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柔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公益性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知信行及临床诊断能力的调查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知信行及其临床诊断能力并分析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内部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9年4—10月分别在选定的5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309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的食源性疾病知信行及其临床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医务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和临床情景模拟诊断的得分分别为7.33±1.65、8.22±1.19、7.12±1.96、7.12±1.96。多因素分析表明,工龄是食源性疾病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医院/集团是知识及临床模拟案例诊断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参加培训是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和诊断水平有待加强,应对不同医院及工龄医务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
- 杜田杨梅蒋立新谢思柔陈网旋
- 关键词:知识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
- 深圳市术前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0-2014年深圳市术前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性行为及避孕套使用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4年,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和高危异性性行为问卷,对深圳市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调查术前病人2111人,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率77.6%,有89.6%病人知晓率>60%,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P<0.01)。最近1年有非婚异性性行为有192人(11.0%),有41人有商业性行为(2.4%),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有7人(17.1%),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分别是7人(0.3%),23人(1.1%),5人(0.2%)。结论:手术前病人AIDS知识缺乏,应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知晓率的提高,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
- 刘小敏刘莹任志宏周杰谢思柔
- 关键词:艾滋病手术前病人知识
- 2011年深圳市中小学学生身体活动情况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学生身体活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一所小学的3-6年级,一所初中的初1、初2,一所高中的高1、高2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上一周的身体活动、静坐、出行方式、睡眠等情况。结果在校平均每天体育活动时间<6...
- 黄海雄黄薇张锦周梁浩谢思柔吴小敏
- 关键词:身体活动问卷调查
- 文献传递
- 深圳市2014—2015年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5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2月市级哨点医院的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腹泻粪便标本600份,病毒核酸阳性130份,检出率为21.67%,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株检出率最高,为62份(10.33%),其次是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和腺病毒;其中札如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均有腹泻病毒核酸检出,1~4岁组和30~39岁组腹泻病毒核酸的总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38%(22/64)和29.59%(29/98),>60岁组检出率最低为11.94%(8/6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深圳市全年各月份均有病毒性腹泻发生,1月、2月和3月的检出率较高,而8月份的检出率最低。结论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均可感染,2014—2015年深圳市的优势病毒是诺如病毒II型和轮状病毒,5岁以下婴幼儿是腹泻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 谢思柔申红卫张金金杜田张勇杨梅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学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
- 深圳市福田区41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福田区辖内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疑似和确诊为感染性腹泻病人412例的粪便样本,对全部样本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定量PCR相结合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412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50株沙门菌,检出率为12.14%,其中检出最多的型别为肠炎沙门菌,其次为山夫登堡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以及利齐菲尔德沙门菌。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PCR检出的阳性菌分别为40株和37株。阳性样本来自于各个年龄段病人;共检出男性20株,女性30株;阳性样本大便性状以稀便居多(31/50),其次为水样便、粘液便和蛋花便;每日腹泻次数均在2~10次范围内,其中25例阳性样本来自伴有腹痛或呕吐症状的患者。结论近几年深圳地区的沙门菌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型别多样化,应加强对本地区沙门菌病原谱构成及流行趋势的监测。
- 张金金申红卫谢思柔莫浩联张勇赵凌国姜伊祥扈庆华
- 关键词: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因素血清分型
- 深圳市居民膳食中铅暴露水平评估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估深圳市居民膳食中铅暴露水平。方法抽样监测深圳市17类5 198份食品铅含量,结合深圳市2008年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深圳市居民进行膳食铅的暴露评估。结果深圳市居民每周膳食中铅平均暴露量为12.83 mg/kg·BW,每周膳食中铅暴露量中位数为14.27 mg/kg·BW,每周膳食中铅暴露量(膳食摄入量P90、极端P90)分别为572.86和1 100.32 mg/kg·BW,分别占PTWI的2 291.44%和4 401.28%。深圳市居民膳食中铅暴露的主要来源是蔬菜、粮食和畜禽肉类食品,占每周膳食中铅平均暴露量的60%以上。蔬菜的铅的暴露限值(MOE)最低,为1.67。结论深圳市居民膳食存在铅过量暴露的风险,应进一步开展深圳市居民膳食铅暴露的概率评估。
- 蒋立新杨梅谢思柔杜田陈网旋丘汾
- 关键词:食品铅
- 2018-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重点人群尿碘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重点人群尿碘水平,进一步掌握辖区人群碘营养现状,为深圳市福田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和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0年连续3年在辖区设置采样点,每年分别采集8~10岁儿童尿样200份、孕妇尿样10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尿中碘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共采集8~10岁学龄儿童尿样600份,孕妇尿样300份。儿童尿碘中位数212.9μg/L,不同年份之间尿碘水平差异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尿碘中位数161.0μg/L,其中尿碘含量<150μg/L的比例为47.4%,不同妊娠期之间尿碘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明显,辖区重点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部分孕妇可能存在碘摄入不足的情况,辖区应进一步加强针对孕妇的科学补碘健康教育,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
- 温权许玉成谢思柔
- 关键词:尿碘学龄儿童孕妇碘缺乏病
- KIR基因对男男性接触者HIV感染临床进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KIR基因在MSM HIV感染临床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53例MSM HIV/AIDS患者KIR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分析KIR基因型与H1V感染进展相关性。结果 353例MSM HIV/AIDS患者,典型进展组(TP)291人(82.44%),长期不进展组(LTNP)62人(17.56%)。KIR^2DL3、KIR3DL1等位基因在LTNP组分布大于TP组(均P<0.05)。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影响MSM HIV感染临床进程,KIR^2DL3、KIR3DL1等位基因可能是延缓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
- 刘小敏刘莹周杰谢思柔郭聪锐
- 关键词:HIV感染KIR
- 健康教育对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效果,为降低中小学生运动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深圳市伤害监测点学校12所,小学、初中、高中各4所,实施运动伤害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中小学生的运动伤害相关知识、运动伤害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运动伤害相关的8点知识上,干预后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运动伤害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的6个方面,“运动场所相对独立”(P=0.003)、“运动前检查场所”(P<0.001)、“器械投掷运动时有监护”(P=0.001)3方面的相关行为在干预后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运动伤害干预措施,在改善运动伤害相关知识和相关行为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持续进行,观察长期效果。
- 张艳谌丁艳谢思柔李丽萍周丽
- 关键词:干预健康教育
- 深圳市福田社区居民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社区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因食源性疾病首次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例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同时收集1 557份腹泻患者的大便或肛拭子样品,进行10种致病菌和3种病毒的病原谱分析。结果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30%、1.41%和11.76%。引起食源性疾病前3位的食物种类是肉与肉制品、谷类及制品和水产品。生冷食品、辛辣食品和剩余食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就餐场所主要是在家里、餐饮店和路边摊档。2015年在路边摊档和快餐店进食的比例比2014年明显降低,而在家里和餐饮店进食的比例2015年明显升高。结论无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应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对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就餐方式,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杨梅杜田谢思柔李玥陈网旋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