以咖啡碱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咖啡碱降解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10株菌通过液体培养基咖啡碱降解实验最终筛选出降解能力最强的1株菌。结果:筛选出的HZ-1菌株在48h即可将咖啡碱完全降解,对目标菌株细胞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Pseudomonas lutea,属于假单胞菌属。结论:利用咖啡碱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土壤中筛选出降解咖啡碱良好的菌株,为脱除咖啡碱提供了微生物菌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栗娜籍保平李博吴薇
关键词:咖啡碱假单胞菌
功能性食物小测试
2008年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增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功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相关生理特性的天然或经过加工的食品,基本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能够起到生理作用的成分,叫做生理活性成分。在美国,功能性食品被要求列出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具体含量。即使已有几十年的食用历史证实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若无法提出科学的依据(即确认起作用的活性成分)和取得英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认可,也是不能在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上宣称它们具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作用。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任何添加非食品物原料成分的强化剂,或用中草药强化的食品、药膳均不属于功能性食品。
宜斐籍保平
关键词:生理活性成分功能性食品机体防御功能
红茶菌混合菌种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9
2004年
本文对来自北京的某个红茶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和鉴定,作者从该红茶菌中分离得到了五个菌种,经鉴定分别为巴斯德酵母(SaccharomycespastorianusHansen)、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Lindner)、醋化醋杆菌木质亚种(Acetobacterxylinum)、甲醇酸单胞菌(Acidomonasmethanolica)、乳杆菌科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吴薇盖宝川籍保平
关键词:红茶菌混合菌种粟酒裂殖酵母
一种对微生态制剂有保护作用的糖类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微生态制剂有保护作用的糖类组合,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微生态制剂正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生物制剂。本发明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由于双歧杆菌对生存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在液体及干燥状态下都难于贮藏。目...
籍保平张玉华凌沛学张桂芝
文献传递
食品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4
2012年
食品抗氧化能力评价是功能性食品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存在着定义不清,实验方法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人们比较和筛选抗氧化功能性食品.因此,开发一种能准确评价样品抗氧化能力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从诱导方式,反应机理,结果指标等角度讨论主要体外化学抗氧化评价方法和体外细胞抗氧化评价方法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缺陷,并对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展望.
张迪籍保平周峰吴薇
关键词:氧化应激自由基电化学细胞模型
海藻糖和透明质酸对长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长双歧杆菌存活率、产酸力、形态、生长曲线和β-D-半乳糖苷酶泄漏率,研究了海藻糖、乳糖、蔗糖、透明质酸、海藻糖和透明质酸组合物以及脱脂乳粉对长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在长双歧杆菌冷冻干燥和高温贮存过程中,各种保护剂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和透明质酸组合物的作用最佳。
张玉华籍保平凌沛学
关键词:海藻糖透明质酸长双歧杆菌
刺玫果多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ox-LDL诱导的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建立体外细胞模型,研究刺玫果多酚对VSMC增殖及VSMC分泌NO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玫果多酚具有抑制VSMC的异常增殖和提高NO生成量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有关。
杨佩颖吴薇魏颖程倩蔡圣宝籍保平苏春元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动脉粥样硬化
一株葡糖酸醋酸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葡糖酸醋酸杆菌及其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株新的葡糖酸醋酸杆菌及利用该菌株生产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方法。该菌株为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Jlab A4 CGMCC №...
籍保平田文礼李博吴薇杨志伟盖宝川张泓周峰
文献传递
苹果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菌种筛选被引量:14
1999年
通过对初选的100株菌种进行筛选,选到了适合苹果渣发酵的菌种,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菌种混生发酵,获得了优良的菌种组合。采用所选菌种组合在通过试验所确定的配方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发酵,所得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达到29.30%,提高45.77%,蛋白质含量达到27.56%,提高82.88%,粗纤维降低幅度为23.27%。试验结果还表明,所选菌种组合有降低棉籽饼中棉酚含量的作用,降低幅度超过90%。
籍保平尤希风张博润
关键词:苹果渣饲料蛋白菌种筛选发酵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