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雪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殖
  • 2篇生殖细胞
  • 2篇朱顶红
  • 2篇微管
  • 2篇细胞
  • 2篇花粉
  • 2篇花粉管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营养
  • 1篇有丝分裂
  • 1篇中营养
  • 1篇微管骨架
  • 1篇百合
  • 1篇百合科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蔡雪
  • 2篇胡适宜

传媒

  • 2篇Acta B...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朱顶红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1994年
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对朱顶红(Am aryllisvittata Ait.)花粉管中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微管分布和结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获得如下主要的结果:有丝分裂前期,微管的数量较分裂前减少并变短,靠近细胞核分布。分裂前中期,微管出现于原来的核区并与染色体发生联系,形成着丝点微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微管构成纺锤体。分裂后期,染色体分成两群,被缩短的着丝点微管拉向两极。在纺锤体两极的微管汇聚。后期的晚期,当极的微管尚未消失时,在赤道区域出现丰富的成膜体微管,在成膜体中央,细胞板前体物聚集。分裂末期,极微管和着丝点微管消失。
蔡雪胡适宜朱澂
关键词:朱顶红生殖细胞有丝分裂微管超微结构
朱顶红花粉管中营养核的纤丝状内含体
1998年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朱顶红(AmarylisvitataAit)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花粉管的营养核中的纤丝状内含体的结构形态。此内含体在花粉管生长早期即可观察到,并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频繁发现。它们具各种方向,未见与其它细胞结构发生联系。通过比较此内含体与花粉管中肌动蛋白纤丝的形态及两者对细胞松弛素D(CD)处理的反应,我们倾向认为营养核的纤丝状内含体可能由肌动蛋白组成。讨论了此结构在建立营养核运动机制上的作用。
蔡雪
关键词:超微结构朱顶红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
蔡雪胡适宜
关键词:微管生殖细胞花粉管百合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