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勇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飞秒
  • 11篇LASIK
  • 9篇角膜
  • 8篇激光
  • 7篇手术
  • 6篇角膜瓣
  • 6篇飞秒激光
  • 4篇原位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磨镶术
  • 4篇分子
  • 3篇眼球旋转
  • 3篇手术矫正
  • 3篇瞳孔
  • 3篇瞳孔中心移位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激光角膜原位...
  • 3篇角膜原位磨镶...

机构

  • 17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7篇谭勇
  • 15篇孙同
  • 14篇李海燕
  • 2篇刘慧颖
  • 1篇刘敏
  • 1篇李莹
  • 1篇李绍伟
  • 1篇余克明
  • 1篇杨斌
  • 1篇陈铁红
  • 1篇王铮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眼科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第三届全国角...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虹膜定位对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效果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成功与否,对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的临床效果是否具有影响。方法行Custom 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单眼虹膜定位成功的近视患者31例62只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等检查,并进行双眼比较。结果虹膜定位成功眼与未成功眼的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后视力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虹膜定位成功眼的术后屈光度的可预测性略高于未成功眼。两组术眼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球差均高于术前(P均〈0.01),但对于彗差和二级散光,IR成功组的术后和术前无显著性变化,而在IR未成功组术后测量值明显高于术前。IR成功组的术后彗差增加值低于IR未成功组(P〈O.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虹膜定位技术应用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可防止术后彗差的增加,但对其他临床结果尚未发现明显影响。
李海燕孙同谭勇
关键词:LASIK虹膜定位波前像差
飞秒激光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248只眼)近视眼患者采用飞秒激光(In- tralase)制作角膜瓣,然后接受准分子激光(VISX,S4)切削治疗。Intralase制作角膜瓣的厚度...
余克明孙同李海燕谭勇赵小虎王铮杨斌Ming Wang
文献传递
iLASIK与飞秒LASIK术后临床检查数据的分析
孙同刘慧颖谭勇张民军
波前相差引导的LASIK手术疗效的比较
目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和普通lasik手术术后,检测静态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数据和调查患者术后满意度, 评价两种方式手术的效果。方法:使用FACT对比敏感度检查仪(Optec 6500),对32例(62只眼,...
谭勇孙同余克明李海燕
文献传递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术后早期的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术后角膜发生的变化。方法:10例20只眼行飞秒激光(Intralase)制作角膜瓣,然后应用VISX S4进行LASIK手术,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角膜共聚焦...
李海燕李莹谭勇赖恺明
文献传递
LASIK术中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LASIK手术中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患者131例262眼。方法对接受双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应用Custom Vue^(TM)软件测量术中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按照年龄、性别、眼别、角膜瓣制作方法、等效球镜、术前瞳孔直径、术中瞳孔直径、瞳孔直径差值等因素进行分组,对不同分组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结果进行比较。主要指标术中眼球旋转度数及瞳孔中心移位距离。结果LASIK手术中平均眼球旋转度数(3.07°±2.07°)(0°~8.6°)。平均瞳孔中心移位为(0.33±0.14)mm(0.04~0.51mm)。旋转度数与术前瞳孔直径、术前术中瞳孔差值、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具有相关性(r=0.188,0.156,0.130,P均<0.05)。术前瞳孔>7.0mm组眼球旋转度数为(3.35°±2.17°),明显高于术前瞳孔≤7.0 mm组(2.71°±1.89°,P=0.014)。右眼瞳孔中心移位(0.39±0.12)mm,明显高于左眼(0.28±0.13)mm(P=0.000)。结论Custom Vue^(TM)系统可以测量LASIK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术前瞳孔直径和手术中瞳孔直径变化值可影响眼球旋转度数。右眼的瞳孔中心移位高于左眼。
李海燕孙同谭勇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虹膜定位眼球旋转瞳孔中心移位
两种方法进行薄瓣LASIK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应用飞秒激光(IntraLase)和微型角膜刀(Moria M2,90μm刀头)进行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高度近视患者148例(274眼),其中飞秒激光组76例(134眼),微型角膜刀组72例(140眼)。方法飞秒激光组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微型角膜刀组应用Moria 90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两组均应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手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行视力、屈光、波前像差等检查。主要指标视力、屈光状态、波前像差、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飞秒激光组术后3个月检查,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SCVA)108眼(80.6%),与微型角膜刀组(116眼,82.9%)无显著性差异(P=0.642);等效球镜为(-0.49±0.70)D,与微型角膜刀组(-0.56±0.83)D无显著性差异(P=0.448);Schirmer试验结果为(9.5±4.0)mm,与微型角膜刀组(9.5±7.2)mm无显著性差异(P=0.950);BUT结果(7.9±4-3)秒,与微型角膜刀组(8.1±5.5)秒无显著性差异(P=0.867);高阶像差RMS值为(0.480±0.133)μm,低于微型角膜刀组(0.578±0.16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应用飞秒激光或微型角膜刀进行薄瓣LASIK手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略优于微型角膜刀。(眼科,2007,16:201-205)
李海燕孙同谭勇
关键词:飞秒激光角膜瓣LASIK高度近视
飞秒薄瓣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观察
谭勇孙同刘慧颖张民军
关键词:散光LASIK
LASIK术中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 LASIK 手术中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双眼 CustomVueTM LASIK 手术的近视患者131例262眼,术前和术中分别进行虹膜定位,记录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并探讨其...
李海燕孙同谭勇
文献传递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时出现前房气泡2例报道
目的:报道飞秒激光制作板层角膜瓣时可能出现的特别并发症。方法:2例近视眼患者接受飞秒激光(Intralase)制作角膜瓣,然后用准分子激光仪(VISX,S4)做切削治疗。 Intralase制作角膜瓣的厚度设置为100u...
余克明Ming Wang孙同李海燕谭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