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血清
  • 3篇蛋白
  • 3篇血清铁
  • 3篇血清铁蛋白
  • 3篇铁蛋白
  • 3篇肺炎
  • 2篇调节性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硬化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诱导型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生物被膜
  • 2篇水飞蓟
  • 2篇水飞蓟宾

机构

  • 15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6篇裴利宏
  • 5篇郭蕴琦
  • 5篇王国戗
  • 3篇刘昕慧
  • 3篇郭蕴岚
  • 2篇娄婷叶
  • 1篇杨晓东
  • 1篇郭学鹏
  • 1篇王朝辉
  • 1篇王朝辉
  • 1篇赵英政
  • 1篇刘迎春
  • 1篇郭蕴绮
  • 1篇田志慧

传媒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健康之家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总苷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总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药理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38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组胺、低分子肝素钠、泼尼松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总苷片治疗,每日1.5 mg.kg-1,连用4周。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皮肤紫癜、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分析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变化,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52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下降,其中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总苷对儿童HSPN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血清TNF-α和IL-8水平有关。
郭蕴琦裴利宏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雷公藤总苷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儿童
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及活性氧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NO)及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健康6~8周龄昆明种小鼠腹腔提取巨噬细胞,培养成活后调整细胞水平为2×10^8L-1,H2O2组加入1 mmol·L^-1H2O2刺激30 min,Cur干预组加入不同水平Cur,作用细胞2 h后加入1 mmol·L^-1H2O2刺激30 min,对照组加入等量9 g·L^-1盐水。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Griess法测定上清液NO的生成量,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巨噬细胞内ROS生成。结果对照组上清液NO2^-水平(相当于NO累积生成量)很低,H2O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Cur干预组NO2^-水平降低,即NO表达减少,并且呈水平依赖性降低(P〈0.05)。各组胞质内iNOS表达与上清液NO的生成量呈相应的变化趋势。H2O2组小鼠巨噬细胞内ROS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Cur预先干预2 h后,ROS生成量呈水平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Cur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内NO生成,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表达抑制NO生成,Cur也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内ROS生成,从而减轻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
郭蕴绮裴利宏刘昕慧
关键词:姜黄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活性氧小鼠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了解本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儿科住院的875例年龄28 d~8岁的CAP患儿,于入院4 h内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实时(RT)-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并行血培养。结果 875例CAP患儿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2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4株(占53.2%),革兰阴性菌107株(占45.9%),真菌2株(占0.9%)。排名前6位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34.8%),大肠埃希菌(11.6%),金黄色葡萄球菌(8.6%),肺炎克雷伯菌(6.4%),卡他莫拉菌(5.6%),不活泼型大肠埃希菌(4.7%)。前6位细菌中产酶菌株占检出全部细菌的20.6%。非细菌病原体检出率为24.5%(214/875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为19.3%(169/87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率最常见(3.3%)。多数病原微生物以≤1岁患儿中感染率高。结论肺炎链球菌与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本院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患儿中的感染率高。
裴利宏郭蕴琦郭蕴岚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儿童
大小便是健康的“晴雨表”
2023年
大便是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胃消化,代谢出来的废物。如果大便不畅通,代谢废物在肠道内堆积,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毒素,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对健康造成危害。而机体能正常排便,可以减少肠胃负担,减少有毒物质长时间在肠道内堆积。小便也可以将机体中的一些代谢废物排出,还有利于泌尿系统的自洁作用。如果泌尿系统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状态。
裴利宏王国戗
关键词:血液运输代谢废物泌尿系统大小便晴雨表
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青少年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多发性硬化(MS)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S的38例青少年患者作为MS组,同期的38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仪检测MS青少年患者(MS组)与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MCP-1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MS组与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2±0.20)%比(1.99±0.16)%,t=12.03,P<0.05];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3±0.77)%比(5.10±0.90)%,t=14.65,P<0.05];Th17/Treg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5±0.07比0.17±0.05,t=16.89,P<0.05);外周血TNF-α、MCP-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6.13±5.98)ng/L比(24.45±3.01)ng/L;(122.26±37.71)ng/L比(87.95±17.66)ng/L,t=1.986、47.650,均P<0.05]。MS组中,外周血25-(OH)D3与其他检测指标均无相关性;疾病复发或进展期患儿TNF-α、MCP-1水平均高于疾病缓解稳定期患儿[(17.49±3.94)ng/L比(14.45±3.81)ng/L;(90.42±23.06)ng/L比(77.55±20.56)ng/L,t=1.990、2.472,均P<0.05];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TNF-α、MCP-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8、0.442,均P<0.05);Treg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的TNF-α、MCP-1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8、-0.356,均P<0.05)。结论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可能参与MS青少年患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参与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的调控及炎症反应;Th17细胞、Treg细胞
