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梅毒
  • 3篇艾滋病
  • 3篇HIV/AI...
  • 2篇血清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美沙酮
  • 2篇美沙酮维持
  • 2篇美沙酮维持治...
  • 2篇CD4+T淋...
  • 2篇病毒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行为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机构

  • 11篇开封市疾病预...
  • 3篇河南大学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贠赟
  • 3篇付立
  • 1篇袁巧菊
  • 1篇韩丹
  • 1篇孙洁
  • 1篇周东生
  • 1篇杨跃进
  • 1篇孔维斌
  • 1篇李梦秋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疾病预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2014年某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梅毒感染情况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梅毒感染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2010年~2014年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共227792人次进行检测,对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确认阳性32例,感染率为0.014%,梅毒抗体确认阳性260例,感染率为0.1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HIV和梅毒感染率以青壮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者和农民为最高(P〈0.0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从干部、学生、工人等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加强实验室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贠赟杨洁
关键词:自愿无偿献血HIV梅毒
TPPA、ELISA及FTA-ABS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FTA-ABS)三种检测方法临床上诊断梅毒可行性。选取我中心性病艾滋病科2011年3月~2016年3月门诊就诊的1865名患者。对1865名就诊者进行ELISA检测,选出阳性394名。394名阳性患者分别采用TPPA、FTA-ABS二种法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二种方法的检出率。TPPA法阳性检出率为79.70%,FTA-ABS法阳性检出率为90.36%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检测梅毒可将三种检测方法联用,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实际操作中应选用ELISA进行筛选,再用TPPA确证,最终用FTA-ABS确诊。
贠赟付立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偷吸海洛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毒品正像瘟疫一样在世界各国泛滥,吸毒不仅摧残了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耗费巨额资财,而且还会导致艾滋病泛滥、家庭破裂、违法犯罪、治安混乱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即是在较长时间...
贠赟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海洛因心理行为
文献传递
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梅毒患者的检验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梅毒患者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50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前来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50例前来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ELISA检测阳性率高于TRUST,而对照组ELISA检测阳性率低于TRUST,均P<0.05。ELISA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P<0.05。结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梅毒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相对来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率更高,对梅毒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贠赟李梦秋冯战胜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男男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风险性行为方式认知情况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开封市男男同性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获得途径及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为开封市MSM高危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志愿者,采取滚雪球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111人(76.0%),不知晓35人(24.0%),认为男男性行为中风险最大的性行为方式是不用安全套的肛交133(91.1%)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选择专家讲座的77人(52.7%)。结论对于MSM高危干预应开展专家讲座、宣传安全性行为及讲解高风险性行为方式的原因。
孙洁袁巧菊杨跃进孔维斌贠赟
关键词:MSM艾滋病知识
开封市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开封市艾滋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开封市艾滋病报告系统中新报告的本地AID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抗凝血样本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统计、整理患者性别、年龄、户籍情况、受教育程度及感染途径、疾病状态、样本来源等信息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为(402.5±247.7)μL-1,其中57例(47.5%)不超过350μL-1,均为晚发现者,符合临床抗病毒治疗标准。而且,晚发现者中有31例(25.8%)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超过200μL-1,为重度免疫抑制的AIDS患者。除性别外,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月收入情况及感染途径、户籍状态等信息情况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受其年龄分布情况、婚姻状态、户籍状态、月收入情况影响最大。结论在实际艾滋病防控工作过程中,应针对现有CD4^+T淋巴细胞检测人员进行调配与合理布局,保证每一例新发现的艾滋病患者能够及时转介并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扩散。
贠赟付立
关键词: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
2013—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开封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开封市15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264例病例中,经过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50拷贝/m L的占86.4%,50~1000拷贝/m L的占7.1%,≥1000拷贝/m L的占6.5%。病毒学治疗失败112例(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66岁、≥66岁[以15~<41岁为参照,41~<66岁、≥66岁OR值(95%CI)分别为2.057(1.308~3.234)、3.206(1.499~6.859)],确证到开始治疗时间>12个月[以≤1个月为参照,>12个月的OR值(95%CI)为2.436(1.363~4.355)]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治疗时间1~<3年、3~<5年、>5年[以<1年为参照,1~<3年、3~<5年、>5年的OR值(95%CI)分别为0.196(0.111~0.346)、0.190(0.108~0.335)、0.127(0.072~0.222)]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的风险更低。结论开封市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加大宣传,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关注40岁以上患者,定期随访检测,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得到长期规范的治疗。
贠赟杨爽孙清洁韩丹王亚辉
关键词:HIV/AIDS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影响因素
HIV/AIDS患者IL-17、IL-23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IL-17、IL-23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前来咨询检测的40名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两组的外周血中的IL-17、IL-23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计数,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CD4计数与IL-17、IL-2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之间的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相比,AIDS患者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与CD4+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和0.7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IV/AIDS患者体内IL-17、IL-23水平呈现低表达,且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之间呈正相关性,IL-17、IL-23水平能够表达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
贠赟杨洁
关键词:HIV/AIDS外周血IL-17IL-23
性病及HIV/AIDS患者血清中HSV2、HBsAg和HCV的检测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性病及HIV/AIDS患者血清中单纯疱疹2型病毒(HSV2)、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中心性病艾滋病科前来就诊的98例性传播疾病患者及45例HIV/AIDS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血清标本中HSV2-IgM、HSV2-IgG、HBsAg、HCV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予以对比。结果:性病患者中,HSV2、HBsAg和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59%、9.18%、1.02%;HIV/AIDS患者中,HSV2、HBsAg和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22%、40.00%、17.78%,HSV2检出率最高。性病患者中合并HSV2和HBsAg感染者6例,合并HSV2、HBsAg、HCV感染者1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SV2和HBsAg感染者13例,合并HSV2、HBsAg、HCV感染者4例,3例患者同时检出上述指标。HIV/AIDS患者所有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HSV2、HBsAg和HCV感染率更高,表明HIV感染同其他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关联性,在疾病防治中应予以重视。
贠赟付立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单纯疱疹病毒丙肝病毒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艾滋病合并肺疾病患者,均接受痰涂片试验以查抗酸杆菌是否存在,根据试验结果将3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阳性组,22例非肺结核患者作为阴性组,对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阳性组的CD4+T淋巴细胞个数为(127.36±50.69)个/μl,少于阴性组的(235.18±62.44)个/μl(P<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贠赟高鲁兵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CD4+T淋巴细胞计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