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玲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导管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血清
  • 1篇血清EPO
  • 1篇血象
  • 1篇增多症
  • 1篇真性
  • 1篇真性红细胞增...
  • 1篇真性红细胞增...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赖玲
  • 1篇陈美佳
  • 1篇李玲琍
  • 1篇阳梅
  • 1篇王娟
  • 1篇李玲俐
  • 1篇谭怡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PICC导管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导管非正常拔管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PICC置管病例中20例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可疑感染、导管堵塞、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结论可疑感染与导管堵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PICC导管非正常拔出的主要原因。
李玲琍赖玲陈美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
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血清EPO和血象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象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即23例接受放血疗法患者设为A组,30例接受放血疗法+羟基脲患者设为B组,27例接受放血疗法+干扰素患者设为C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血清EPO、血象指标,并分析血清EPO与血象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17%、80.00%、81.48%,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57%、93.33%、92.59%。A组、B组、C组的血清EPO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A组低于B组与C组(P<0.05)。A组、B组、C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容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A组均高于B组与C组(P<0.05)。血清EPO水平与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79,P<0.05)。血清EPO水平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容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放血疗法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基础方法,联合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血清EPO水平与红细胞计数密切相关,监测血清EPO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谭怡饶治嫦阳梅赖玲王娟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放血疗法羟基脲血象
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感染性肠麻痹的护理
2014年
目的 讨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感染性肠麻痹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 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分别收治的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感染性肠麻痹患者,采用的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药物及中药灌肠的治疗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治疗24 h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48~72 h后解出大量中药带粪渣水样便,其腹胀、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且可正常进饮、进食。治疗2~3 d后,经中医科会诊后确定肠麻痹解除。 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及配合中药灌肠,可有效解除肠麻痹,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赖玲李玲俐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肠麻痹穴位注射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