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博杰

作品数:47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玻璃体
  • 20篇视网膜
  • 20篇网膜
  • 18篇糖尿
  • 18篇糖尿病
  • 17篇病变
  • 16篇视网膜病
  • 16篇视网膜病变
  • 16篇手术
  • 16篇糖尿病视网膜
  • 15篇糖尿病视网膜...
  • 15篇糖尿病视网膜...
  • 14篇内障
  • 14篇白内障
  • 10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10篇玻璃体切除
  • 10篇玻璃体切除术
  • 10篇玻璃体切割
  • 10篇超声

机构

  • 33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和田地区人民...

作者

  • 47篇胡博杰
  • 42篇李筱荣
  • 13篇刘巨平
  • 9篇邵彦
  • 8篇程朝晖
  • 4篇刘慧
  • 3篇程朝晖
  • 3篇马文江
  • 3篇刘文洁
  • 2篇曾勍
  • 2篇宋文静
  • 2篇王勇
  • 2篇袁佳琴
  • 2篇林松
  • 1篇任新军
  • 1篇张丽娟
  • 1篇赵琳
  • 1篇刘勃实
  • 1篇周雷
  • 1篇孙慧敏

传媒

  • 11篇中华眼底病杂...
  • 7篇中国眼底病论...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天津医药
  • 1篇眼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7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度数的计算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分析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度数的准确性。方法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15例(15只眼),分成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 IOL 植入术。第一组(8只眼)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进行 IOL 度数计算,角膜屈光度根据手术医师经验计算获得,为 KS。第二组(7只眼)应用同一公式,但角膜屈光度应用患者的屈光度数计算获得,为 KR。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数与术前的预期屈光度数,并应用两者差的绝对值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个月的角膜屈光度数与术前预期屈光度数差的绝对值平均值依次为(0.90±0.22)D 和(0.99±0.22)D。结论应用 HolladayⅡ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时植入 IOL 度数的准确性相对较高。KS 与 KR 在 HolladayⅡ公式中应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88-891)
胡博杰赵少贞Peter Tseng
关键词:角膜眼外科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的毒性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对兔眼角膜、房角、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每组兔眼右眼分别注射Bevacizumab 1.25、2.50、5.00mg;左眼为对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注射药物前后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前段和眼底,监测眼压。注药前以及注药后1、4、8周行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8周时行角膜内皮计数后,摘除眼球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3组兔眼注射药物前后各时间点眼压、角膜内皮计数、ERG的a、b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检查,3组兔眼角膜、房角、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视网膜超微结构亦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1.25~5.00mg Bevacizumab对正常兔眼组织没有明显毒性。
李筱荣王艳辉刘新玲胡博杰
关键词:BEVACIZUMAB
微创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解剖学和视功能恢复效果评价
任新军胡博杰程朝晖李筱荣
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联合与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联合和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32例(32眼)患者,16例(16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手术组),16例(16眼)行分期手术(分期手术组)。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手术前后相比P均<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联合和分期手术都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减少,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联合与分期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邹媛媛汪建涛李筱荣胡博杰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内皮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即刻早期基因CCN家族的成员之一.CTGF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可调节细胞间的黏附迁移、促进有丝分裂的发生、细胞活化和参与血管的生成.CTGF有望成为基因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靶标.
焦明菲胡博杰李筱荣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3G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及眼内压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接受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23-gauge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23G)患者,评价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后恢复时间(术后1d;1,3mo)等因素对视力和眼内压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及评价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多元相关和回归分析56例57眼视力及眼压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与联合术式、术后1,3mo呈正相关,与非联合术式、术后1d、填充物的使用呈负相关。其中气体填充物、硅油填充物、术后1,3mo与视力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0006,0.0461,0.0210)。眼内压与联合手术、术后1d;1mo、气体填充物呈正相关,与视力、未联合手术方式、术后3mo、硅油填充物呈负相关。其中,视力、手术方式、术后3mo与眼内压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38,0.0023,<0.01)。结论:行TSV23G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利于患者的视力提高。惰性气体对于眼内压影响明显。术后视力随时间好转,眼内压早期升高,术后3mo降低。就本研究而言,术后3mo是评价手术后疗效的适宜时间。
邵彦胡博杰刘巨平李筱荣
关键词:视力眼内压
首诊疑似眼内炎的过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63岁,因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症状加重伴眼红、眼痛3d就诊。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视物不清,伴眼红、眼痛,外院诊断为眼内炎,给予抗炎治疗(具体疗法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4年12月15日转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石怡李筱荣胡博杰
关键词: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眼内炎疑似视物不清
表面麻醉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因免缝合、手术创伤小、手术后炎症反应轻、患者舒适度高、可节省手术时间,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麻醉方法大多选择常规球后注射麻醉,这不仅可能发生球后出血、眶压增高、误穿眼球等与球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而且会增加患者痛苦,违背了微创手术的宗旨。
胡博杰刘慧王勇刘巨平邵彦李筱荣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9
2010年
玻璃体切割手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显著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传统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存在较多并发症,特别是伤口渗漏、裂开、出血、视网膜和(或)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视网膜脱离等直接与巩膜切口密切相关.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不剪开球结膜、免缝合、手术创伤小、手术后炎症反应轻,避免了一些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
李筱荣胡博杰邵彦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白内障手术(单纯组)患者30例50只眼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联合组)患者44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又根据手术中使用玻璃体腔填充物的不同,分为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并根据其计算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和手术前预测的等效球镜度数(预测值).手术后6个月同样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实际的等效球镜度数(实际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以及联合组与单纯组、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之间的屈光状态变化(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结果 联合组手术前平均预测值为(-0.10±0.42)D,手术后6个月时平均实际值为(-1.00±1.10)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7,P<0.05) 单纯组和联合组手术后屈光状态平均变化值分别为(0.13±0.53)、(-0.93±0.92)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 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之间屈光状态平均变化值分别为(-0.76±0.89)、(-1.19±0.9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屈光状态变化趋于向近视偏移.
刘勃实胡博杰程朝晖李筱荣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屈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