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晶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肠癌
  • 6篇肿瘤
  • 6篇胃癌
  • 5篇免疫
  • 5篇大肠
  • 5篇大肠癌
  • 4篇蛋白
  • 4篇再表达
  • 4篇细胞
  • 4篇免疫组化
  • 3篇直肠
  • 3篇MMP-9
  • 3篇Β-CATE...
  • 2篇蛋白酶
  • 2篇胃癌组织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株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结肠

机构

  • 18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沧州中西医结...

作者

  • 18篇赵晶
  • 11篇王凤安
  • 8篇任鹏涛
  • 7篇薛平
  • 6篇阎庆辉
  • 5篇张国建
  • 5篇王铁
  • 4篇林林
  • 4篇闫庆辉
  • 3篇郝英豪
  • 3篇张宇龙
  • 3篇刘津
  • 3篇王磊
  • 2篇张杰英
  • 2篇秦晓宁
  • 2篇蔡建辉
  • 2篇王天阳
  • 1篇张云昌
  • 1篇张小艳
  • 1篇李猛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蒂腹直肌联合双侧输尿管经膀胱外引流修补难治性膀胱阴道残端瘘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带蒂腹直肌联合双侧输尿管经膀胱外引流治疗难治性膀胱阴道残端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难治性膀胱阴道残端瘘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膀胱阴道残端瘘难治性的原因,采用带蒂腹直肌联合双侧输尿管经膀胱外引流治疗膀胱阴道残端瘘的手术方法,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临床效果。结果8例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150 min(120~180 min),中位出血量为400 ml(200~600 ml)。8例患者围手术期内切口感染2例(清创换药延期愈合),切口裂开2例(再次手术缝合切口愈合),泌尿系感染2例(经抗感染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8例患者膀胱阴道残端瘘均痊愈。结论腹直肌联合双侧输尿管经膀胱外引流是治疗难治性膀胱阴道残端瘘切实而行的有效方法,可作为临床修复方法之一。
王刚成王贵英赵晶郭丽丽田可可汪涛高重庆李凌娟刘英俊张国强王有财丁亮亮张志王聪齐作超
关键词:输尿管外引流
nTreg对DC和CIK细胞疫苗治疗黑色素细胞瘤小鼠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自然调节性细胞(nTreg)对基于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疫苗治疗黑色素细胞瘤小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备出小鼠的黑色素瘤动物模型40只。制备删除nTreg的CIK细胞、未删除nTreg的CIK细胞及输入DC和CIK细胞后再去除nTreg的细胞,并将各组细胞输入动物模型内,观察各组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及动物模型生存情况。结果第1组制备的DC和CIK疫苗杀伤黑色素瘤细胞活性最强,平均杀伤活性为(98.32±6.24)%,显著高于第2组(45.53±9.13)%和第3组(51.27±8.24)%(P<0.05)。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升高,治疗B和C组在第8、12天肿瘤生长被抑制,治疗A组在第6天肿瘤被抑制,第8、12天肿瘤大小显著降低。对照组小鼠在30 d内全部死亡,治疗A组仅在第3、6天分别死亡1只,治疗B组30 d内有5只存活,治疗C组30 d有3只存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nTreg会抑制DC和CIK疫苗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以及治疗肿瘤疗效。
任鹏涛张苑闫庆辉张国建林林赵晶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瘤树突细胞
白介素-22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由 T 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家族细胞因子,与炎症形成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 IL-22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 540 例和健康对照组 540 例,用 5’端核酸外切酶法分析 IL-22 基因 3 种常见多态性(-429 C/T、+1046 T/A 和+1995A/C)。分类变量间的差异采用 Pearson 卡方检验,Student’s t 检测连续变量间的差异。结果:结肠癌患者中IL-22-429 TT 基因型出现频率明显增高(OR=1.69,95%CI=1.24~2.30,P=0.001),-429T 等位基因(OR=1.35,95%CI=1.14~1.60, P=0.001)。此结果经过 Bonferroni 校正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7)。进一步分层研究后发现分化低的结肠癌患者相对于中高级别分化的结肠癌患者 IL-22 -429 TT 基因型频率较高(OR=1.45,95%CI=1.02~2.07,P=0.040),而-429 C/T 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部位、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和 TNM 分期无关。 IL-22+1046 T/A 及 IL-22+1995 A/C 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无关(P=0.980,P=0.750)。结论:IL-22-429C/T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结肠癌有关。
林林秦晓宁阮洪训赵晶郝英豪阎庆辉
关键词:IL-22结肠癌基因多态性病例对照研究
Syndecan-1、MMP-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yndeca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5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3cm、癌旁10cm组织中内的表达情况。结果癌旁胃癌3cm及10cm组织中Syndeca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55%、29.09%、94.55%,MMP-9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3%,81.82%、16.36%;Syndecan-1与MMP-9表达在胃癌及癌旁10cm组织中呈负相关r=-0.480,P=0.000;r=-0.543,P=0.000)。提示胃癌组织中Syndecan-1呈低表达,MMP-9呈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对肿瘤进展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阎庆辉王铁赵晶王磊任鹏涛王凤安
关键词:SYNDECAN-1基质金属蛋白酶-9胃肿瘤
葫芦素B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检测葫芦素B对于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0.01、0.10、1.00、10.00、100.00 μmol/L浓度的葫芦素B分别作用于LS174-T细胞24、48、7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 (STAT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及Ten mRNA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0.01 μmol/L和100.00 μmol/L的葫芦素B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22±2.02)%、(73.90±1.85)%.100.00 μmol/L的葫芦素B作用24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3.90±1.85)%、(98.84±0.5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 μmol/L浓度处理组处于G2/M期细胞的比例升高[(6.33±0.74)%比(30.43±4.09)%],Go/G1期细胞比例下降[(78.50±4.72)%比(43.20±5.65)%,P< 0.05].FQ-PCR结果显示,0.10μmol/L和10.00 μmol/L浓度组作用24 h,STAT3 mRNA表达分别为0.7500±0.0038、0.660 0±0.005 5,表达下降(P<0.05).0.10μmol/L浓度组作用24、48 h,Caspase-3 mRNA表达分别为4.30±0.29、6.79±0.13,表达上升(P<0.05).结论 葫芦素B对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174-T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张国建阎庆辉黄琛赵晶郝英豪薛平
关键词:葫芦素B结肠癌增殖
