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锐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短程
  • 1篇短程化疗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浅表淋巴结
  • 1篇浅表淋巴结结...
  • 1篇球菌
  • 1篇球菌性
  • 1篇重组蛋白
  • 1篇重组蛋白质类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组蛋白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苏锐
  • 3篇王仲元
  • 2篇李净
  • 2篇安慧茹
  • 2篇陈红兵
  • 2篇王涛
  • 1篇朱玲
  • 1篇张灵霞
  • 1篇程小星
  • 1篇苏琼琼
  • 1篇刘琳
  • 1篇李国利
  • 1篇李邦印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探讨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规律。方法对19例隐脑和19例结脑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脑组相比较,隐脑组患者体温、颅压增高较明显,眼底病变及听力下降等脑神经受损症状出现早且多,但颈项强直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隐脑组患者脑脊液(CSF)中氯化物含量降低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但葡萄糖含量降低较结脑组患者显著。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 CSF 检查结果的不同,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避免两类脑膜炎的误诊。
王仲元安慧茹苏锐陈红兵王涛李净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phoS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产物抗原性分析
2009年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结核杆菌phoS2,通过免疫印迹反应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hoS2抗原表达载体,用双酶切和PCR等方法鉴定转化子,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phoS2;用SDS-PAGE初步鉴定其表达量;将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和特异性。结果phoS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40%以上;重组蛋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标本呈强阳性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标本呈阴性反应。结论重组phoS2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有很好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对结核病诊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苏锐李邦印王臻王仲元程小星张灵霞李国利
关键词: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质类
短程化疗结合局部注射治疗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浅表淋巴结结核是肺外结核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影响患者的外观及心理,长期服药也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并直接影响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除采用标准化疗外,主要是手术切除、引流或中药内服、外敷等;局部用药也仅用异烟肼等封闭淋巴结,防止MTB播散。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多不满意,且极易复发。
王仲元安慧茹陈红兵李净王涛刘琳朱玲苏琼琼苏锐
关键词:浅表淋巴结结核局部注射治疗短程化疗疗效分析肺外结核病长期服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