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涵锦

作品数:97 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文化科学
  • 22篇政治法律
  • 15篇医药卫生
  • 13篇哲学宗教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3篇政治
  • 21篇主义
  • 20篇思想政治
  • 18篇理论课
  • 18篇教育
  • 18篇教学
  • 17篇政治理论
  • 16篇政治理论课
  • 15篇社会主义
  • 15篇思想政治理论
  • 14篇社会
  • 14篇思想政治理论...
  • 11篇教师
  • 10篇高校
  • 9篇邓小平
  • 9篇中国特色社会...
  • 9篇特色社会主义
  • 7篇主义理论
  • 6篇学人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机构

  • 6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0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河南财经政法...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东化工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上海杉达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俄勒冈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92篇胡涵锦
  • 8篇顾鸣敏
  • 8篇刘顺
  • 7篇赵欣
  • 4篇褚詹玄
  • 4篇张艳萍
  • 4篇张培
  • 3篇秦美娇
  • 3篇富冀枫
  • 3篇王波
  • 3篇鲍宗豪
  • 2篇陈博
  • 2篇何亚平
  • 2篇唐红梅
  • 2篇唐红梅
  • 2篇崔益萍
  • 2篇狄文
  • 2篇鲍炳中
  • 1篇叶以端
  • 1篇张君慧

传媒

  • 14篇思想理论教育
  • 6篇毛泽东邓小平...
  • 5篇思想.理论....
  • 4篇学校党建与思...
  • 4篇思想政治课研...
  • 3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当代经济研究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医学教育
  • 2篇科学社会主义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新德育.思想...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党政论坛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并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和明确要求作了精辟的阐述,意义深刻而深远。结合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实际,深入探究关注、关心、关爱青年的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认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的标志性论断和价值导向,进一步深化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对应举措,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
胡涵锦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新时代”范畴“进课堂”的教学思路探析被引量:6
2018年
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范畴,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全面、准确理解这一范畴的科学内涵,对于把握十九大精神及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和重要论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范畴"进课堂",必须以十九大报告为基本遵循,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渗透的理念和方法,既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做实,又凸显"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就"新时代"范畴的形成及其与"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矛盾""新战略""新要求"等范畴的关系、"新时代"开启的时间节点、对"新时代"与"新阶段""新时期"的理解和"新时代"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认识等在教育教学实际中需要释疑解惑的问题,做认真深入、严谨细致的思考,并注重长期以来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的历史经验总结,切实提高十九大精神"三进"的质量和实效。
胡涵锦
关键词:进课堂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2000年
我国要在下世纪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特别要发挥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作用,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运作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鲍炳中胡涵锦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
毛泽东经验观的方法论意义
1991年
毛泽东对经验范畴的认识,有着许多独到的、深刻的见地。他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经验的实践基础;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体验、教训等相互关系中把握经验的内容;从'外求'和'内省'的辩证统一中理解经验的意义,尤其是他善于从理论的高度来深化和概括经验,达到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成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思想方法。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
胡涵锦
关键词:毛泽东选集《实践论》毛泽东研究《矛盾论》
钱学森沙、草产业的理论及其实践被引量:7
2017年
钱学森自1984年创建了沙、草产业理论以来,基于其理论的实践在中国,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北部地区一直持续不断地深化开展,其理论也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经过30余年的发展,沙、草产业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总结和梳理发现,业内专家近年来对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体从提出背景和意义、发展思路、阶段性成果、学术争论、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学者们均认为钱学森提出的沙、草产业理论在当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
陈亮胡涵锦
关键词:沙产业草产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重视和加强教师科研心理素质的培养
1999年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就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此来进一步探讨科研心理素质对搞好科研工作,促进医学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胡涵锦褚詹玄崔益萍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
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多维审视
2017年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陈博胡涵锦
关键词:资本逻辑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
“及时跟进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的理论自觉和专业素养被引量:4
2019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六个要”的明确要求。其中,“政治要强”位于首列,意义重大而深远。达到“政治要强”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建设,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及时跟进学”是思政课教师理论自觉和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及时跟进学”,就是要“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使思政课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一体的课程,让广大学生深刻感悟和把握真理力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获得感;“及时跟进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转述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文字表述,而是要精心发掘和提炼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及时跟进学”,要摒弃“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原话原著原文上下功夫,学深悟透做实,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政课教师在“及时跟进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等“政治要强”的内涵要求,不断增强和提高自身的理论自觉和专业素养。
胡涵锦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担当
2015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身立命"的"共同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程中,基于历史经验教训,切忌"一阵热""热一阵""一阵风""一窝蜂",而是要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发展,同时应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亲和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感"。
胡涵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被引量:1
2014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社会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重要的历史范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欣胡涵锦
关键词:社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