刘迎春裴利宏
关键词: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多发性硬化
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诱导HepG2细胞凋亡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PC处理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PC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SPC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GI50为46.8μg/ml;50μg/ml的SPC作用HepG2细胞24h后,细胞出现早期调亡的形态;75μg/ml、100μg/ml的SPC对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22±3.45)%和(25.50±5.72)%;50μg/ml、75μg/ml、100μg/ml的SPC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细胞内的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SPC能够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SPC升高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杨晓东裴利宏
关键词:水飞蓟宾细胞凋亡细胞内CA^2+浓度
2010年至2012年临床标本中非发酵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近3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发酵菌分离率和非发酵菌对常用10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防止非发酵菌进一步成为致病菌提供依据.方法 用WHONET 5.5软件,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不同非发酵菌的分离率在前9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洛非不动杆菌、斯氏假单胞菌、无色杆菌、短稳杆菌、洋葱博克霍尔德菌、脑膜败血伊丽莎白金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分离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2年非发酵菌在临床上分离出致病菌当中所占的比例连年上升,从18.2%到27.2%直至31.2%;分离出多重高耐药率的鲍曼不动杆菌占非发酵菌的比例从7.1%到18.5%直至28.7%;分离出的其他多重高耐药率的非发酵菌如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在非发酵菌中的比例和/或排位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分离率已排在非发酵菌的第3位,并且对绝大多数常用的抗生素多重耐药;低耐药率的非发酵菌分离率连续下降;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已全面超过铜绿假单胞菌,并且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经常使用的10余种抗生素耐药率绝大部分在50.0%以上;无色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以及短稳杆菌对临床上经常使用的10余种抗生素耐药率绝大部分在50.0%以上,特别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对临床上经常使用的10余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绝大部分在90.0%以上.结论 非发酵菌在临床致病菌当中的分离率越来越高,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应控制和预防这种趋势的蔓延,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出现.
郭蕴琦郭蕴岚王袆裴利宏郭学鹏
关键词:非发酵菌耐药率分离率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和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CD25+FoxP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健康组人群、空洞型结核病人组、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组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健康人和结核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并分析Th17细胞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高于健康人的Th17细胞,P<0.05,分别为0.009,0.003,0.001;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Treg细胞显著低于健康人的Treg细胞,P<0.05,分别为0.016,0.000,0.000;三组病人外周血的Th17细胞之间以及Treg细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四组人群之间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Th17细胞的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显著负相关(r=-0.684,P=0.000),其他三组人群的Th17细胞的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相关性不强(P>0.05),但也都显示出了负相关趋势,相关系数r为-0.146、-0.007、-0.259;健康对照组Th17/Treg的比值显著低于三组结核病人Th17/Treg比值,P值均小于0.05,三组结核病人之间的Th17/Treg比值差异不明显,P值均大于0.05。结论: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失衡在结核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国戗赵英政裴利宏娄婷叶
关键词:TH17细胞TREG细胞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
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军团菌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病情评估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诊断儿童军团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浓度变化对病情的评估。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诊断为军团菌肺炎的35例患儿为试验组。选择同期诊断为链球菌肺炎患儿2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铁蛋白、肌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及联合检查时对军团菌肺炎患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病程中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5例患儿中超过25%(9例)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持续在600μg.L-1,超过正常值上限(正常值上限274μg.L-1)2倍多,并且在病程中持续不降,患儿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血清肌红蛋白水平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铁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查对儿童军团菌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该2项单独检测指标(P<0.05,0.01)。结论高水平血清铁蛋白可能是儿童军团菌肺炎中一项特异性升高的实验室指标,对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军团菌肺炎诊断的阳性率。
裴利宏郭蕴琦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肌红蛋白军团菌肺炎
血清PCT、腹腔AMY联合血清ALB早期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腹腔淀粉酶(AMY)联合血清白蛋白(ALB)早期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价值。方法 100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分为胰瘘组和非胰瘘组,比较两组的血清PCT、腹腔AMY、血清ALB水平。术后胰瘘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微瘘亚组和非微瘘亚组,比较两亚组的血清PCT水平。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7.00%。术后3、 5、 7 d,胰瘘组的血清PCT、腹腔AMY、血清ALB水平均高于非胰瘘组(P<0.05)。术后1、 3、 5、 7 d,微瘘亚组的血清PCT水平低于非微瘘亚组(P<0.05)。结论 血清PCT、腹腔AMY检测能早期发现胰瘘,血清PCT检测能预测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血清ALB水平可指导临床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裴利宏王朝辉
关键词: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