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平
- 作品数:25 被引量:22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用于确定岩屑样品的岩性的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钻井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岩屑样品的岩性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岩屑样品取样;处理所述岩屑样品,得到所述样品的参数;以及根据不同岩性的识别标准和/或所述样品参数,确定所述岩屑样品的岩性,其中,用于...
- 熊亮谢刚平陈维史洪亮魏力民孔选林张克银苏锦义董晓霞张全林周维娜张天操
- 文献传递
- 百色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模式与油气勘探被引量:2
- 2003年
-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划分原则及识别标志,建立百色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序列;以盆地不同的构造活动带与油气区块为基础,建立类型和特征不同的层序地层充填模式,揭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与层序边界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利沉积相带和砂体预测,对于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谢刚平王玉静余宏忠姜在兴夏斌
- 关键词:百色盆地层序地层古近系油气勘探
- 一种地震波分解方法
- 一种地震波分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以Gabor小波或Morlet小波作为子波形式;对获取的地震信号进行多子波的分解;在每一次分解,通过地震信号的复数属性计算小波的三个参数:时移u、中心频率ω、相移φ;根据这三个参数计算...
- 甘其刚许多唐建明蔡希源徐天吉叶泰然程冰洁蒋能春蔡军兰谢刚平
- 文献传递
- 川西坳陷古坳拉槽的地质意义及礁滩相天然气藏勘探潜力被引量:22
- 2015年
- 确认大规模生烃中心、发现大规模的孔隙性储层,是启动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气藏勘探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采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该区震旦系一寒武系的地层结构,编制下古生界厚度图以描述二叠系的生烃中心;进而结合地震相分析和野外生物礁露头发现,预测了该盆地中二叠统礁滩相储层的分布;最后,根据断层特征分析了礁滩相储层白云岩化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在拉平二叠系底反射界面的剖面上,震旦系顶为一个巨大的洼陷,洼陷两侧发育正断层,其内充填巨厚的下古生界沉积,由此可以确认,川西坳陷发育一个在兴凯地裂期形成的坳拉槽,其内巨厚的寒武系可形成生烃中心,使得二叠系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物质条件;②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存在明显的礁滩相异常响应特征,发育3个大型异常条带,结合地表中二叠统生物礁露头的发现,预测为生物礁滩相复合体;③礁滩相的边缘发育有深大拉张断层,具有发育白云岩储层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圈闭天然气资源量达7 400×10~8 m^3,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目前中石化已部署实施了1口风险探井。
- 刘殊甯濛谢刚平
- 关键词:川西坳陷中二叠世礁滩相生物礁坳拉槽
- 贵州赤水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特征
- 2009年
- 为了弄清四川盆地东南部赤水地区侏罗系下统地层的沉积特征,评价其潜在的含油气性,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室内研究。通过对野外露头和井下资料的系统研究,运用录井、测井及岩石薄片等宏观-微观分析手段,分析了区内下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认为下侏罗统主要属湖泊沉积环境,河流-冲积环境次之。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砂滩相、滨浅湖泥坪相、浅湖碳酸盐岩相和半深-深湖相。大安寨组半深-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则是潜在的烃源岩;綦江组-马鞍山组滨湖砂滩相砂岩、东岳庙组浅湖碳酸盐岩相生屑灰岩为潜在的油气储层;珍珠冲组-大安寨组泥页岩可以作为有效区域盖层。认为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又发育潜在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 吴海波黄世伟张廷山谢刚平张思萍
- 关键词:下侏罗统四川盆地
- 贵州省赤水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分析
- 通过对野外露头和井下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侏罗系的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认为侏罗系主要属湖泊和河流沉积环境。提出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砂滩相、滨浅湖泥坪相、浅湖碳酸盐岩相和半深一深湖相。指出新田沟组滨湖砂滩相砂岩、东...
- 黄世伟张廷山谢刚平胡东风姜照勇董同武
- 关键词:侏罗系
- 文献传递
- 川西坳陷雷四上亚段晶粒白云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被引量:8
- 2015年
- 晶粒白云岩是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最好的储集岩,其厚度大、分布广且孔隙度、渗透率高。区内晶粒白云岩成岩作用类型多样,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压溶作用、破裂及充填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等。其中,胶结(充填)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是导致区内晶粒白云岩储层孔隙度降低、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浅埋藏白云石化和古表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因素。有效孔隙均为次生型的,主要有晶间溶孔、不规则溶孔、晶间孔、溶缝等。
- 谢刚平
-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川西坳陷雷口坡组
- 四川盆地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成因探讨被引量:26
- 2004年
- 通过将四川盆地赤水地区与其他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的对比研究,并根据赤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赤水地区须家河组的源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因,预测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谢刚平胡东风姜照勇董同武
- 关键词: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丰度
- 赤水及邻区中浅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赤水及邻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南坳褶带南部,巨厚的海相和陆相地层构成了两个油气勘探领域和多套油气勘探层系。本文对该区的沉积特征、陆相碎屑岩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烃源岩特征等众多要素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重点论证了研...
- 谢刚平
- 关键词:中浅层
- 文献传递
-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被引量:56
- 2015年
- 川西地区海相层系除发育二叠系等烃源岩之外,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内部还发育一套潟湖相黑灰色泥微晶白云岩、灰岩烃源岩,其生烃强度为(10~40)×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气源条件。通过对川西坳陷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储层沥青、天然气运移条件分析认为,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主力气源。龙门山前构造带PZ1井天然气高含H2 S、δ13 C2偏重(-26.4‰)、烷烃气碳同位素呈正序分布、δD1偏轻(-140‰),总体具混源气特征,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反映的母质演化程度介于二叠系和雷口坡组源岩之间,反映可能为二者的混源气,龙门山前通源断裂的发育为混源成藏提供了条件;新场构造带CK1井天然气微—中含量H2 S、δ13 C2偏轻(-33.2‰)、烷烃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δD1偏轻(-147‰),具油型气特征,其与雷口坡组烃源岩大致相当,反映主要来源于雷口坡组内部自身的烃源岩。
- 谢刚平
- 关键词:烃源岩天然气雷口坡组川西坳陷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