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瑾
-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最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最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晓玲梁萍唐杰刘利萍李华王旸范瑾李猛冯蕾曹晓林
-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
- 超声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7年9月资料完整的57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肾上腺皮质癌8例,转移癌12例,皮质腺瘤12例,髓样脂肪瘤4例,嗜铬细胞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5例)的常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明确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53例超声可以准确定位,定位诊断率为(92.98%)。39例超声可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8.42%)。所有穿刺活检的病例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超声是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对判断病变的来源和性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一些定位困难、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的病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肿瘤的性质。
- 范瑾于晓玲谯朗陈豹曹晓林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上腺肿瘤
- 清开灵软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探讨清开灵软胶囊对急性发热的疗效,及其证效关系。方法:清开灵软胶囊采用每日4次,每次1.6 g的剂量口服,并以双黄连口服液做对照,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29例,疗程3 d。结果:清开灵软胶囊愈显率73.34%,双黄连口服液愈显率43.59%,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清开灵软胶囊对风热型的疗效优于风寒型(P<0.05)。清开灵软胶囊降低体温和减少数脉、增加缓脉的作用较双黄连口服液显著(P<0.05)。清开灵软胶囊服用中,少数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清开灵软胶囊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的药品。
- 李春生李洁王秀珍王先春林先毅刘绍能唐旭东孔维萍王淑尚延忠范瑾郑淑伊
- 关键词:清开灵软胶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8例肾上腺皮质癌,超声检测病变大小、位置、回声、边界、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果:8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7例均准确定位,病灶最大径均>6cm,肿块以低回声为主,5例形态较规则,8例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5例CDFI于肿瘤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是发现及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重要方法;病变的大小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 范瑾于晓玲曹晓林
- 关键词:肾上腺超声
- 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观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肿瘤与周围血管、脏器的毗邻关系等。结果21例肾上腺恶性肿瘤中,肿瘤直径最大17.0 cm,最小2.5 cm。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癌10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母细胞瘤4例,肾上腺血管源性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转移性黏液腺癌1例。不同病理性质的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差异:肾上腺皮质癌检出时体积相对较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回声不均匀,瘤内有多发点状强回声且血供丰富。超声共检出肾上腺恶性肿瘤20例,漏诊1例。结论各类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超声是诊断肾上腺恶性肿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曹晓林于晓玲梁萍张元菊范瑾李猛董宝玮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上腺肿瘤恶性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对紧邻胆囊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MCT)紧邻胆囊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2007年9月,31例患者的37个紧邻胆囊的恶性肿瘤行PMCT,本组病灶直径为0.8~5.9cm,平均3.2±1.7cm。随访患者2~16个月,平均随访期为7.1±4.3个月。并观察肿瘤灭活情况、肝功能、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较严重并发症。其中术后17例患者发热,7例出现腹痛,17例出现发热,3例出现恶心、呕吐。肿瘤完全灭活率为89.1%;2例患者的3个结节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PMCT对紧邻胆囊的肝癌病灶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 李猛于晓玲梁萍曹晓林范瑾刘方义
- 关键词:肝肿瘤超声微波
- 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0个胰腺局灶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结果:恶性肿瘤80个病灶,良性病灶60个。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85.0%及85.0%,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2.50%、46.67%及55.71%,超声造影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3.15%,阴性预测值为87.93%。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晓玲梁萍董宝玮唐杰李华范瑾李猛曹晓林刘方义冯蕾
- 关键词:超声造影胰腺
-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波治疗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治疗前超声造影表现与微波治疗后近期复发的关系,寻求可能无创预测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转移的超声造影特征参数。资料与方法:(1)入组条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HCC患者,病灶最大径≤5cm,...
- 于晓玲李华曹晓林董宝玮梁萍王旸范瑾
- 文献传递
-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波治疗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治疗前超声造影表现与微波治疗后近期复发的关系,寻求可能无创预测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转移的超声造影特征参数。资料与方法(1)入组条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HCC患者,病灶最大径≤5cm,无血管侵犯
- 于晓玲李华曹晓林董宝玮梁萍王旸范瑾
- 文献传递
- 肝癌热消融效果评价:超声造影与核磁共振对比研究
- 目的通过对比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和增强核磁在评价肝细胞癌消融后疗效方面的作用,寻求简易、安全的评估消融后疗效的影像学方法。资料与方法2005年8月至2011年7月我科拟行热消融的HCC患者中符合入组条件且资料完整者182例...
- 于晓玲曲鹏梁萍范瑾程志刚韩治宇刘方义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