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斌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肠癌
  • 9篇直肠
  • 7篇直肠癌
  • 7篇结直肠
  • 5篇结肠
  • 5篇结直肠癌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结肠癌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疗效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20篇佳木斯大学附...
  • 3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20篇赵斌
  • 18篇陈福军
  • 15篇于海涛
  • 12篇吉志武
  • 11篇辛国荣
  • 10篇杨帆
  • 9篇刘洋
  • 7篇倪健
  • 7篇王宇
  • 6篇朱晓文
  • 4篇付岩
  • 3篇朱小文
  • 2篇曲义坤
  • 2篇于海波
  • 2篇李晶
  • 1篇王锡山
  • 1篇于海涛
  • 1篇付岩
  • 1篇张立海
  • 1篇张雪松

传媒

  • 6篇黑龙江医药科...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华结直肠疾...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PR4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分析GPR4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究GPR43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迁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留取2016年—2018年于本院肛肠科和病理科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标本119例,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1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蛋白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GPR4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分型、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分期、血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PR43于结直肠癌旁的正常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于细胞膜表面高表达明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二者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PR43的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的研究中具有意义,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分型、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血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PR4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及其与T分期的相关性,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的确定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合性判断,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李延胜王宇王博陈福军赵斌杨帆倪健赵兴旺于海涛辛国荣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结直肠癌
外周血内基质金属蛋白酶-7、糖类抗原242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糖类抗原(CA)242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在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病例组为肛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各60例,观察两组血清MMP-7、CA242含量变化及病例组不同临床分期两指标的差异,分析二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病例组血清MMP-7、CA24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指标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7.8%、68.9%、89.5%,并且准确性和敏感度明显均优于各自单项检测。结论血清MMP-7、CA242可作为直肠癌诊断的有效标志物,二者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两指标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于海涛曲义坤于海波赵斌李晶赵晓莲
关键词: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析在治疗结肠癌中给予腹腔镜手术对于疗效、患者性生活能力与胃肠道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05~2016-07我院接收的5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量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26例和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结肠根治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 <0. 05)。实验组术后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对患者性生活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吉志武赵斌于海涛辛国荣刘洋王宇朱晓文杨帆赵兴旺陈福军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胃肠道功能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02~2017-02收治的左侧大肠癌性梗阻患者10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进行术中结肠灌洗联合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治疗,研究组进行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左侧大肠癌性梗阻患者进行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可靠,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于海涛赵斌吉志武辛国荣刘洋王宇朱晓文杨帆赵兴旺陈福军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对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对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02~2017-02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9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加靶向治疗,研究组进行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 <0. 05)。结论: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可有效减小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病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状况,值得借鉴和推广。
赵斌吉志武于海涛辛国荣刘洋王宇朱晓文杨帆赵兴旺陈福军
关键词:DC-CIK化疗靶向治疗晚期结肠癌
直肠癌合并肝脓肿误诊患者一例
2014年
患者马某,女性,50岁,2012年8月因“便血伴乏力、发热2月”在某三甲医院就诊,行电子结肠镜诊断为直肠癌,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高度疑腺癌。彩超:肝脏实质性占位,肝内胆管结石,脾实质性多发结节,门静脉主干增宽。全腹+盆腔增强CT:1.肝、脾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2.直肠占位;3.双侧附件异常密度;4.盆腔少量积液。(图1~2)诊断为直肠癌肝转移脾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持续低烧,因经济原因患者放弃治疗。回家后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为42度,自行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无正规治疗,卧床3月,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可进行正常进食、劳动、生活。间断便血,至2013年1月,患者状态良好,为继续治疗,复查腹部CT并请当地肿瘤医院会诊提示:肝占位(隐约可见),脾大(图3~4)。某三甲医院行直肠放射治疗25次总剂量50 Gy并同期化疗。于同年4月复查腹部CT。结果与1月CT相同(图5~6)。无发热,无便血。至2014年1月,患者自诉偶有腹胀、排便困难,无里急后重,无粘液脓血便,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复查肠镜示:直肠距肛缘7厘米见肠粘膜瘢痕挛缩,肠腔狭窄,镜身勉强通过,余所见肠管未见异常。活检回报为炎性增生。复查上腹部CT示:肝胆胰未见异常(图7~8)。并于全麻下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脾、胰未见异常,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经术中肠镜定位狭窄肠段切除,术后病理回报:粘膜糜烂,部分腺上皮中度异型增生,切缘慢性炎,肠旁淋巴结0/7。术后顺利出院。
赵斌吉志武辛国荣陈福军
关键词:肝脓肿上皮内瘤门静脉主干电子结肠镜
Lgr5和MIF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早期具有较强的隐匿性,预后不良[1]。其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与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15%以下[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赵斌吉志武杨帆赵兴旺倪健于海涛
关键词:MIF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早期预后不良
人结直肠黏膜层淋巴管微细分布及超微结构
2014年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正常肠壁黏膜层内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特点,为探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途经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人结直肠蜡块标本连续切片,通过免疫组化两步法,以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及鼠抗CD34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分别标记,光镜下观察抗体标记情况。黏膜层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淋巴管微观结构。结果 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黏膜层,棕黄色显色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少量,管壁薄、管腔小,管壁不完整。与CD34染色无重叠。电镜下见黏膜层内少量淋巴管管壁很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孔窗,无周细胞,基膜不连续或缺如,内皮细胞间形成端端、重叠或插入连接,管壁外连有锚丝。结论正常人结直肠黏膜层内有淋巴管存在,存在于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与黏膜下层淋巴管可能存在通道相联,具备淋巴道转移的解剖学基础。
赵斌陈福军于海涛付岩王锡山
关键词:淋巴管黏膜层微细分布
单人结肠镜操作法行反转倒镜191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直肠肛管是人体下消化道的最末端,也是人体肠息肉、肠道肿瘤、内痔、肛乳头状瘤/肥大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而对直肠肛管部位的检查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直肠肛管部位疾病的临床检查主要有:肛门视诊、肛门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腔内超声、直肠肛管功能检查等几种常用方式。在这些常用检查中内镜检查由于其可视、直视的特征,广受人们的重视,尤为重要。
朱晓文陈福军赵斌王允翠
高乌甲素在临床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镇痛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选择理想镇痛方案。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术前+术后联合使用高乌甲素、B组术后局部使用高乌甲素及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使用不同镇痛方式后的术后疼痛及肛周水肿情况。结果术后局部使用高乌甲素组术后镇痛的B组效果优于空白对照C组,术前+术后分别使用高乌甲素镇痛的A组效果优于单纯术后局部用药的B组,使用高乌甲素的A、B两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轻于空白对照C组。且高乌甲素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高乌甲素进行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可以用于肛肠病术后患者;术前+术后联合使用高乌甲素增强术后远期镇痛效果;高乌甲素有减轻肛门疾病患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
陈福军杨帆付岩于海涛辛国荣赵斌
关键词:高乌甲素镇痛肛肠病术后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