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英格

作品数:92 被引量:716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4篇土壤
  • 17篇喀斯特山区
  • 9篇生态
  • 9篇土地利用
  • 8篇酸性废气
  • 8篇农业
  • 8篇空间资源
  • 8篇环境质量
  • 8篇废气
  • 8篇风机
  • 7篇土壤环境
  • 6篇养分
  • 6篇土壤环境质量
  • 6篇土壤水
  • 5篇植被
  • 5篇植物
  • 5篇石灰土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分
  • 5篇灰土

机构

  • 92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贵州省农业厅

作者

  • 92篇舒英格
  • 35篇何腾兵
  • 17篇刘元生
  • 14篇刘方
  • 13篇罗海波
  • 5篇彭文君
  • 4篇何季
  • 4篇文小琴
  • 3篇杨柳
  • 3篇宁婧
  • 2篇姚斌
  • 2篇刘丽
  • 2篇颜德宏
  • 2篇陈祖拥
  • 2篇卜通达
  • 2篇魏成熙
  • 2篇董玲玲
  • 2篇吴彤
  • 2篇林家栋
  • 2篇史迎春

传媒

  • 10篇山地农业生物...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耕作与栽培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6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北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发生特征与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黔北地区碳酸盐岩上发育的9个土壤剖面的理化分析结果,探讨了土壤的发生特征与诊断特性,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进行鉴别、检索、分类。阐述了发生分类石灰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4个土纲:均腐土、雏形土、富铁土、人为土,并简要分析了不同成土环境条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宁婧何腾兵林昌虎颜德宏舒英格陈祖拥
关键词:石灰土碳酸盐岩
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以贵州晴隆县为例被引量:20
2017年
以晴隆县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为研究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提取晴隆县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等级的石漠化分布图,利用石漠化时空动态模型,分析了研究区15年来石漠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石漠化各驱动因子的权重。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从2000—2015年,极强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幅度减少;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均呈增加趋势。无明显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及强度石漠化,石漠化动态度变化较为明显;综合石漠化动态度变化幅度均较小,呈减小趋势。在空间上,石漠化等级增强的区域主要发生在花贡镇和大田乡,而石漠化等级降低的区域相对较多,主要分布在长流乡、中营镇、马场乡。2000—2015年,石漠化不断发生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类面积变化和人口对石漠化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石漠化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人口、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草地面积、GDP。研究结果以期能为晴隆县石漠化区生态治理工作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史迎春舒英格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指数法
一种清洁环保的土样和植物样品消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环保的土样和植物样品消煮装置,它包括箱体,箱体的底端连接有箱底,箱底上设有支座,支座上设有加热炉或铁块,在箱体的前方通过合页连接有侧开门,所述箱体的上部设有净化槽,净化槽内设有中和池,中和池内设有...
张忠梁舒英格肖盛杨周鹏鹏陈梦军杨愫何腾兵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消煮实验的消煮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煮实验的消煮装置,它包含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于试验台上,在试验台上设有支座,支座上放置有加热炉,所述立柱上设有可左右旋转的套环,在套环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对称布置的两根连杆,每根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
张忠梁舒英格王渊贾宽宽陈青松蔡鑫淋何腾兵
文献传递
喀斯特山区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主要重金属含量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采集了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紫色砂页岩等9种母质(岩)上发育的土壤样品763个,测定了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钙质紫色砂页岩、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发育的土壤中镉、铬、汞的含量较高,而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中铅和砷的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最低,其余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介于上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镉、铬、汞、铅、砷的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岩)的"遗传"差异性所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次要因素。
何腾兵董玲玲李广枝刘元生舒英格罗海波刘方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喀斯特山区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贵阳市茶园土壤肥力评价
2022年
为了解贵阳市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以开阳县龙岗镇和花溪羊艾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13项土壤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合Norm值构建土壤指标的最小数据集(MDS),通过指标权重与隶属度求得土壤肥力综合值(IFI)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最小数据集(MDS)指标包括全磷、蔗糖酶、速效钾和有机质4个。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开阳和花溪茶园土壤肥力综合值为II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与全数据集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61,故可采用最小数据集方法代替全量数据集方法评价土壤肥力。
任明慧舒英格何季
关键词:土壤肥力茶园土壤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峡谷区土壤结构退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研究。【结果】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均以>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其量变化、MWD、GMD均表现为林草间作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耕地;②在不同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量总体上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量分布及稳定性差异具有一定显著相关性,20 cm至母质层差异不显著;③5 mm粒径团聚体成为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向大粒径团聚体团聚化过程中关键的临界点;④GMD可以作为喀斯特峡谷区整个剖面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指标。【结论】林草间作模式能够增强喀斯特峡谷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对防止土壤结构退化具有重要作用。
肖盛杨舒英格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水稳性团聚体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从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4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简要论述了农业节水抗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的实施提出展望,旨在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
文小琴舒英格
关键词:农业用水节水农业节水抗旱
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 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复种指数、交通条件、石漠化程度等指标为参评因子,对该县的农用地进行宜耕、宜园、宜林、宜牧评价。由评价结果可见,区域内高度适宜的用地比例较小,均不到30%,其中耕地仅为9.54%;而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用地面积则较大,超过70%;用地限制多表现为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质地差,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严重;宜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面积较少且质量不高;林地和牧草地相对宽裕,后备资源较多。
袁成军朱红苏何腾兵杨莉舒英格刘元生
关键词:农用地GIS模糊综合评判
走农科教结合之路 大力促进“三农”发展——贵州大学“农科教结合模式研究与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认识与实践被引量:2
2004年
农科教结合是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改变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有利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实现全面小康。该项目探索的模式是教育单位主导,政府部门支持,农民群众参与。其内容是: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建设生态农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宗旨是探索适合贵州省情的农、科、教结合及其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为我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李治邦吴彤魏成熙林家栋舒英格李耘
关键词:省情文化科技素质农科教结合校外实习基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