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下的都市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路径思考
- 2020年
- 都市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质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为依托,适宜在都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 许彦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型工业人才流信息流
-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被引量:5
- 2008年
-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出现了"富饶的贫困",存在着所谓的"资源诅咒"。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增长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 张景华许彦
-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源诅咒经济增长
- 新型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思考被引量:5
- 2007年
- 文章讨论了我国政府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整体价值观转变为基础,以强化制度、政策、法律为手段,以发展工会为依托,以建立多方协调机制为辅助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思路。
- 许彦
- 关键词:企业劳动关系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部五市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 2017年
- 近年来,为改善中国东西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缩小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中央政府站在全国的高度,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助力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写进"十三五"规划中,将西部经济置于全国、全球发展之中。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渐显不平衡之势。文章选取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为西部城市代表,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五座城市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对策建议。
- 许彦张国毅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 让劳动者当一点家,做一点主
- 2012年
-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 许彦
- 关键词:劳动者人民当家做主装配线劳资关系
-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吻合、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相一致的战略部署.聚焦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刘艳梅许彦袁正
- 关键词:生产力
- 四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 2025年
- 党课背景“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信心”二字。信心,来自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来自2024年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亮眼成绩单;也来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
- 许彦
- 关键词:成绩单
- 成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三新”:新引擎、新集群和新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先进制造业代表着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决定着国家综合竞争力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的关键时期,成都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当前,四川省、成都市在正式发布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对先进制造业未来发展已进行了全面系统谋划。成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通过做强做优做大先进制造业新集群,构建分工协作、激励有效的新机制,为四川制造业整体攀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新引擎。
- 许彦
-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协作
- 论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
- 2003年
- 以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 5年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是国债危机、通货紧缩、体制问题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效率 ,同时由于民间投资渐趋活跃、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这使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成为可能。
- 许彦
-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上
- 2025年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省市高质量协同发展已形成"新样板","一极一源"积厚成势.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上升到127.3,川渝两省市GDP迈上了9万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6%,相比大湾区(不含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分别高1.1、0.9、0.3个百分点,成渝地区正加快成为我国"第四极".2025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谋划"十五五"的开启之年,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叠加,成渝地区乘势而上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 许彦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经济圈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