进展期胃癌E-cadherin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再表达与NF-κB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的表达,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在原发灶和E-cad及β-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原发灶中81.40%(70/86)出现NF-κB阳性,46.51%(40/86)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出现E-cad及β-catenin再表达阳性,NF-κ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E-cad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NF-κB的表达与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再表达存在相关关系(P<0.05),NF-κB在肿瘤原发灶的表达与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内的再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E-cad及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中的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的聚集生长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宇龙张杰英赵晶刘津薛平王凤安
关键词:淋巴结
胃癌中Syndecan-1、CD54、RAB5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Syndecan-1、CD54、RAB5A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Syndecan-1、CD54和RAB5A在46例胃癌原发灶,癌旁3.0 cm,癌旁10.0 cm,正常组织(外伤或病理证实为良性溃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Syndecan-1在胃癌原发灶内的阳性表达率为15.22%(7/46),癌旁3.0 cm组织,癌旁10.0 cm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26%(13/46)、86.96%(40/46)100%(12/12).CD54在胃癌原发灶内的阳性表达率为67.39%(31/46),癌旁3.0cm,癌旁10.0 cm和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4.35%(25/46),8.70%(4/46),0.00%(0/12).RAB5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癌旁3.0 cm,癌旁10.0 cm和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9/46),17.39%(8/46)和0.00%(0/12);Syndecan-1的表达与CD54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51,P=0.017).Syndecan-1的表达与RAB5A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64,P=0.013);CD54与RAB5A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645,P=0.000).结论 Syndecan-1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呈低表达,与CD54、RAB5A呈负相关,CD54和RAB5A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并两者正相关,可能对肿瘤进展、恶性程度的判断和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铁韩亚妹赵晶王天阳阎庆辉王凤安
关键词:SYNDECAN-1CD54RAB5A免疫组化
β-catenin在大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蛋白及mRNA表达,讨论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针对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联合检测并比较45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再表达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β-cat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45例大肠癌原发灶中80%(36/45)β-cat不正常表达,40%(18/45)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再表达阳性.其中高中分化腺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β-cat再表达阳性率为54.2%(13/24),而低分化腺癌为23.8%(5/21),高中分化腺癌相对于低分化癌更易出现β-catenin的再表达阳性(P<0.05);在管状及乳头状腺癌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而在粘液腺癌则为47.1%(8/17,P<0.05).β-cat在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2)RT-PCR结果显示,45例原发灶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基因表达.β-catmRNA在大肠癌的表达量为(0.724±0.006),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0.785±0.017,t=21.066,P<0.01);β-catmRNA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表达量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表达量,但低于正常大肠粘膜表达量;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高中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低分化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管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β-cat mRNA表达量高于粘液腺癌转移淋巴结;(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25例均表达β-cat的正常大肠粘膜相比,45例原发肿瘤组织中41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β-cat表达,4例未表达:41例表达β-cat的原发肿瘤组织中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
李晓宁刘津张国建赵晶宋志岗王凤安
关键词: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免疫组化再表达
RAB5A、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检测RAB5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大肠癌组织、距癌灶3cm的癌旁组织和23例非肿瘤患者大肠组织中RAB5A和MMP-9进行检测。结果46例大肠癌组织中,RAB5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100%(46/46),阳性表达位于胞质和胞膜;MMP-9的表达阳性率73.91%(34/46),阳性表达位于胞质。RAB5A和MMP-9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晚及分化程度低的患者中表达程度高(P<0.05),MMP-9的表达还在大肠癌浸润度深的患者中表达程度高(P<0.05)。RAB5A和MMP-9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RAB5A和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r=0.434)。结论RAB5A和MMP-9的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的参考指标。
阎庆辉王磊赵晶王铁薛平王凤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MMP-9免疫组织化学
高频电铲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高频电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间使用高频电铲成功进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8例,分别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手术时间(178.6±25.3)min、术中出血量(62.6±40.5)ml、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1d(90.5±27.1)ml、术后3d(5.4±4.6)ml、肛门排气时间(33.0±5.4)h、疼痛程度(VAS):术后1d(5.52±1.29)、术后3d(2.42±1.06)、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6月无肿瘤复发及肠梗阻患者。结论高频电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周保军宋伟庆闫庆辉蔡建辉任鹏涛林林李冬斌赵晶范占彬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